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柳叶儿》 1、重点: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分析]全文共1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3至14段),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一句“柳 叶儿救过我的命”,点出了作者对柳叶儿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然后交代抢柳叶儿吃的原因和时间。三个 吃光了”和一个“抢”字,既可以想见饥荒的严重,又可见柳叶儿的作用一一救命。时间:“那一年, 我八岁。”接着补充说明,柳叶儿要吃嫩的。“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乐”是实写,那时的“我”, 确实是全家最乐的。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 的滋味是何等苦涩啊。为什么当时会感到“乐”呢?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大人们只能 抢低处的柳叶儿,“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然后第9至11段具体描写去抢柳 叶儿的情景。抢柳叶儿一是要早,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二是要由近往远。 折树枝的情况写得很简单,但看日出的情况却写得很详细。和上文一样,日出的情况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这 是何等绚丽的景色!但“我”由此引起的联想就发人深思了:“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这个 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 “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又掺进了多少苦涩!第 12、13段写吃柳叶儿的乐趣。先详细描写柳叶儿的加工过程。先“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 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为什么加工的过程要这么复杂呢?可以想见,这是 为了把柳叶儿里面“苦涩”的味道去掉。“放上葱花、盐”,味道就香了。然后写吃柳叶儿。“做菜糊糊粥 吃”,“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一个豆儿”就“香得不行”,在当时的“我”来说,的确如此, 但现在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多少“苦涩”啊!用柳叶儿“包菜包子”就是“最好吃的”了,“还要再放一勺 油”,一个“还”字,可以想见当时油之珍贵。“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从侧面说明了饥荒之严 重。然后写“我”吃柳叶儿菜包子的情况:“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 撑得透明”,这是写“我”吃的贪婪和数量之多,也是写能够吃饱柳叶儿包子之乐趣,在那个时候能饱餐 这样一顿“美味”,多高兴啊!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我”的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写奶奶“担心我一个 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证明了我的瘦削,更给人以无限的回味。最 后抒发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多亏了”,“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点明 了对柳叶儿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5段),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 情。“我”和“人们”对柳叶儿的感情不同:“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 下去。”课文以“嚼”柳叶儿开头,“嚼”柳叶儿收束,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全文感情 的基调:苦中带涩 2、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3 (二)《柳叶儿》 1、 重点: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分析] 全文共 15 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段),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 3 至 14 段),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一句“柳 叶儿救过我的命”,点出了作者对柳叶儿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然后交代抢柳叶儿吃的原因和时间。三个 “吃光了”和一个“抢”字,既可以想见饥荒的严重,又可见柳叶儿的作用——救命。时间:“那一年, 我八岁。”接着补充说明,柳叶儿要吃嫩的。“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乐”是实写,那时的“我”, 确实是全家最乐的。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 的滋味是何等苦涩啊。为什么当时会感到“乐”呢?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大人们只能 抢低处的柳叶儿,“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然后第 9 至 11 段具体描写去抢柳 叶儿的情景。抢柳叶儿一是要早,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二是要由近往远。 折树枝的情况写得很简单,但看日出的情况却写得很详细。和上文一样,日出的情况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这 是何等绚丽的景色!但“我”由此引起的联想就发人深思了:“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这个 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 “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又掺进了多少苦涩! 第 12、13 段写吃柳叶儿的乐趣。先详细描写柳叶儿的加工过程。先“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 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为什么加工的过程要这么复杂呢?可以想见,这是 为了把柳叶儿里面“苦涩”的味道去掉。“放上葱花、盐”,味道就香了。然后写吃柳叶儿。“做菜糊糊粥 吃”,“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一个豆儿”就“香得不行”,在当时的“我”来说,的确如此, 但现在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多少“苦涩”啊!用柳叶儿“包菜包子”就是“最好吃的”了,“还要再放一勺 油”,一个“还”字,可以想见当时油之珍贵。“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从侧面说明了饥荒之严 重。然后写“我”吃柳叶儿菜包子的情况:“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 撑得透明”,这是写“我”吃的贪婪和数量之多,也是写能够吃饱柳叶儿包子之乐趣,在那个时候能饱餐 这样一顿“美味”,多高兴啊!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我”的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写奶奶“担心我一个 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证明了我的瘦削,更给人以无限的回味。最 后抒发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多亏了”,“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点明 了对柳叶儿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 15 段),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 情。“我”和“人们”对柳叶儿的感情不同:“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 下去。”课文以“嚼”柳叶儿开头,“嚼”柳叶儿收束,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全文感情 的基调:苦中带涩。 2、 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