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活在现在的人们已经没有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深切体验,对其腐朽的一面的感受 也就不深刻。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感受去否定五四运动时期人们的感受,更不能对整个五四运 动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第二,中国传统道德既具有阶级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的全民特性。我们说传统道德是阶 级的道德,首先是因为提出这些伦理道德规范的伦理思想家们都是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 的,所以他们提出的规范不能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思想家们虽然受其阶级地位的影响,但他 们并不是都有清醒的阶级观念。他们在概括伦理道德规范的时候,总是放眼于全民,试图提 出通行于全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因此,他们提出的伦理道德规范总是具有一种适合全民、 合乎人性的外在特点,他们自己也是以保障全民利益、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为标榜的。 例如,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包含着爱一切人的意思,其内涵就具有一定的全民性。 因为对立的两个阶级是生活于一个社会中的,两个阶级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 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反映在伦理道德规范上,全民性就呈现出来了。 我们对于传统道德进行分析时,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是必须的,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 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经验教训的。在以往,人们在思想道德领域 曾经坚持绝对化的阶级分析方法,从而否定统治阶级的思想家提出的伦理道德及其思想的可 继承性,以至滑向了历史虚无主义,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第三,中国传统道德既具有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又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我们 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及其思想具有具体的、特殊的意义,主要是有这样两个原因:其 任何一个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针对着一定的具体的伦理道德关 系和一定的道德问题而提出来的;其二,任何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都是由在一定地域、一定 时代生活着的、代表一定的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有着具体的家庭背景和具体的人生经历的 受到某种特定的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伦理思想家们提出来的。提出伦理道德规范的思想家们 是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所针对的问题和对象也是具体的,因而,伦理道德规范就不能不具 有具体性。但是,伦理道德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具有普遍性,仅仅针对具体问题的特 殊的临时性规范是不能成为伦理道德规范的:只有能够推广开来,能解决类似的社会伦理道 德问题,即具有普遍性的规范,才称得上是伦理道德规范。一种伦理道德规范的生命力如何, 适用性如何,就是看其有多大的适用性;其越具有普遍性,越能推而广之,就越具有至上性 伦理道德的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和它的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是统一的、并非二元的。伦 理道德的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而必须通过其具体的意义而存在,或者说 其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是蕴含于具体的、特殊的意义之中的,是通过其具体的、特殊的意义 而表现的。不过,一般地来说,当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被提出来的时候,其具体的、特殊的意 义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其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就会被人们所逐渐 遗忘。当历史不断前进,离它们被提出的年代过分久远时,人们常常就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原 始的具体的、特殊的意义了。人们对于它们的理解,常常是从其一般的、抽象的意义着眼的 此外,由于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活出现了新的情况,人们会根据新的情况赋予其新的具体意义 这个后起的具体的意义,可能与其原始的具体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了。一种伦理道德规范或思 想的一般意义、抽象意义的延伸,总是通过其具体、特殊意义的提出、充实、改变和流传而 实现的 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就需要既看到它的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又要看到它的一般的、抽 象的意义。如果只看一点而不及其余,就会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在我们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这个问题。比如,孝这个规范,众所周知,是为子之德。《尔雅·释训》说:“善父母为孝。 这是就孝规范的最抽象、最一般的意义说的。如果我们对传统孝规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个 层面,那么,就不可能发现传统孝规范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就很容易对之采取全盘肯定的态3 活在现在的人们已经没有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深切体验,对其腐朽的一面的感受 也就不深刻。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感受去否定五四运动时期人们的感受,更不能对整个五四运 动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第二,中国传统道德既具有阶级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的全民特性。我们说传统道德是阶 级的道德,首先是因为提出这些伦理道德规范的伦理思想家们都是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 的,所以他们提出的规范不能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思想家们虽然受其阶级地位的影响,但他 们并不是都有清醒的阶级观念。他们在概括伦理道德规范的时候,总是放眼于全民,试图提 出通行于全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因此,他们提出的伦理道德规范总是具有一种适合全民、 合乎人性的外在特点,他们自己也是以保障全民利益、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为标榜的。 例如,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包含着爱一切人的意思,其内涵就具有一定的全民性。 因为对立的两个阶级是生活于一个社会中的,两个阶级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 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反映在伦理道德规范上,全民性就呈现出来了。 我们对于传统道德进行分析时,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是必须的,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 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经验教训的。在以往,人们在思想道德领域 曾经坚持绝对化的阶级分析方法,从而否定统治阶级的思想家提出的伦理道德及其思想的可 继承性,以至滑向了历史虚无主义,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第三,中国传统道德既具有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又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我们 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及其思想具有具体的、特殊的意义,主要是有这样两个原因:其一, 任何一个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针对着一定的具体的伦理道德关 系和一定的道德问题而提出来的;其二,任何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都是由在一定地域、一定 时代生活着的、代表一定的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有着具体的家庭背景和具体的人生经历的、 受到某种特定的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伦理思想家们提出来的。提出伦理道德规范的思想家们 是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所针对的问题和对象也是具体的,因而,伦理道德规范就不能不具 有具体性。但是,伦理道德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具有普遍性,仅仅针对具体问题的特 殊的临时性规范是不能成为伦理道德规范的;只有能够推广开来,能解决类似的社会伦理道 德问题,即具有普遍性的规范,才称得上是伦理道德规范。一种伦理道德规范的生命力如何, 适用性如何,就是看其有多大的适用性;其越具有普遍性,越能推而广之,就越具有至上性。 伦理道德的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和它的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是统一的、并非二元的。伦 理道德的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而必须通过其具体的意义而存在,或者说 其一般的、抽象的意义是蕴含于具体的、特殊的意义之中的,是通过其具体的、特殊的意义 而表现的。不过,一般地来说,当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被提出来的时候,其具体的、特殊的意 义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其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就会被人们所逐渐 遗忘。当历史不断前进,离它们被提出的年代过分久远时,人们常常就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原 始的具体的、特殊的意义了。人们对于它们的理解,常常是从其一般的、抽象的意义着眼的。 此外,由于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活出现了新的情况,人们会根据新的情况赋予其新的具体意义。 这个后起的具体的意义,可能与其原始的具体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了。一种伦理道德规范或思 想的一般意义、抽象意义的延伸,总是通过其具体、特殊意义的提出、充实、改变和流传而 实现的。 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就需要既看到它的具体的、特殊的意义,又要看到它的一般的、抽 象的意义。如果只看一点而不及其余,就会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在我们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这个问题。比如,孝这个规范,众所周知,是为子之德。《尔雅·释训》说:“善父母为孝。” 这是就孝规范的最抽象、最一般的意义说的。如果我们对传统孝规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个 层面,那么,就不可能发现传统孝规范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就很容易对之采取全盘肯定的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