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具有较高水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或主要矿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层(体)位 压,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水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 文地质边界复杂。 附近地表水体联系差,水文地质边界水体,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较复杂。 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散体|5.矿床围岩岩体以中层、薄层状为主,5.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 结构为主,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中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溶发为主,岩石风化较弱,节理裂隙不发 岩溶发育,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育中等,局部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育,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稳定 岩层,稳定性差 弱层,稳定性较差 6.开采方式不合理,多次重复开采,6.开采方式欠合理,重复开采,破坏6.开采方式合理,无重复开采。破坏 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丨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活动强烈,造成影响大 强烈,造成影响中等 般,造成影响 7.矿石、弃士弃渣、矿坑水中有害7.矿石、弃士弃渣、矿坑水中有害组7.矿石、弃士弃渣、矿坑水中无有害 组份多、含量高、易分解迁移,对水份少、含量低、不易分解迁移,对水组份,对水土、环境无污染,对人体 土、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危害土、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危害不|健康无影响和危害。 注:每类7项条件中,第一项或其它两项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4.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见图4-1 5基本要求 5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在査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产 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现状等对已有和潜在的矿山地质灾害和水土环境影 响进行评价 5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综合评价 53现状评价是对矿山开采、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有状态进 行评价。任务是根据评价区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规模、分布、状态、危害对 象进行危害性和危险性评价;对环境地质问题的成因作深入分析,判定其性 质、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54预测评价是对新建矿山、扩建矿山和生产矿山的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加 剧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任务是依据矿山类型和规模、矿床赋存特征、开8 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具有较高水 压,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水 文地质边界复杂。 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或主要矿 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附近地表水体联系差,水文地质边界 较复杂。 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层(体)位 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 水体,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5. 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散体 结构为主,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 岩溶发育,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 岩层,稳定性差。 5. 矿床围岩岩体以中层、薄层状为主, 风化中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溶发 育中等,局部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 弱层, 稳定性较差。 5. 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 为主,岩石风化较弱,节理裂隙不发 育,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稳定 性好。 6. 开采方式不合理,多次重复开采, 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 活动强烈,造成影响大。 6. 开采方式欠合理,重复开采,破坏 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 强烈,造成影响中等。 6. 开采方式合理,无重复开采。破坏 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一 般,造成影响小。 7. 矿石、弃土弃渣、矿坑水中有害 组份多、含量高、易分解迁移,对水 土、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危害 大。 7. 矿石、弃土弃渣、矿坑水中有害组 份少、含量低、不易分解迁移,对水 土、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危害不 大。 7. 矿石、弃土弃渣、矿坑水中无有害 组份,对水土、环境无污染,对人体 健康无影响和危害。 注:每类 7 项条件中,第一项或其它两项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4. 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4—1。 5.基本要求 5.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产 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现状等对已有和潜在的矿山地质灾害和水土环境影 响进行评价。 5.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综合评价。 5.3 现状评价是对矿山开采、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有状态进 行评价。任务是根据评价区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规模、分布、状态、危害对 象进行危害性和危险性评价;对环境地质问题的成因作深入分析,判定其性 质、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5.4 预测评价是对新建矿山、扩建矿山和生产矿山的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加 剧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任务是依据矿山类型和规模、矿床赋存特征、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