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47年CF.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 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 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 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 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 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 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方面的研究1947 年 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 年 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 DDT 1949 年 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 年 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 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 年 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 年 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 年 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 A;H.A. 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 年 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 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 年 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 年 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 年 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 年 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 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 年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 RNA 和 DNA 的研究 1960 年 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 年 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 年 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 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 年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 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 年 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方面的研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