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但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实现,中国人口的数量问题主要就变成了一个存量问题,中国人口固然是多,但那是明 清以来人口数量逐步积累的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人口的存量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消解。历史的问题需要历 史的过程来解决。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已经将生育率控制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上。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 相对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内在机制和外部条件都有了进一步的成熟。2000年,中国政府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稳定低生节水平。五年过后,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判断:我们已经到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发展时期,国人的意愿生育水平也大致接近了更替水平生育率,甚至在一些发达地 区,可以肯定地说,生儿育女的需求已经大为弱化,很多人的意愿生育水平开始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低生育水平。低生育水平有 助于人口增长的诚速,有助于早日实现适度人口的日标,有助于未来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的更替水平生育率(大 约是2.1)以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育水平整体上呈现平稳下降态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分别由1990年的21.06%c和14.39%c下降到2004年的12.29%和5.87%0,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长久稳定在 更替水平以下。 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转人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 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根据2002年美国人口咨询局的数据,世界上比较发达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是1.5,我 国也接近这个数字(1.7),而美国是2.0,加拿大是1.5,澳大利亚是1.7,法国是1.9,英国是1.6,世界平均 水平是2.8,不发达地区(含中国)是3.1,不发达地区(不含中国)是3.5。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2000年祖 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10年零4个月增加了13215万 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大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现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实现, 我国开始从人口的转变增长转向人口的惯性增长,进入一个低生育率先导的新人口发展期。 从政策要求的尺度说,目前所实现的低生育水平似乎还不稳定。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司和北 京零点指标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进行的“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 平与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但是从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大致为2.1左右)本身的 尺度来衡量,可以说中国人的意愿生育水平已经达到甚至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根据“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 意愿调查”,无生育政策限制的意愿子女数是2.04,略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参见表1)。 表】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 根据多家估计,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普遍的生 意愿生有子女平均数(个) 育数量意愿是平均来看不会超过2个孩子。不要孩子 有生育政策意愿 无生育政策意愿 和想要更多孩子的家庭都是少数。即便在一些并不十 地区 子女数(个) 子女数(个) 分发达的农村,也有很多调查发现:很多家庭主动放弃 城市 1.39 1.70 或者推迟了二胎生有,他们的考虑一方面是出于生养 小城镇 1.53 1.78 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出于生育观念的 农村 2.01 2.23 总体 1.78 2.04 转变,“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计划生育文化对新一 资料来源:陈胜利、张世琨(主编).当代择偶与生育意 代农民的生育观念影响很深。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 愿研究一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M].北京:中 两个调查能说明一些问题: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人口出版社,2003.120. “中国家庭经济和生育研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 市妇女平均期望生育数为1.65左右,农村妇女平均期望生育数为1.89左右。1997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织的全国人口和生殖健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城市妇女平均期望生育数为1.56左右,农村妇女平均期 望生育数为1.80左右。两相比较,清楚说明多数群众的生育观念并没有超过2个,而且在90年代微有下降 趋势。 但稳定低生育水平并不是进一步下降已经很低的生育水平,并没有包含着“生育率越低越好”的价值取 9 万方数据《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121问题的根本出路 但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实现,中国人口的数量问题主要就变成了一个存量问题,中国人口固然是多,但那是明 清以来人口数量逐步积累的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人口的存量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消解。历史的问题需要历 史的过程来解决。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已经将生育率控制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上。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 相对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内在机制和外部条件都有了进一步的成熟。2000年,中国政府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稳定低生宣:水平。五年过后,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判断:我们已经到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发展时期,国人的意愿生育水平也大致接近了更替水平生育率,甚至在一些发达地 区,可以肯定地说,生儿育女的需求已经大为弱化,很多人的意愿生育水平开始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低生育水平。低生育水平有 助于人口增长的减速,有助于早日实现适度人口的目标,有助于未来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的更替水平生育率(大 约是2.1)以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育水平整体上呈现平稳下降态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分别由1990年的21.06%o和14.39%o下降到2004年的12.29%o和5.87%0,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长久稳定在 更替水平以下。 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 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根据2002年美国人口咨询局的数据,世界上比较发达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是1.5,我 国也接近这个数字(1.7),而美国是2.0,加拿大是1.5,澳大利亚是1.7,法国是1.9,英国是1.6,世界平均 水平是2.8,不发达地区(含中国)是3.1,不发达地区(不含中国)是3.5。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2000年祖 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10年零4个月增加了13215万 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大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现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实现, 我国开始从人口的转变增长转向人口的惯性增长,进入一个低生育率先导的新人口发展期。 从政策要求的尺度说,目前所实现的低生育水平似乎还不稳定。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司和北 京零点指标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进行的“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 平与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但是从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大致为2.1左右)本身的 尺度来衡量,可以说中国人的意愿生育水平已经达到甚至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根据“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 意愿调查”,无生育政策限制的意愿子女数是2.04,略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参见表1)。 表1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 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个) 城市 小城镇 农村 总体 1.39 1.53 2.01 1.78 1.70 1.78 2.23 2.04 资料来源:陈胜利、张世琨(主编).当代择偶与生育意 愿研究—喇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M].北京:中 国人口出版社,2003.120. 根据多家估计,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普遍的生 育数量意愿是平均来看不会超过2个孩子。不要孩子 和想要更多孩子的家庭都是少数。即便在一些并不十 分发达的农村,也有很多调查发现:很多家庭主动放弃 或者推迟了二胎生育,他们的考虑一方面是出于生养 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出于生育观念的 转变,“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计划生育文化对新一 代农民的生育观念影响很深。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 两个调查能说明一些问题: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家庭经济和生育研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 市妇女平均期望生育数为1.65左右,农村妇女平均期望生育数为1.89左右。1997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织的全国人口和生殖健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城市妇女平均期望生育数为1.56左右,农村妇女平均期 望生育数为1.80左右。两相比较,清楚说明多数群众的生育观念并没有超过2个,而且在90年代微有下降 趋势。 ’ 但稳定低生育水平并不是进一步下降已经很低的生育水平,并没有包含着“生育率越低越好”的价值取 ·9·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