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济核算中注重的是GDP总量核算,现有投入产出表核算也主要是为GDP核算服务的,且只刻画一 个国家内部产品部门之间的联系,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出口产品在国外的具体使用信息(如在国外 产业部门、消费部门的分布情况)。同时,微观企业数据也很少包含企业中间投入的来源和使用 信息。 幸运的是,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测度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广泛应用于相 关研究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比如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方法在贸易领域的推广,现已成为国际贸易 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甚至有专家认为,如果全球价值链不是国际贸易的同名词,那也是国际贸易的 典型代表。全球投入产出表(国际间投入产出表)的成功编制,实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宏观测度 领域的飞越。WIOD( world input- output database,WlOD)项目现已免费发布了2000~2014年43 个国家(地区)56个部门的全球投入产出表和附属账户数据。全球投入产出表描述了产品部门在生 产过程中所进口的中间投入和出口产品流向的详细情况。这些数据为测度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 位置等指标提供了基础数据。在全球价值链的微观测度领域中,主要是测算企业的物质外包程度和 国内增加值率,其中以Kee和Tang(2016)(简写为KT(2016))的研究最为经典。同时,最近也出 现了一些新的测度思路和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探讨全球价值链与生产率、收入分配、技术 创新、产业升级的关系等问题。 因此,对全球价值链测度领域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具 有重要意义。本文沿着宏观和微观测度两条线索,对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的演变历程和最新进展进 行回顾,并对这些测度指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和进展进行分析和展望。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如下: 第二部分关注全球价值链的宏观测度,介绍了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测度思路,并详细 阐述了增加值贸易、总出口增加值分解以及位置测度;第三部分为全球价值链微观测度,这一部分重 点介绍了国内增加值率的测算、物质外包等内容,并介绍如何把宏观测度指标融合到微观企业全球价 值链位置测度方法中;第四部分阐述了全球价值链在宏观、产业和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 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的宏观测度 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是全球价值链宏观测度的基本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Hummels等(2001), 该文首次提出了狭义垂直专业化( vertical specialization)的概念:用进口投入品生产出口品,并利用 单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了OECD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为全球价值链核算研究提供了思想源 泉,具有里程碑意义。 Koopman等(2008)利用区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单国投入产出表,对中 国的国内增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分析和扩展应用。 Fally(2012)、 Antras等(2012)利用单国投入产出 表测算了生产阶段数[。然而,基于单国(区域)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测算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是单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无法考虑到国际间产业联系,这样也就无法考虑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 间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机制;二是基于单国投入产出表测算的A国和B国的增加值贸易,忽略了第三 方国家的间接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比如A国出口到B国的产品,有可能直接作为B国的消费,也可 能作为中间投入来生产产品再出口到第三方国家,减少了A国到B国的增加值出口。因此,学者们 开发了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测度方法。鉴于全球价值链宏观测度的方法都是基于全球投入产出 模型,以下我们主要回顾基于全球投人产出模型的测度方法。 (一)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框架 为了便于理解,此处我们简要介绍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框架。为不失一般性,本文以3 国每国2个部门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为例。假设有3个国家,如中国(C)、美国(U)和日本(J),每 个国家有2个产品部门,如工业部门1和非工业部门2。表1是3国每国2个部门的简化全球投 入产出表济核算中注重的是 GDP总量核算,现有投入产出表核算也主要是为 GDP核算服务的,且只刻画一 个国家内部产品部门之间的联系,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出口产品在国外的具体使用信息(如在国外 产业部门、消费部门的分布情况).同时,微观企业数据也很少包含企业中间投入的来源和使用 信息. 幸运的是,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测度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广泛应用于相 关研究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比如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方法在贸易领域的推广,现已成为国际贸易 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甚至有专家认为,如果全球价值链不是国际贸易的同名词,那也是国际贸易的 典型代表[3].全球投入产出表(国际间投入产出表)的成功编制,实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宏观测度 领域的飞越.WIOD(worldinputGoutputdatabase,WIOD)项目现已免费发布了2000~2014年43 个国家(地区)56个部门的全球投入产出表和附属账户数据.全球投入产出表描述了产品部门在生 产过程中所进口的中间投入和出口产品流向的详细情况.这些数据为测度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 位置等指标提供了基础数据.在全球价值链的微观测度领域中,主要是测算企业的物质外包程度和 国内增加值率,其中以 Kee和 Tang(2016)(简写为 KT(2016))的研究最为经典[4].同时,最近也出 现了一些新的测度思路和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探讨全球价值链与生产率、收入分配、技术 创新、产业升级的关系等问题. 因此,对全球价值链测度领域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具 有重要意义.本文沿着宏观和微观测度两条线索,对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的演变历程和最新进展进 行回顾,并对这些测度指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和进展进行分析和展望.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如下: 第二部分关注全球价值链的宏观测度,介绍了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测度思路,并详细 阐述了增加值贸易、总出口增加值分解以及位置测度;第三部分为全球价值链微观测度,这一部分重 点介绍了国内增加值率的测算、物质外包等内容,并介绍如何把宏观测度指标融合到微观企业全球价 值链位置测度方法中;第四部分阐述了全球价值链在宏观、产业和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 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的宏观测度 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是全球价值链宏观测度的基本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Hummels等(2001), 该文首次提出了狭义垂直专业化(verticalspecialization)的概念:用进口投入品生产出口品,并利用 单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了 OECD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为全球价值链核算研究提供了思想源 泉,具有里程碑意义[5].Koopman等(2008)利用区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单国投入产出表,对中 国的国内增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分析和扩展应用[6].Fally(2012)、Antras等(2012)利用单国投入产出 表测算了生产阶段数[7][8].然而,基于单国(区域)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测算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 是单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无法考虑到国际间产业联系,这样也就无法考虑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 间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机制;二是基于单国投入产出表测算的 A 国和 B国的增加值贸易,忽略了第三 方国家的间接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比如 A 国出口到 B国的产品,有可能直接作为 B国的消费,也可 能作为中间投入来生产产品再出口到第三方国家,减少了 A 国到 B国的增加值出口.因此,学者们 开发了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测度方法.鉴于全球价值链宏观测度的方法都是基于全球投入产出 模型,以下我们主要回顾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测度方法. (一)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框架 为了便于理解,此处我们简要介绍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框架.为不失一般性,本文以3 国每国2个部门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为例.假设有3个国家,如中国(C)、美国(U)和日本(J),每 个国家有2个产品部门,如工业部门1和非工业部门2.表1是3国每国2个部门的简化全球投 入产出表. 11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