正在加载图片...
·486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8年第5期 (4)对流传质系数: .1.ReS) d (12) 其中:临界流化Reynold数Remr=P,“mrd,/4,Schmidt数Sc=4,/p,D,)y为非扩散组分的 摩尔分数;d,为物料颗粒直径;U.为临界流化速度;p为气体密度;4为气体动力粘度. (5)对流传热系数, (13) 其中:阿基米德数4r=P,gd/p,,H为静态床层高度,Y。=“。/Pg 图2为计算与实验的大麦干基平均含湿量随时间的变化.由图可知,二者吻合良好, 图3为计算的大麦中心、表面及平均含湿量随时间的变化.干燥起始阶段大麦表面与中 心的湿度梯度较大,平均含湿量介于二者之间,随后湿度梯度逐渐减小,直到最后表面、中心 及平均含湿量几乎相同. 0.20 0.20 ·表面 0.16 实验 0.16 《平均 哲 计算 。中心 0.12 聪 0.12 如 99 0.06 0.06 0.04 非年水 0.04 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t/s t/s 图2计算与实验的大麦含湿量随时间的变化 图3大麦中心,表面及平均含湿量随时间的变化 T-58~70℃,Ho=0.29m,Ug=1.86~1.62m/s T58~70C,Ho-0.29m,U=1.86~1.62m/s 当热空气从湿的大麦表面流过时,大麦与热空气间存在着传热推动力(温度差),空气以 对流方式把热量传递给大麦,大麦接受这部分热量用于汽化其中的水分.而由于水分的汽化, 使在大麦表面的空气与气流主体之间形成传质推动力(湿度差),蒸汽就由大麦表面传递到气 流主体,并不断被气流带走,同时大麦内部与其表面间形成了较大的湿度梯度,在毛细管与扩 散渗透力的作用下使大麦内部的水分向其表 面传递.大麦越湿其湿度梯度越大,扩散及对 75 流传质越迅速,干燥速率就越快.随着干燥过 65 程的进行,大麦的含湿量逐渐降低,湿度梯度 55 逐渐减小;另一方面,毛细管一部分失去水 0000000000-00000066 45 0中心 分,引起其孔径收缩或完全消失,这时颗粒内 35 。表面 残留水分将沿着迁回曲折的途径向外移动, 使干燥速率开始下降,其含湿量的变化也越 25 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来越平缓. t/s 图4为计算的大麦表面与中心温度随时 图4大麦中心及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间的变化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大麦表面与中 T=58~70℃,Ho=0.29m,U。=1.86~1.62m/s. 4 8 6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1 9 9 8年 第 5期 (4 ) 对流 传质 系数 ]l4 : , , 一 念 (2 · ` · SR一尹 ’ cS 。 ” , ( 12 ) 其 中: 临 界流 化 R e y n o ld 数 R e 二 f 一 户 : u 二 f d s /群: ; S e h m i d t数 cS 一 月: /勿 : D : ) ; , 为 非扩散 组分 的 摩 尔分数 ; ds 为物料 颗粒 直 径 ; 叽 内临界流 化速 度 ;凡为 气体 密度 , 拜。为气 体动力 粘度 · (5 )对流 传热 系数 5[] . , 1 一 瓮( 。 一 二 : ` 5 (鲁) 一 ” ’ ` ) ( 1 3 ) 其 中: 阿基 米德 物 : 二 p s g 谓 / 勿巍) , H 。为静态 床层 高度 , v g 一 , : /凡 · 图 2 为 计算 与实验 的大 麦干基 平均 含 湿量 随时 间的变 化 . 由图可知 , 二者 吻合 良好 . 图 3 为计 算 的大 麦 中心 、 表 面及 平 均含 湿 量 随 时间 的 变化 . 干 燥起 始 阶段 大麦 表 面 与 中 心 的湿 度 梯度 较 大 , 平均 含 湿量 介 于二 者 之 间 , 随后湿 度 梯度 逐 渐减 小 , 直到 最后 表 面 、 中心 及平 均含 湿量 几 乎相 同 . 0 . 2 0 0 . 2 0 0 . 1 6 实验 一 计算 0 . 16 表面 平 均 中心 气 · 、 润咧如未 0 . 0 6 0 . 0 4 扁 赐 0 · 12 几卜.狱、 、叔 邻 。一 { 、 0 . 0 4 热 . 卜. 阅匕. ,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6 0 0 0 t / S _ _ , 1 . 10 0 0 2 0 0 0 3 0 0 0 t / s 4 0 0 0 5 0 0 0 6 0 0 0 图2 计算与实验的大麦含湿 t 随时 间的变化 图3 大麦 中心 、 表面及平均含湿 t 随时间的变化 2仙= 5 8一 7 0℃ , 0H = 0 · 2 9 m , 叽= 1 · 8 6 一 l . 6 2 m / s 几尸 5 8 一 7 0 oC , 0H = 0 · 2 9 m , 吮= 1 . 8 6 一 l . 6 2 m / s 当热空 气从湿 的大 麦 表 面流 过 时 , 大 麦 与热 空气 间 存在 着 传热 推 动力 (温度 差 ) , 空气 以 对 流方式 把 热量 传递 给 大麦 , 大麦 接受 这部 分热 量用 于汽 化其 中的水分 . 而 由于 水分 的汽化 , 使在 大麦 表 面 的空气与 气流 主体之间形 成传 质推 动力 (湿 度差 ) , 蒸 汽就 由大麦 表 面传递 到气 流 主体 , 并不 断被 气流带 走 , 同时 大麦 内部 与其表 面 间形成 了 较大 的湿度 梯度 , 在 毛细 管与扩 ù尸、一、 é 7 . 6 散 渗透 力 的作用 下使 大 麦 内部 的水分 向其 表 面传递 . 大 麦越 湿其 湿度 梯度 越大 , 扩 散及 对 流 传质越 迅 速 , 干燥 速率 就越 快 . 随着 干燥 过 程 的进 行 , 大 麦 的含 湿量 逐渐 降低 , 湿 度梯度 逐 渐 减 小 ; 另 一 方 面 , 毛 细 管 一 部 分 失 去 水 分 , 引起 其 孔径 收缩 或完 全 消失 , 这时 颗粒 内 残 留水分 将 沿 着 迂 回 曲折 的途 径 向外 移动 , 使干 燥 速率 开 始 下 降 , 其 含 湿 量 的变 化 也 越 来 越平 缓 . 图4 为计 算 的大 麦 表 面与 中心 温度 随时 间 的变 化 曲 线 . 由图可 以 看 出 大 麦表 面与 中 尸 5 5 4 5 3 5 2 5 O 中心 0 表面 1 t l _ 1 0 1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6 0 OC r / s 图4 大麦中心及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几= 5 8 一 7 0 oC , 0H = 0 . 2 9 m , 叽= 1 · 8 6 一 l . 6 2 m / s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