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间的理论分野。每一种视角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概念、命题。所谓的社会学理论就是在这样 些基本视角中形成的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和领域的基本看法。 1.结构一过程视角 自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以来,在考察社会和社会现象时,分别 从结构和过程两方面着眼,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传统视角。所谓结构,是指构造成为一个整 体事物的各组成部分关系的统称:过程,是指事物运动和变迁助次序、经过。 社会学的结构研究是对社会做模剖面的共时态考察,看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这些 部分之间的位置和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对维系整个社会系统起到何种作用:过程研究是对社 会的运行、发展和变迁做历时态的考察,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及其动力的一般性问题。二者 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探讨人类的社会生活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 按照这种观察问题的视角,当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社会结构层面的问题时,既要把它作 为一种构成性要素来探讨,又要把它当作一种制度性要素。换言之,既要对它进行结构分析, 又要对它进行规范研究。例如,当我们研究家庭这个特定社会结构的现象时,就要把它当作 群体的一种形式考察它对群体、组织乃至整体社会的构成作用,同时还要把家庭当作一种社 会制度考察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就是说,既要对家庭进行结构研究,又要对它进行功 能分析。因为家庭除了是社会的一个构成性要素之外,它还作为一种制度、一种规范影响和 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因而具有功能后果:在通常情况下,家庭通过对成员行为的规范作用有 助于社会或社会某个局部领域的维系和巩固:而在个别情况下,家庭功能失调会危及社会或 其中某个局部领域的秩序和稳定。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过程和变迁问 题发生关系。 2.整体一个体的视角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可视为社会学研究的永恒主题。社会与个人以什么方式相 互作用以及社会怎样塑造个人,两个人又是怎样创造、维系和改变社会,从而使二者是现为 ·种既相统合、又相分离的现象,这是历代社会思想家一直关注的课题。就过去的事实而论 般来说,社会学在欧洲的早期发展阶段以强调社会本位、社会整体高于个体、社会性质决 定个体行为的社会唯实论为主线。这种观点可以迪尔凯姆为典型代表。迪尔凯姆主张社会学 应从社会事实为研究起点,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客观的外在性、对个人的强制性和普遍性。他 反对把社会事实还原为个人的心理或生物因素,认为个人的主观意识、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念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为此,他将其社会学研究重点放在社会结构层面上。在这种观点主 导下,当时的社会学家大多侧重于宏观社会结构和过程研究,试图用宏观统摄微观和俯视微 观。 与迪尔凯姆同时代的韦伯倡导一种“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解释和理 解社会行动的意义的科学。韦伯集中探讨了处于特定社会历史脉络中的行动者的动机,亦即 行动者赋予互动行动的主观意义,因而他把个体的社会行动者视为社会学研究的起点,反对 从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社会事实为起点研究社会。韦伯思想中的社会唯名论倾向开创了微观社 会学研究的先河。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学的研究中心逐渐从欧洲大陆转向美国,研究重点也从侧 重宏观结构和过程转向微观互动,随之_出现了社会学向着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主的应用 研究发展的趋势 从个体和整体的相互关系上考察社会,是社会学的一个传统的视角。尽管不同的社会 学家在论述这一关系时有不同的侧重,但确乎无法在强调一方面时绝对地排斥另一方面。从 方法论上看,当代社会学论述的焦点逐渐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转向微观(个人和小型群 体)互动性质的研究,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亦即以个体行动者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为起间的理论分野。每一种视角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概念、命题。所谓的社会学理论就是在这样 一些基本视角中形成的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和领域的基本看法。 1.结构一过程视角 自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以来,在考察社会和社会现象时,分别 从结构和过程两方面着眼,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传统视角。所谓结构,是指构造成为一个整 体事物的各组成部分关系的统称;过程,是指事物运动和变迁助次序、经过。 社会学的结构研究是对社会做模剖面的共时态考察,看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这些 部分之间的位置和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对维系整个社会系统起到何种作用;过程研究是对社 会的运行、发展和变迁做历时态的考察,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及其动力的一般性问题。二者 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探讨人类的社会生活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 按照这种观察问题的视角,当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社会结构层面的问题时,既要把它作 为一种构成性要素来探讨,又要把它当作一种制度性要素。换言之,既要对它进行结构分析, 又要对它进行规范研究。例如,当我们研究家庭这个特定社会结构的现象时,就要把它当作 群体的一种形式考察它对群体、组织乃至整体社会的构成作用,同时还要把家庭当作一种社 会制度考察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就是说,既要对家庭进行结构研究,又要对它进行功 能分析。因为家庭除了是社会的一个构成性要素之外,它还作为一种制度、一种规范影响和 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因而具有功能后果:在通常情况下,家庭通过对成员行为的规范作用有 助于社会或社会某个局部领域的维系和巩固;而在个别情况下,家庭功能失调会危及社会或 其中某个局部领域的秩序和稳定。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过程和变迁问 题发生关系。 2.整体一个体的视角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可视为社会学研究的永恒主题。社会与个人以什么方式相 互作用以及社会怎样塑造个人,两个人又是怎样创造、维系和改变社会,从而使二者是现为 一种既相统合、又相分离的现象,这是历代社会思想家一直关注的课题。就过去的事实而论, 一般来说,社会学在欧洲的早期发展阶段以强调社会本位、社会整体高于个体、社会性质决 定个体行为的社会唯实论为主线。这种观点可以迪尔凯姆为典型代表。迪尔凯姆主张社会学 应从社会事实为研究起点,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客观的外在性、对个人的强制性和普遍性。他 反对把社会事实还原为个人的心理或生物因素,认为个人的主观意识、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念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为此,他将其社会学研究重点放在社会结构层面上。在这种观点主 导下,当时的社会学家大多侧重于宏观社会结构和过程研究,试图用宏观统摄微观和俯视微 观。 与迪尔凯姆同时代的韦伯倡导一种“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解释和理 解社会行动的意义的科学。韦伯集中探讨了处于特定社会历史脉络中的行动者的动机,亦即 行动者赋予互动行动的主观意义,因而他把个体的社会行动者视为社会学研究的起点,反对 从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社会事实为起点研究社会。韦伯思想中的社会唯名论倾向开创了微观社 会学研究的先河。 进入 20 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学的研究中心逐渐从欧洲大陆转向美国,研究重点也从侧 重宏观结构和过程转向微观互动,随之_出现了社会学向着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主的应用 研究发展的趋势。 从个体和整体的相互关系上考察社会,是社会学的一个传统的视角。尽管不同的社会 学家在论述这一关系时有不同的侧重,但确乎无法在强调一方面时绝对地排斥另一方面。从 方法论上看,当代社会学论述的焦点逐渐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转向微观(个人和小型群 体)互动性质的研究,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亦即以个体行动者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为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