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系统。各市州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属地生产力 促进中心、互联网的人才交流中心、信息咨询中心、资产评估中心、企业诊断决策策划中心、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引导中小企业成立中小企业协会,发展完善民间产业协会等,使各类农业经 济协会深入农户,使中介服务组织成为政府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营造刨新人才积聚的良好环境系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敢 攀高峰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在稳定创新人才的基础上,培养 和凝聚一批国家级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使甘肃及其中心城市成为吸引各类人才的沃土。实施“555 创新人才工程”和“西部之光”人才工程。到2005年,全省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全时人数达到1.5万人年(2002年为10326人年);要特别重视具有风险投资意识、能够驾御市 场经济,懂管理、善创新的企业家队伍的教育和培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使他 们成为凝聚各类创新人才的中心,营造区域创新的人气环境 大力开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高起点建设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中科院兰州分 院、省级科硏院所等重点专业学科和实验室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传播与科技开发基地,整合科研 资源。充实完善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改造、新建20个左右具有学科特色和产业特色 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完成20个省级重点科研院所的能力建设。选择区位和 基础较好的城市或大学建立5-6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或孵化中心。 (4)建立“十区二带”和“院地合作平台”为骨干的产业化创新示范基地,着力提高核心 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西陇海一一兰新经济带和河西星火产业带为主轴,以中心城市为依 托,充实、完善现有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企业集群发展与创新。把“十区二带”和“院 地合作平台”发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使其成为知识、技术、观念、管理等的创新源地 和辐射中心。有重点的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用高新技术盘活、改造 升级一批传统产业,尤其是兰州、白银、天水、金昌、临夏、张掖、平凉、嘉峪关等8个中心城 市,由于其较好的历史基础和特殊区域地位,加快建设中心城市产业集群化开发的核心区域。 (5)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工作,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 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提高计划生育、城乡医疗保健和公共防疫系统的科技水平,基本建立 覆盖全省的卫生、地质、气候、水文灾害检测预报和防治及生态恢复重建、污染整治的科技支撑 体系。培育一批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无污染食品基地,使它们成为甘肃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在贫困地区推广各类实用技术、生态技术、高效种植技术,促进农村区域的科技综合集成 创新 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运行机制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创新和 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政府营造环境为保障,以社会支撑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提高甘肃的综合创 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 资源整合,推进科技与社会的多元互动,构建甘肃省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设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 程。创新体系是一个有效地推动知识生产、传播、转移和应用的体系。它是由政府和各部门组成 的一个组织和制度网络,活动的目的旨在推动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6 ――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系统。各市州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属地生产力 促进中心、互联网的人才交流中心、信息咨询中心、资产评估中心、企业诊断决策策划中心、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引导中小企业成立中小企业协会,发展完善民间产业协会等,使各类农业经 济协会深入农户,使中介服务组织成为政府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营造创新人才积聚的良好环境系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敢 攀高峰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在稳定创新人才的基础上,培养 和凝聚一批国家级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使甘肃及其中心城市成为吸引各类人才的沃土。实施“555 创新人才工程”和“西部之光”人才工程。到 2005 年,全省从事 R&D 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全时人数达到 1.5 万人年(2002 年为 10326 人年);要特别重视具有风险投资意识、能够驾御市 场经济,懂管理、善创新的企业家队伍的教育和培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使他 们成为凝聚各类创新人才的中心,营造区域创新的人气环境。 ――大力开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高起点建设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中科院兰州分 院、省级科研院所等重点专业学科和实验室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传播与科技开发基地,整合科研 资源。充实完善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改造、新建 20 个左右具有学科特色和产业特色 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完成 20 个省级重点科研院所的能力建设。选择区位和 基础较好的城市或大学建立 5—6 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或孵化中心。 (4)建立“十区二带”和“院地合作平台”为骨干的产业化创新示范基地,着力提高核心 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河西星火产业带为主轴,以中心城市为依 托,充实、完善现有 10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企业集群发展与创新。把“十区二带”和“院 地合作平台”发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使其成为知识、技术、观念、管理等的创新源地 和辐射中心。有重点的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用高新技术盘活、改造、 升级一批传统产业,尤其是兰州、白银、天水、金昌、临夏、张掖、平凉、嘉峪关等 8 个中心城 市,由于其较好的历史基础和特殊区域地位,加快建设中心城市产业集群化开发的核心区域。 (5)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工作,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 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提高计划生育、城乡医疗保健和公共防疫系统的科技水平,基本建立 覆盖全省的卫生、地质、气候、水文灾害检测预报和防治及生态恢复重建、污染整治的科技支撑 体系。培育一批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无污染食品基地,使它们成为甘肃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在贫困地区推广各类实用技术、生态技术、高效种植技术,促进农村区域的科技综合集成 创新。 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运行机制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创新和 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政府营造环境为保障,以社会支撑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提高甘肃的综合创 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 资源整合,推进科技与社会的多元互动,构建甘肃省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设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 程。创新体系是一个有效地推动知识生产、传播、转移和应用的体系。它是由政府和各部门组成 的一个组织和制度网络,活动的目的旨在推动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