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对“安乐死”争论形成的因素。 安乐死的问题相当复杂,它不仅涉及医学问题,而且更多地涉及社会经济、伦理道德、传 统文化、传统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科学发展程度等问题,牵涉病人、医生、家庭、社会等多 种利益关系。自从“安乐死”出现,关于“安乐死”的诸多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包括这种 方法对人类的生命权是不是造成损害,在法律上是否应该得到立法保护,以及“安乐死”本 身的界定是否存在模糊的地方等等 医药的进步使许多以前束手无策的疾病能得到解决的方法,尤其在1929年抗生素的发明 开始,使许多疾病不会导致人类立即死亡,并且会缓和病情的发展;另外,高科技医疗的发 明,使一些恶化性的疾病拖延了死亡的时间,例如呼吸器、维生系统、心肺复苏术、电击 升降压药、强心药物等,这些方式虽然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也增加了许多痛苦,使末期 病人延长了“濒死期”,却无法治愈疾病。这种不顾一切代价去延长末期病人生命的做法, 引起了很多争议,人们觉得这样的做法有碍于有尊严的死亡,田立克( H. Thielicke)称之为 “恐怖的仁慈”。 因此很多美国人目睹了这种高科技但残酷的医疗方法去延长死亡过程,于是希望能够找到 帮助他们死亡的医生更甚于找到帮助他们活下去的医生,根据1996年盖勒普德调查,有75% 的美国人认为:当一个人罹患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时,医生可以有权利根据病人或家属的要 求,用无痛苦的方法来结束病人的生命。上海对200位老人进行安乐死调查,赞成率为73%; 北京市的500例问卷,赞成的有399人,占798%;河北职工医学院对保定市4001名工人、 农民、干部和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赞成安乐死的占61.5%。2因此一些赞成“安乐死”的 人士主张:心智正常的垂死病人,有权力去选择、要求医生的帮忙,来加速死亡的过程,他 们认为生命绝对的价值观,只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念,当人之躯体痛苦剧烈且毫无希望 回复其健康时,无论对本人、家属、社会甚至国家都毫无助益,这种失去价值后的生命为何 不能结束? 相反,一般社会舆论及风俗的意见,成为了“安乐死”遭到排斥的主要原因。一般社会舆 论皆倾向于支持社会道德的光明面,而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寿终正寝”等传统观念, 也支持着生命的自然终结而非人为终止。“安乐死”的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的讨论, 自然有其因素,除了上述医学进步是主要原因外,还有医生的地位从以前的“为病人做决定” 到现在的“商议角色”,人们的自主性增加了:另外,逐渐老龄化的社会:较少的宗教权威 以及日渐增加的像癌症之类的绝症,都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病人可 2欧阳涛:《安乐死的现状与立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6年第5期。二、对“安乐死”争论形成的因素。 安乐死的问题相当复杂,它不仅涉及医学问题,而且更多地涉及社会经济、伦理道德、传 统文化、传统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科学发展程度等问题,牵涉病人、医生、家庭、社会等多 种利益关系。自从“安乐死”出现,关于“安乐死”的诸多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包括这种 方法对人类的生命权是不是造成损害,在法律上是否应该得到立法保护,以及“安乐死”本 身的界定是否存在模糊的地方等等。 医药的进步使许多以前束手无策的疾病能得到解决的方法,尤其在 1929 年抗生素的发明 开始,使许多疾病不会导致人类立即死亡,并且会缓和病情的发展;另外,高科技医疗的发 明,使一些恶化性的疾病拖延了死亡的时间,例如呼吸器、维生系统、心肺复苏术、电击、 升降压药、强心药物等,这些方式虽然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也增加了许多痛苦,使末期 病人延长了“濒死期”,却无法治愈疾病。这种不顾一切代价去延长末期病人生命的做法, 引起了很多争议,人们觉得这样的做法有碍于有尊严的死亡,田立克(H.Thielicke)称之为 “恐怖的仁慈”。 因此很多美国人目睹了这种高科技但残酷的医疗方法去延长死亡过程,于是希望能够找到 帮助他们死亡的医生更甚于找到帮助他们活下去的医生,根据 1996 年盖勒普德调查,有 75% 的美国人认为:当一个人罹患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时,医生可以有权利根据病人或家属的要 求,用无痛苦的方法来结束病人的生命。上海对 200 位老人进行安乐死调查,赞成率为 73%; 北京市的 500 例问卷,赞成的有 399 人,占 79.8%;河北职工医学院对保定市 4001 名工人、 农民、干部和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赞成安乐死的占 61.59%。2因此一些赞成“安乐死”的 人士主张:心智正常的垂死病人,有权力去选择、要求医生的帮忙,来加速死亡的过程,他 们认为生命绝对的价值观,只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念,当人之躯体痛苦剧烈且毫无希望 回复其健康时,无论对本人、家属、社会甚至国家都毫无助益,这种失去价值后的生命为何 不能结束? 相反,一般社会舆论及风俗的意见,成为了“安乐死”遭到排斥的主要原因。一般社会舆 论皆倾向于支持社会道德的光明面,而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寿终正寝”等传统观念, 也支持着生命的自然终结而非人为终止。“安乐死”的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的讨论, 自然有其因素,除了上述医学进步是主要原因外,还有医生的地位从以前的“为病人做决定” 到现在的“商议角色”,人们的自主性增加了;另外,逐渐老龄化的社会;较少的宗教权威; 以及日渐增加的像癌症之类的绝症,都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病人可 2 欧阳涛:《安乐死的现状与立法》 载《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 年第 5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