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枰 种可能性。 其三,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过于夸大“听将令”在鲁迅整体思想观念中 的分量,因为,在尽了力所能及的“义务”之后,他并不特别关心自己行动的 效果:“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 的。”后来他又说过“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 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①鲁迅一直“确信”自己对“铁屋 子”的判断,并不对未来抱太多的幻想,1923年他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 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 惊醒他。”@到1927年,他还继续提出过关于“醉虾”的理论:“我就是做这 醉虾的帮手,弄清了老实而不幸的青年的脑子和弄敏了他的感觉,使他万一遭 灾时来尝加倍的苦痛”。®鲁迅在经历了自己的五四以后所获得的思想逻辑是 很难为外部世界所轻易撼动的。 其四,我们也应当结合前后文实事求是地理解这里的“猛士”与“前驱 者”。显然,他们并不是我们过去一些阐释中所说的“无产阶级先锋”、“阶级 革命者”之类,他们其实就是像“金心异”等正在致力于新文学运动的“新青 年”。在推动中国的新文化、新文学建设方面,他们义无反顾,走在了时代潮 流的“前列”,他们是一些还在“做梦的人”。梦是美丽的,但也许难免会有虚 幻性,鲁迅所用的“猛士”之“猛”字,也多少包含了这样的复杂感受:这里 既有对奋不顾身者的赞赏,也有对浪漫式冲动的某些慨叹。 从《新生》失败的寂寞走进S会馆的“空屋”,在经过了“铁屋子”的激 烈论辩之后,鲁迅介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基本姿态已大致确定了下来,这是一 个远比一般的五四文学青年复杂得多的心态。 重读鲁迅《呐喊·自序》,考察鲁迅介人《新青年》杂志的过程,揭示 这一位新文化运动先驱在思想深处与一般“新青年”的重要差异,这当然不 是为了抹杀鲁迅之于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和意义,而是要借此获得一个更深远 的启示:九十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正是由这些不同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共 ①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456页。 ②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第1卷,第159页。 ③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鲁迅全集》第3卷,第454页。 -19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一样 种 可 能性 。 其 三 , 即便如此 , 我们 也不可 过 于夸 大 “ 听将令 ” 在鲁迅 整体思想 观念 中 的分量 , 因为 , 在尽 了力所 能及 的 “ 义 务 ” 之后 , 他并 不特别关 心 自己行 动的 效 果 : “ 至 于我 的喊 声 是 勇 猛 或 是 悲哀 , 是 可憎 或 是 可 笑 , 那 倒 是 不 暇顾及 的 。 ” 后来 他又 说过 “ 前驱 者 的命令 , 也 是 我 自己 所愿 意遵 奉的命令 , 决 不是 皇上 的圣 旨 , 也 不 是金 元 和 真 的指 挥 刀 ” 。 ① 鲁迅 一直 “ 确 信 ” 自己 对 “ 铁 屋 子 ” 的判 断 , 并 不对未 来抱太 多 的幻想 , 1 9 2 3 年他说 : “ 人 生最苦 痛 的是 梦醒 了无 路可 以 走 。 做梦 的人是幸 福 的 ; 倘没有 看 出可走 的路 , 最要 紧的是 不要 去 惊醒 他 。 ’ , ② 到 19 2 7 年 , 他 还继 续 提 出过关 于 “ 醉虾 ” 的理 论 : “ 我 就是 做这 醉虾 的帮手 , 弄清 了老实 而不 幸的青 年的脑子 和弄 敏 了他 的感觉 , 使他万一 遭 灾时 来尝加倍的 苦痛 ” 。 ③ 鲁迅 在 经历 了 自己 的五 四 以 后 所 获得 的 思想 逻 辑 是 很 难 为外部世 界所 轻易撼 动 的 。 其 四 , 我们 也 应 当结 合 前后 文实 事 求是地 理 解 这 里 的 “ 猛 士 ” 与 “ 前 驱 者 ” 。 显然 , 他们并 不 是我 们过 去一 些 阐释 中所说 的 “ 无产 阶级 先锋 ” 、 “ 阶级 革 命者 ” 之类 , 他们 其实 就是像 “ 金 心异 ” 等 正在致 力 于新 文学运 动 的 “ 新 青 年 ” 。 在推动 中 国的新文 化 、 新文 学建 设 方 面 , 他 们 义无 反顾 , 走 在 了时 代 潮 流的 “ 前列 ” , 他们 是一些 还在 “ 做梦 的人 ” 。 梦 是美 丽 的 , 但也许难 免会 有 虚 幻 性 , 鲁 迅所 用 的 “ 猛士 ” 之 “ 猛 ” 字 , 也多少 包含 了这样 的复杂 感受 : 这 里 既有对奋 不顾 身者 的赞赏 , 也有 对浪漫 式冲动 的某些慨 叹 。 从 《 新生 》 失败 的寂 寞走进 S 会 馆 的 “ 空屋 ” , 在 经过 了 “ 铁 屋 子 ” 的 激 烈 论辩之 后 , 鲁迅介 人五 四 新文 学运动 的基本姿 态 已 大致确 定 了下 来 , 这是 一 个 远 比一 般 的五 四文 学青 年复杂得 多 的心态 。 重读 鲁 迅 《 呐喊 · 自序 》 , 考 察 鲁 迅 介 人 《 新 青 年 》 杂 志 的 过 程 , 揭 示 这 一位 新 文化 运 动 先驱 在 思想 深处 与 一般 “ 新青 年 ” 的重 要 差 异 , 这 当 然不 是 为 了抹 杀鲁 迅 之 于新 文化 运 动 的价值 和 意 义 , 而是 要 借此 获得 一 个 更深 远 的启 示 : 九 十年 前 的五 四新 文 化运 动 正是 由这些 不 同思 想倾 向 的知 识 分子 共 ① 鲁迅 : 《南腔 北调 集 · <自选 集 ) 自序》 , 《奋迅 全 集》 第 4 卷 , 第 45 6 页 。 ② 奋 迅 : 《坟 · 娜拉走后 怎样 》 , 《奋迅 全集》 第 1 卷 , 第 1 59 页 。 ③ 番 迅 : 《而 已 集 · 答有恒 先生 》 , 《奋迅 全集 》 第 3 卷 , 第 4 54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