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家皈依佛教的人,都是“沙门释种”,在僧伽里只有 出家戒腊的长短,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众生平等 的思想是佛教特有的思想,由此延伸出慈悲为怀的 主张,一切有情皆应得到悲心的怜悯,“与乐曰慈 拔苦曰悲”,所以“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 众生苦”,“与乐拔苦”的行为成为佛教徒住世救度 众生的义务。佛教对生命的爱护思想也富有特色。 不杀生是佛教的基本戒条“五戒”之一,它是受护 生思想的影响之后而建立的。《法句经·刀杖品》 说:“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畏死,以此度他情,莫杀 教他杀。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已乐 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 乐,后世乐可得。”予人与乐,才能自已得乐,生命 的价值在于为别人提供快乐。“无缘大慈,同体大 悲”,因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杀害其他的生命, 也等于残害自己的生命,佛教要人尊重别人的生命 尊重人的尊严,这一思想难能可贵。佛教的解脱思 想也有自已的特色。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人得到解 脱,一旦人的精神得到解脱,就能够进入自由自在 的境界,所以佛教要人修行,认为通过各种修行, 最后就能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了生脱死”成为佛 教解脱的另一个代名词。以上是佛教的平等思想、 爱护生命的主张与了生脱死的目标,它对当代临终 关怀的理论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值得我们好 好地去进行研究。 海波同学具有相当宽阔的知识结构,从生命科 学步入宗教学,攻读博士期间又从事中国思想史的 序|1学习,具备跨学科研究的实力。从生死学的角度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