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1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29卷 由上可知,自焙烧炭砖一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 4.5 ▣炭砖 的设计是不合理的,考虑到陶瓷杯被侵蚀光后,炉 ●热电偶 缸炉底要靠“自保护”渣铁壳来阻止铁水的侵蚀,目 1350℃ 前“隔热法”炉缸炉底的设计逐渐采用导热系数更高 的炭砖和陶瓷杯搭配使用, 2.5 110: 0 国内某炼铁厂的5高炉采用普通炭砖结合高 60 铝砖的“隔热法”炉缸炉底,仍达到了长寿目的.下 面对此高炉炉缸炉底的长寿原因进行分析,此高炉 2 开始投产时,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如图7所示. 3.0 6.0 径向m 铁口中心线 田高铝砖 等温线分布 图8高铝砖被侵蚀光而未加钒钛矿时的温度场分布 口炭砖 Fig-8 Temperature field of 5 BF without the protection of Ti ore after high alumina bricks had corraded 1200元 33 2.5 45 铁口中心线 四钒钛化合物 ●热电偶 130t 2.5 I150℃ 3.0 6.0 -1000t 径向m 00 610℃ 图7某钢厂5高炉开炉初期温度场分布 400E Fig-7 5B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fter blowingin 200工 3.0 6.0 图7的温度场分布一方面说明开炉后直接面对 径向m 炙热铁水的低导热系数高铝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炭 图9钒钛矿护炉后的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 砖作用,使热量集中在高铝砖内,炭砖温度较低;另 Fig.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5BF with the protection of V 一方面说明普通炭砖在高铝砖存在情况下并不能完 一-1ioe 全地发挥冷却作用,没有渣铁壳生成,铁水直接冲刷 高铝砖,甚至使1350℃等温线都进入了高铝砖内, 了保护炭砖的作用),也不是靠炭砖“传热”生成了 因此开炉2a后高铝砖被侵蚀光,成为了“传热法”的 “自保护”渣铁壳,而是另一种来源一“他保护”的 全炭砖炉缸炉底,剩余的普通炭砖炉缸炉底并不能 低导热系数的钒钛化合物,即在高铝砖被侵蚀光后, 满足使1150℃侵蚀线在炭砖热面以外,而如前所述 持续的钒钛矿的消耗换取了炉底的长寿。可见,此 炭砖导热系数大于高铝砖使得温度梯度减小,炭砖 炉缸炉底的长寿实质同样是在炉缸炉底炭砖和铁水 温度迅速升温,炉底中心线第1层炭砖下的热电偶 间保证低导热系数物质的存在,但它无法实现“自保 温度高达650℃,如图8所示. 护长寿. 在炉底迅速升温后,此高炉采取了持续不断的 对于“隔热法”陶瓷杯搭配“传热法”高导热系数 钒钛矿护炉,在炭砖层之上形成了低导热系数的钒 炭砖的复合炉缸炉底,取炉缸炉底炭砖导热系数 钛化合物,炭砖层才被保护起来,一直加入的钒钛矿 60Wm1K-1,建模计算其温度场分布如图10. 代替了此前高铝砖对炭砖层的保护,即此后全炭砖 如图10所示,1150℃侵蚀线未被推出耐火材 炉底长寿的实质是通过钒钛矿的消耗在铁水和炭砖 料以外,高温等温线都集中在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杯 之间形成了一层低导热系数的“保护壳”,使炉底热 内,即铁水和炭砖之间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杯的存在, 电偶的温度稳定在610℃左右,如图9所示. 阻止了铁水对炭砖的侵蚀,且高导热系数炭砖的采 综上所述,作为国内成功例子的某钢铁企业5# 用使炉缸炉底等温线整体向炉内热面移动.和采用 高炉,其炉缸炉底长寿的原因不是起到“隔热”作用 普通炭砖的“隔热法”炉缸炉底相比,炉内炭砖温度 的高铝砖的长期存在(高铝砖仅在开炉两年内起到 降低,陶瓷杯的“隔热”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由上可知‚自焙烧炭砖-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 的设计是不合理的.考虑到陶瓷杯被侵蚀光后‚炉 缸炉底要靠“自保护”渣铁壳来阻止铁水的侵蚀‚目 前“隔热法”炉缸炉底的设计逐渐采用导热系数更高 的炭砖和陶瓷杯搭配使用. 国内某炼铁厂的5#高炉采用普通炭砖结合高 铝砖的“隔热法”炉缸炉底‚仍达到了长寿目的.下 面对此高炉炉缸炉底的长寿原因进行分析.此高炉 开始投产时‚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如图7所示. 图7 某钢厂5#高炉开炉初期温度场分布 Fig.7 5# B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fter blowing-in 图7的温度场分布一方面说明开炉后直接面对 炙热铁水的低导热系数高铝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炭 砖作用‚使热量集中在高铝砖内‚炭砖温度较低;另 一方面说明普通炭砖在高铝砖存在情况下并不能完 全地发挥冷却作用‚没有渣铁壳生成‚铁水直接冲刷 高铝砖‚甚至使1350℃等温线都进入了高铝砖内. 因此开炉2a 后高铝砖被侵蚀光‚成为了“传热法”的 全炭砖炉缸炉底.剩余的普通炭砖炉缸炉底并不能 满足使1150℃侵蚀线在炭砖热面以外‚而如前所述 炭砖导热系数大于高铝砖使得温度梯度减小‚炭砖 温度迅速升温‚炉底中心线第1层炭砖下的热电偶 温度高达650℃‚如图8所示. 在炉底迅速升温后‚此高炉采取了持续不断的 钒钛矿护炉‚在炭砖层之上形成了低导热系数的钒 钛化合物‚炭砖层才被保护起来‚一直加入的钒钛矿 代替了此前高铝砖对炭砖层的保护‚即此后全炭砖 炉底长寿的实质是通过钒钛矿的消耗在铁水和炭砖 之间形成了一层低导热系数的“保护壳”‚使炉底热 电偶的温度稳定在610℃左右‚如图9所示. 综上所述‚作为国内成功例子的某钢铁企业5# 高炉‚其炉缸炉底长寿的原因不是起到“隔热”作用 的高铝砖的长期存在(高铝砖仅在开炉两年内起到 图8 高铝砖被侵蚀光而未加钒钛矿时的温度场分布 Fig.8 Temperature field of5# BF without the protection of V-Ti ore after high alumina bricks had corraded 图9 钒钛矿护炉后的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 Fig.9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5# BF with the protection of V -Ti ore 了保护炭砖的作用)‚也不是靠炭砖“传热”生成了 “自保护”渣铁壳‚而是另一种来源---“他保护”的 低导热系数的钒钛化合物‚即在高铝砖被侵蚀光后‚ 持续的钒钛矿的消耗换取了炉底的长寿.可见‚此 炉缸炉底的长寿实质同样是在炉缸炉底炭砖和铁水 间保证低导热系数物质的存在‚但它无法实现“自保 护”长寿. 对于“隔热法”陶瓷杯搭配“传热法”高导热系数 炭砖的复合炉缸炉底‚取炉缸炉底炭砖导热系数 60W·m -1·K -1‚建模计算其温度场分布如图10. 如图10所示‚1150℃侵蚀线未被推出耐火材 料以外‚高温等温线都集中在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杯 内‚即铁水和炭砖之间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杯的存在‚ 阻止了铁水对炭砖的侵蚀‚且高导热系数炭砖的采 用使炉缸炉底等温线整体向炉内热面移动.和采用 普通炭砖的“隔热法”炉缸炉底相比‚炉内炭砖温度 降 低‚陶瓷杯的“隔热”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 ·61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