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8 工程科学学报,第37卷,第1期 业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间,转炉每生产1t钢水通常产生60~110m3的转炉 前人已对副产煤气的优化分配做了不少研究 煤气叨,主要成分为C0和C0,热值比高炉煤气高 Higashi国在1982年率先提出了通过计算机对副产煤 2~3倍.副产煤气存储系统由煤气柜组成,煤气柜是 气进行优化管理和调度的方法.1986年Fukuda等) 副产煤气的临时存储装置,对维持煤气系统稳定发挥 提出通过能源需求预测和最优化法对钢铁企业副产煤 着重要作用.主工序煤气用户主要由焦炉、烧结机、高 气进行优化,但是精度不高.1991年Akimoto等图将 炉热风炉和轧钢加热炉等组成,其煤气使用量以满足 MLP引进煤气优化领域并求解出钢铁企业锅炉的最 工艺需求为准,可调节性较差,可视为刚性用户.热 优煤气消耗量.l995年Sinha等在Akimoto的基础 电联产系统主要由锅炉和汽轮机组成,是典型的柔性 上完善了约束条件,该优化方法在印度的塔塔钢铁取 用户,用于消纳主工序富余的煤气,并将其转化成为 得了不错的效益.Kim等o-W以最小化操作成本为目 蒸汽和电力等其他形式的能源 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模型,并将锅炉燃料波动惩罚加入 副产煤气生系统 到目标函数中.2000年以后国内学者开始重视钢铁企 焦炉 转炉 业煤气系统优化研究.2002年张建良和王好网采用 启发式规则算法,从煤气热值优化利用的角度建立了 调度模型,该优化方法提高了燃气轮机的混合气体的 炉 焦炉 转炉 热值.张琦等四在不改变企业设备状况和技术条件 煤气 煤气 煤气 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模型,将有限的能源分配给不同的 副产煤气存储系统 耗能设备,使整个企业的能耗总量最小.2009年余志 刚等将煤气系统分为四部分,从煤气放散最小和 1“锅炉 2”锅炉 能源成本最小的角度对煤气系统进行了优化.2010年 热 Kog等s-综合考虑了钢铁企业整体能源系统,用 气机 气机 工序媒气 改进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 gramming,MLP)方法对全厂煤气进行了优化,同时 2 兼顾了煤气柜波动和副产煤气的优化分配. 以往的研究都是在较长的时间步长下进行的, 电气和藤汽 煤炭 般为0.5~1h,对波动相对较小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 外购电力 气尚可接受,而对间歇性产生且波动较大的转炉煤气 图1典型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示意图 是不合理的.考虑到转炉治炼一般为30min,本文选 Fig.I Schematic view of a typical byproduct gas system 取6min为时间步长,旨在研究高波动煤气供应条件 下副产煤气的优化分配.另外,前人未研究过目标函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副产煤气产生和消耗的不规 数中的权重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由于权重因子的 律性,导致副产煤气的放散或不足时常出现.当煤气 取值带有主观性,前人未对取值的合理性进行阐述. 产量大于消耗量时,就会引起煤气放散,污染生态环 本文研究了权重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 境:反之将导致煤气不足,外购燃料使用量提高,燃 的权重因子组合并对优化前后的锅炉发电量进行了 料成本增加.为了尽量避免以上情况,就需要充分发 讨论. 挥煤气柜的调节能力,使其柜位尽可能位于中间柜 位,因为此时煤气柜同时拥有较强的储气和供气能 1问题描述 力,无论管网出现煤气过剩或是不足,煤气柜都能及 图1所示为典型的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由副 时进行缓冲和调节,反之当煤气柜柜位偏离中间柜位 产煤气产生系统、副产煤气存储系统、主工序煤气用户 时,调节能力逐渐减弱,在工厂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是 及热电联产系统组成.副产煤气产生系统主要生产高 按照这个原则调整的.这里有两种情况:(1)当煤气 炉煤气、焦炉煤气及转炉煤气.高炉煤气(blast furnace 量供大于求,煤气柜柜位在中间柜位以上时,这时需 gs,BFG)是铁矿石和焦炭在高炉中发生还原反应产 要靠增加锅炉负荷来使柜位尽可能降低:(2)当煤气 生的,主要成分为N2和C0,热值为3000~4000kJ· 量供小于求,煤气柜柜位在中间柜位以下时,这时需 m3:焦炉煤气(coke-oven gas,COG)是洗精煤在焦炉 要靠减少锅炉负荷来使柜位尽可能升高.本文将煤气 中高温干馏产生的,主要成分为H,和CH,热值比高 柜划分为四个区间,并设置相应的权重因子(如图2 炉煤气高5~6倍;转炉煤气(Linz-Donawitz process 所示).靠近中间柜位的区间,权重因子值较低:远离 gs,LDG)是氧气转炉治炼钢水时产生的,在吹炼期 中间柜位的区间,权重因子值较高。工程科学学报,第 37 卷,第 1 期 业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前人已对副产煤气 的 优 化 分 配 做 了 不 少 研 究. Higashi[6]在 1982 年率先提出了通过计算机对副产煤 气进行优化管理和调度的方法. 1986 年 Fukuda 等[7] 提出通过能源需求预测和最优化法对钢铁企业副产煤 气进行优化,但是精度不高. 1991 年 Akimoto 等[8]将 MILP 引进煤气优化领域并求解出钢铁企业锅炉的最 优煤气消耗量. 1995 年 Sinha 等[9]在 Akimoto 的基础 上完善了约束条件,该优化方法在印度的塔塔钢铁取 得了不错的效益. Kim 等[10 - 11]以最小化操作成本为目 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模型,并将锅炉燃料波动惩罚加入 到目标函数中. 2000 年以后国内学者开始重视钢铁企 业煤气系统优化研究. 2002 年张建良和王妤[12]采用 启发式规则算法,从煤气热值优化利用的角度建立了 调度模型,该优化方法提高了燃气轮机的混合气体的 热值. 张琦等[13]在不改变企业设备状况和技术条件 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模型,将有限的能源分配给不同的 耗能设备,使整个企业的能耗总量最小. 2009 年余志 刚等[14]将煤气系统分为四部分,从煤气放散最小和 能源成本最小的角度对煤气系统进行了优化. 2010 年 Kong 等[15 - 16]综合考虑了钢铁企业整体能源系统,用 改进的 混 合 整 数 线 性 规 划 (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 方法对全厂煤气进行了优化,同时 兼顾了煤气柜波动和副产煤气的优化分配. 以往的研究都是在较长的时间步长下进行的,一 般为 0. 5 ~ 1 h,对波动相对较小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 气尚可接受,而对间歇性产生且波动较大的转炉煤气 是不合理的. 考虑到转炉冶炼一般为 30 min,本文选 取 6 min 为时间步长,旨在研究高波动煤气供应条件 下副产煤气的优化分配. 另外,前人未研究过目标函 数中的权重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由于权重因子的 取值带有主观性,前人未对取值的合理性进行阐述. 本文研究了权重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 的权重因子组合并对优化前后的锅炉发电量进行了 讨论. 1 问题描述 图 1 所示为典型的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由副 产煤气产生系统、副产煤气存储系统、主工序煤气用户 及热电联产系统组成. 副产煤气产生系统主要生产高 炉煤气、焦炉煤气及转炉煤气. 高炉煤气( blast furnace gas,BFG) 是铁矿石和焦炭在高炉中发生还原反应产 生的,主要成分为 N2 和 CO,热值为 3000 ~ 4000 kJ· m - 3 ; 焦炉煤气( coke-oven gas,COG) 是洗精煤在焦炉 中高温干馏产生的,主要成分为 H2和 CH4,热值比高 炉煤 气 高 5 ~ 6 倍; 转 炉 煤 气( Linz-Donawitz process gas,LDG) 是氧气转炉冶炼钢水时产生的,在吹炼期 间,转炉每生产 1 t 钢水通常产生 60 ~ 110 m3 的转炉 煤气[17],主要成分为 CO 和 CO2,热值比高炉煤气高 2 ~ 3 倍. 副产煤气存储系统由煤气柜组成,煤气柜是 副产煤气的临时存储装置,对维持煤气系统稳定发挥 着重要作用. 主工序煤气用户主要由焦炉、烧结机、高 炉热风炉和轧钢加热炉等组成,其煤气使用量以满足 工艺需求为准,可调节性较差,可视为刚性用户. 热 电联产系统主要由锅炉和汽轮机组成,是典型的柔性 用户,用于消纳主工序富余的煤气,并将其转化成为 蒸汽和电力等其他形式的能源. 图 1 典型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view of a typical byproduct gas system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副产煤气产生和消耗的不规 律性,导致副产煤气的放散或不足时常出现. 当煤气 产量大于消耗量时,就会引起煤气放散,污染生态环 境; 反之将导致煤气不足,外购燃料使用量提高,燃 料成本增加. 为了尽量避免以上情况,就需要充分发 挥煤气柜的调节能力,使其柜位尽可能位于中间柜 位,因为此时煤气柜同时拥有较强的储气和供气能 力,无论管网出现煤气过剩或是不足,煤气柜都能及 时进行缓冲和调节,反之当煤气柜柜位偏离中间柜位 时,调节能力逐渐减弱,在工厂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是 按照这个原则调整的. 这里有两种情况: ( 1) 当煤气 量供大于求,煤气柜柜位在中间柜位以上时,这时需 要靠增加锅炉负荷来使柜位尽可能降低; ( 2) 当煤气 量供小于求,煤气柜柜位在中间柜位以下时,这时需 要靠减少锅炉负荷来使柜位尽可能升高. 本文将煤气 柜划分为四个区间,并设置相应的权重因子( 如图 2 所示) . 靠近中间柜位的区间,权重因子值较低; 远离 中间柜位的区间,权重因子值较高. · 89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