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葡萄黑痘病 Grape Elsinoe Anthracnose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鸟眼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最早记载于1899年。此 病分布广,发生普遍,我国所有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发生。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病最重。黑痘 病常造成葡萄新梢和叶片枯死,果实品质变劣,产量下降,损失很大。 症状 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粒、果梗、穗轴、叶片、叶脉、叶柄、枝蔓、新 梢及卷须等,其中以果粒、叶片、新梢为主,果穗受害损失最大 绿色幼嫩果粒受害,初期果面出现深褐色的圆形小斑,以后扩大,形成直径可达3~8mm、 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且稍凹陷的病斑,形似“鸟眼”状。后期病斑常常硬化、龟裂,果 实变小,味酸,失去食用价值。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果肉。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 点并溢出灰白色黏液。果粒后期受害常开裂畸形。成熟果粒受害,只在果皮表面出现木栓化 斑,影响品质 叶片受害,初期为针头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扩大 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直径1-4mm。后期 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破裂穿孔,但周围仍保持紫褐色晕圈。病斑常沿叶脉发展并形成星芒状空 洞,这是此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干枯扭曲,甚至早落。幼嫩叶片最 易受害,老龄叶片几乎不发病。 穗轴、果梗、叶脉、叶柄、枝蔓、新梢、卷须受害后的共同特点是:病斑初期呈褐色 圆形或近圆形的小斑,后期为中央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明显凹陷并开裂的近椭 圆形病斑,扩大后多呈长条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穗轴受害可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 甚至干枯死亡。果梗受害可使果粒干枯脱落或僵化。叶脉及叶柄受害,可使叶片干枯或扭曲 皱缩。枝蔓、新梢及卷须受害后,可导致生长停滞以至萎缩枯死 病原 有性态为 El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属子 囊菌亚门痂囊腔属。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 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我国常见其无性阶段。分生孢子 盘黑色,直径达60μm,半埋生于寄主组织中,突破 表皮后长出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圆筒形, 图11-2葡萄黑痘病菌葡萄黑痘病 Grape Elsinoe Anthracnose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鸟眼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最早记载于 1899 年。此 病分布广,发生普遍,我国所有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发生。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病最重。黑痘 病常造成葡萄新梢和叶片枯死,果实品质变劣,产量下降,损失很大。 症状 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粒、果梗、穗轴、叶片、叶脉、叶柄、枝蔓、新 梢及卷须等,其中以果粒、叶片、新梢为主,果穗受害损失最大。 绿色幼嫩果粒受害,初期果面出现深褐色的圆形小斑,以后扩大,形成直径可达 3~8mm、 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且稍凹陷的病斑,形似“鸟眼”状。后期病斑常常硬化、龟裂,果 实变小,味酸,失去食用价值。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果肉。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 点并溢出灰白色黏液。果粒后期受害常开裂畸形。成熟果粒受害,只在果皮表面出现木栓化 斑,影响品质。 叶片受害,初期为针头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扩大 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直径 1~4mm。后期 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破裂穿孔,但周围仍保持紫褐色晕圈。病斑常沿叶脉发展并形成星芒状空 洞,这是此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干枯扭曲,甚至早落。幼嫩叶片最 易受害,老龄叶片几乎不发病。 穗轴、果梗、叶脉、叶柄、枝蔓、新梢、卷须受害后的共同特点是:病斑初期呈褐色、 圆形或近圆形的小斑,后期为中央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明显凹陷并开裂的近椭 圆形病斑,扩大后多呈长条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穗轴受害可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 甚至干枯死亡。果梗受害可使果粒干枯脱落或僵化。叶脉及叶柄受害,可使叶片干枯或扭曲 皱缩。枝蔓、新梢及卷须受害后,可导致生长停滞以至萎缩枯死。 病原 有性态为 El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属子 囊菌亚门痂囊腔属。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 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我国常见其无性阶段。分生孢子 盘黑色,直径达 60μm,半埋生于寄主组织中,突破 表皮后长出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圆筒形, 图 11-2 葡萄黑痘病菌 (示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