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6期 赵宏博等:“传热法”炉缸和“隔热法”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分析 .609 铁口中心线. 7.5a,炉身下部炉壳多处开裂,炉内耐火材料侵蚀 等温线分布 11150℃ 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开炉后炉 10009r 800℃ 缸炉底温度场分布如图5,600℃以上高温线全部集 600℃ 400 200℃ 中在陶瓷杯内,炉缸炉底的自焙烧炭砖无法达到其 2.9 焙烧温度,自焙烧炭砖导热系数都在10Wm1K-1 以下;而且由于自热面至冷面自焙烧炭砖的温度逐 渐降低,其导热系数也越来越小,相当于在冷却系统 与炉缸炉底炭砖之间有一绝热层,使冷却系统难以 发挥作用,大量的热量都集中在陶瓷杯内(如图5), 0 1.5 3.0 4.5 6.0 径向m 1350℃等温线都进入了陶瓷杯之内,由于长时间直 接被炙热的铁水冲刷,陶瓷杯以不可逆转的速度被 图4炉红靠近铁水的炭砖导热系数80W·m1.K-1、其余40 侵蚀;即使在陶瓷杯被侵蚀光后,由于炉底自焙烧炭砖 WmK时的温度场 未能达到焙烧要求,平均导热系数只在6Wm1K-1 Fig.4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hearth with 80 W.m.K- 左右,1150℃侵蚀线一直在炭砖热面以内,也无法 carbon bricks near hot metal and the rest 40 W-m-.K 形成“自保护”的渣铁壳,在炉役后期炉缸炉底温度 以上(在“传热法”理念下,如炉缸侧壁铁水环流加强 场分布如图6所示,图中炉底自上而下第2条等温 则要求炭砖导热系数更大才能形成渣铁壳),而高导 线即1150℃侵蚀线 热系数的炭砖成本也较高,一旦炉缸的炭砖达不到 5.5 铁口中心线」 要求,则无法将1150℃侵蚀线推出炭砖热面而生成 团陶瓷杯 口摸砖 渣铁壳,这时炭砖的高导热系数的作用将适得其反, 加剧炉缸侵蚀并造成热损过大.“传热法”炉缸之所 3.5 等温线分布 11350℃ 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由于片面地夸大了冷却水的 1150℃ 1000℃ 冷却作用,忽视了铁水对高导热系数炭砖的高传热, 800℃ 600℃ 炉缸各层炭砖被视为一个整体来提升导热系数降低 400℃ 200℃ 热阻,因此在非稳态过程中,提高炉缸炉底冷却水 带走热量的同时也过多地增大了铁水传入炭砖的热 量,铁水在降温过程中释放了大量凝固潜热,增加了 3.5 5.5 渣铁壳生成的难度和炉缸的热负荷.即使炉缸炭砖 径向m 导热系数满足要求,能够形成渣铁壳;但由于形成渣 图53高炉开炉后炉缸炉底的温度场分布 铁壳前高导热系数的炭砖过于容易接收铁水的热 Fig.5 3B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fter blowingin 量,很快达到其脆化温度,易发生渗碳反应,渣铁壳 不易稳定存在,炉缸长寿仍存在隐患 铁口中心线」 3“隔热法”炉缸炉底分析 原始炉型 “隔热法”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的设计理念是以 g WWwwWww 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杯直接接触铁水为基础,利用其 等温线分布 1350℃ 抗铁水侵蚀能力强、耐高温的特性把铁水和炭砖隔 1150℃ 离起来,阻止过多的热量传入炭砖中,使炭砖处于安 1001 150心侵蚀线 800℃ 全工作温度,“隔热法”炉缸炉底的陶瓷杯虽然起到 600℃ 400℃ 了延长高炉寿命的作用,但陶瓷杯能否长期存在和 1200℃ 陶瓷杯被侵蚀掉后剩余炭砖能否保证“自保护”渣铁 壳的形成,必须结合计算陶瓷杯和所选用的不同炭 3.5 砖的温度场分布来进行分析判断· 径向m 对于陶瓷杯搭配自焙烧炭砖的复合炉缸炉底, 图63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 以北方某钢铁企业3#高炉为例山.该高炉运行 Fig-63 B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the end of campaign图4 炉缸靠近铁水的炭砖导热系数80W·m -1·K -1、其余40 W·m -1·K -1时的温度场 Fig.4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hearth with 80W·m -1·K -1 carbon bricks near hot metal and the rest40W·m -1·K -1 以上(在“传热法”理念下‚如炉缸侧壁铁水环流加强 则要求炭砖导热系数更大才能形成渣铁壳)‚而高导 热系数的炭砖成本也较高‚一旦炉缸的炭砖达不到 要求‚则无法将1150℃侵蚀线推出炭砖热面而生成 渣铁壳‚这时炭砖的高导热系数的作用将适得其反‚ 加剧炉缸侵蚀并造成热损过大.“传热法”炉缸之所 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由于片面地夸大了冷却水的 冷却作用‚忽视了铁水对高导热系数炭砖的高传热‚ 炉缸各层炭砖被视为一个整体来提升导热系数降低 热阻.因此在非稳态过程中‚提高炉缸炉底冷却水 带走热量的同时也过多地增大了铁水传入炭砖的热 量‚铁水在降温过程中释放了大量凝固潜热‚增加了 渣铁壳生成的难度和炉缸的热负荷.即使炉缸炭砖 导热系数满足要求‚能够形成渣铁壳;但由于形成渣 铁壳前高导热系数的炭砖过于容易接收铁水的热 量‚很快达到其脆化温度‚易发生渗碳反应‚渣铁壳 不易稳定存在‚炉缸长寿仍存在隐患. 3 “隔热法”炉缸炉底分析 “隔热法”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的设计理念是以 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杯直接接触铁水为基础‚利用其 抗铁水侵蚀能力强、耐高温的特性把铁水和炭砖隔 离起来‚阻止过多的热量传入炭砖中‚使炭砖处于安 全工作温度.“隔热法”炉缸炉底的陶瓷杯虽然起到 了延长高炉寿命的作用‚但陶瓷杯能否长期存在和 陶瓷杯被侵蚀掉后剩余炭砖能否保证“自保护”渣铁 壳的形成‚必须结合计算陶瓷杯和所选用的不同炭 砖的温度场分布来进行分析判断. 对于陶瓷杯搭配自焙烧炭砖的复合炉缸炉底‚ 以北方某钢铁企业3# 高炉为例[11].该高炉运行 7∙5a‚炉身下部炉壳多处开裂‚炉内耐火材料侵蚀 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开炉后炉 缸炉底温度场分布如图5‚600℃以上高温线全部集 中在陶瓷杯内‚炉缸炉底的自焙烧炭砖无法达到其 焙烧温度‚自焙烧炭砖导热系数都在10W·m -1·K -1 以下;而且由于自热面至冷面自焙烧炭砖的温度逐 渐降低‚其导热系数也越来越小‚相当于在冷却系统 与炉缸炉底炭砖之间有一绝热层‚使冷却系统难以 发挥作用‚大量的热量都集中在陶瓷杯内(如图5)‚ 1350℃等温线都进入了陶瓷杯之内‚由于长时间直 接被炙热的铁水冲刷‚陶瓷杯以不可逆转的速度被 侵蚀;即使在陶瓷杯被侵蚀光后‚由于炉底自焙烧炭砖 未能达到焙烧要求‚平均导热系数只在6W·m -1·K -1 左右‚1150℃侵蚀线一直在炭砖热面以内‚也无法 形成“自保护”的渣铁壳.在炉役后期炉缸炉底温度 场分布如图6所示‚图中炉底自上而下第2条等温 线即1150℃侵蚀线. 图5 3#高炉开炉后炉缸炉底的温度场分布 Fig.5 3# B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fter blowing-in 图6 3#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 Fig.6 3# B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the end of campaign 第6期 赵宏博等: “传热法”炉缸和“隔热法”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分析 ·60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