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86 工程科学学报,第40卷,第4期 sion strain stat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tension-compression strain states. KEY WORDS aluminum alloy:M-K theory:forming limit curve:theoretical prediction:constitutive equations 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为减轻车身重量,大 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量的轻质材料被应用在汽车上,其中应用最多的就 6016铝合金作为在汽车行业应用最广的材料, 是铝合金.因为,铝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性 其成形极限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 好,比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所以将铝合金材料用 6016铝合金成形极限的报道还很少,所以本论文使 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够较大程度减轻汽车重 用理论预测和热冲压试验对6016铝合金在高温时 量口.但是,铝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塑性差,很难成形 的成形极限曲线进行研究.建立了6016铝合金 复杂零件,成形极限曲线数值很小.大量的研究发 Fields--Bachofen形式的本构方程.使用M-K模型 现,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成形性,同 对6016铝合金成形极限曲线进行预测,分析板料初 时板材的成形极限曲线数值也会增加. 始厚度对曲线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预测曲线的准 成形极限是板材成形领域中重要的性能指标, 确性.本文对6016铝合金在高温情况下成形极限 反映了在成形过程中材料发生塑性失稳之前板材可 曲线的测定所做的研究,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重要 达到的最大变形量。在各种板材成形性的评价方法 意义 中,成形极限曲线(forming limit curve,FLC)应用最 广泛,是评估板材成形性和解决板材冲压问题非常 1试验 有效的工具.考虑到在高温成形时应变速率的影 1.1材料 响,一些学者D-)通过控制冲头速度来进行Nakazi-- 本论文采用厚度为1mm的AA6016-T4P板材 ma试验.Park和Kimo比较了常规成形和增量成 进行试验,表1为所用材料的质量分数 形中板料的成形极限曲线,得到了成形极限曲线无 表16016铝合金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法描述增量成形应用中的失效,即应变超过常规成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6016 aluminum alloy 形极限曲线而没有发生失效的结论.Jain等通过 Si Fe Cu Mn Mg Cr Zn Ti Al 试验确定AA6111-T4板材在颈缩和断裂处的成形 1.00.20.130.090.420.04<0.010.02.其余 极限曲线.Arrieux回根据试验中板料失稳时的应 力状态与应变路径无关的现象,首次提出了成形极 1.2热拉伸试验 限应力图(forming limit stress diagram,FLSD)的概 将6016铝合金试样进行线切割,切割后得到的 念,并且基于Nakazima试验和Mises屈服准则对成 试样如图1所示,试样长度方向为轧制方向.将试 形极限应力图进行测定. 样装卡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热拉 成形极限曲线的理论计算是基于特定的塑性不 伸试验. 稳定理论,包括Swf的漫反射不稳定理论,Hil的 100 30 局部不稳定理论,M一K不稳定理论等,它使用不同 25 的屈服函数和塑性本构方程理论来计算极限应变.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M一K理论回.杨希英等回运 用基于韧性断裂准则的M-K模型对AA7075-0进 行了成形极限预测.余世浩等将Logan--Hosford 图1拉伸试样尺寸图(单位:mm) 屈服准则和Rossard本构方程引入到M-K理论中 Fig.1 Size of tensile sample (unit:mm) 对F钢的成形极限进行了理论预测,并对成形极限 为了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的反应铝合金变 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杜平梅等0基于 形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根据6016铝合金变形温 M-K理论对5A90铝锂合金和TRP钢进行了预测 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制定铝合金的高温拉伸试验方 和实验验证.马高山等的基于M-K理论对5A90铝 案,其试验工艺路线如图2所示.将试样以10℃· 锂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成形极限图进行了理论预 s的加热速度升温到510℃,然后再以5℃·s的 测,并在25~300℃对其进行了成形极限试验.以 速度加热至535℃,保温300s,然后以10℃·s的 上研究人员对成形极限的研究,均验证了MK理论 速度降到拉伸所需的温度.均匀化处理10s后,在工程科学学报,第 40 卷,第 4 期 sion strain stat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tension--compression strain states. KEY WORDS aluminum alloy; M--K theory; forming limit curv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constitutive equations 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为减轻车身重量,大 量的轻质材料被应用在汽车上,其中应用最多的就 是铝合金. 因为,铝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性 好,比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所以将铝合金材料用 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够较大程度减轻汽车重 量[1]. 但是,铝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塑性差,很难成形 复杂零件,成形极限曲线数值很小. 大量的研究发 现[2--5],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成形性,同 时板材的成形极限曲线数值也会增加. 成形极限是板材成形领域中重要的性能指标, 反映了在成形过程中材料发生塑性失稳之前板材可 达到的最大变形量. 在各种板材成形性的评价方法 中,成形极限曲线( forming limit curve,FLC) 应用最 广泛,是评估板材成形性和解决板材冲压问题非常 有效的工具[6]. 考虑到在高温成形时应变速率的影 响,一些学者[7--9]通过控制冲头速度来进行 Nakazi￾ma 试验. Park 和 Kim[10]比较了常规成形和增量成 形中板料的成形极限曲线,得到了成形极限曲线无 法描述增量成形应用中的失效,即应变超过常规成 形极限曲线而没有发生失效的结论. Jain 等[11]通过 试验确定 AA6111--T4 板材在颈缩和断裂处的成形 极限曲线. Arrieux[12]根据试验中板料失稳时的应 力状态与应变路径无关的现象,首次提出了成形极 限应力图( forming limit stress diagram,FLSD) 的 概 念,并且基于 Nakazima 试验和 Mises 屈服准则对成 形极限应力图进行测定. 成形极限曲线的理论计算是基于特定的塑性不 稳定理论,包括 Swift 的漫反射不稳定理论,Hill 的 局部不稳定理论,M--K 不稳定理论等,它使用不同 的屈服函数和塑性本构方程理论来计算极限应变.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 M--K 理论[9]. 杨希英等[2]运 用基于韧性断裂准则的 M--K 模型对 AA7075--O 进 行了成形极限预测. 余世浩等[3]将 Logan--Hosford 屈服准则和 Rossard 本构方程引入到 M--K 理论中 对 IF 钢的成形极限进行了理论预测,并对成形极限 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 杜平梅等[4]基于 M--K 理论对 5A90 铝锂合金和 TRIP 钢进行了预测 和实验验证. 马高山等[5]基于 M--K 理论对 5A90 铝 锂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成形极限图进行了理论预 测,并在 25 ~ 300 ℃ 对其进行了成形极限试验. 以 上研究人员对成形极限的研究,均验证了 M--K 理论 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6016 铝合金作为在汽车行业应用最广的材料, 其成形极限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 6016 铝合金成形极限的报道还很少,所以本论文使 用理论预测和热冲压试验对 6016 铝合金在高温时 的成形极限曲线进行研究. 建 立 了 6016 铝 合 金 Fields--Bachofen 形式的本构方程. 使用 M--K 模型 对 6016 铝合金成形极限曲线进行预测,分析板料初 始厚度对曲线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预测曲线的准 确性. 本文对 6016 铝合金在高温情况下成形极限 曲线的测定所做的研究,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 1 试验 1. 1 材料 本论文采用厚度为 1 mm 的 AA6016--T4P 板材 进行试验,表 1 为所用材料的质量分数. 表 1 6016 铝合金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6016 aluminum alloy % Si Fe Cu Mn Mg Cr Zn Ti Al 1. 0 0. 2 0. 13 0. 09 0. 42 0. 04 < 0. 01 0. 02 其余 1. 2 热拉伸试验 将 6016 铝合金试样进行线切割,切割后得到的 试样如图 1 所示,试样长度方向为轧制方向. 将试 样装卡在 Gleeble--3500 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热拉 伸试验. 图 1 拉伸试样尺寸图( 单位: mm) Fig. 1 Size of tensile sample ( unit: mm) 为了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的反应铝合金变 形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根据 6016 铝合金变形温 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制定铝合金的高温拉伸试验方 案,其试验工艺路线如图 2 所示. 将试样以 10 ℃· s - 1的加热速度升温到 510 ℃,然后再以 5 ℃·s - 1的 速度加热至 535 ℃,保温 300 s,然后以 10 ℃·s - 1的 速度降到拉伸所需的温度. 均匀化处理 10 s 后,在 · 684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