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金理·“自我”诞生的寓言 (23)“伤痕文学”对“内伤” 对“文革”的否入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定,配合了政治上“改革派”对“ 的斗争。反过来2003年版 便也相应地从政治上得到支持。不 互为声授只维持 (38)李广田出版于1947年的长篇《引力》也是一部 了很短暂的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1年,“伤痕文学” 现代成长小说,其主人公对“住店”就作出了精彩的隐喻 和大量反映个人和社会创伤的作品陆续引起广泛批评。暴露 式解读:“今天她对于这个宽阔安静的房间竟有这么深的感 由,而《向前看呵!文艺》《“歌德”与“缺德”》等文章都概以后也还是住店,大概要永远住店的吧?古人说‘人生如 释放出中止“伤痕文学”的信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寄’,也就是住店的意思,不过她此刻的认识却自不同,她 说评选奖项揭晓后 民文学》集中刊发了评审委员的相 感到人生总是在一种不停的进步中,永远是在一个过程中 评论文章,沙汀在《祝贺与希望》一文中表示:“创痛巨偶尔住一次店,那也不过是为了暂时的休息,假如并没有 深,不会一下忘记掉的,而且一定会反映在文学创作上 要非在风里雨里走开不可,人自然可以选择一个最晴朗的日 是,我们不是为反映而反映……处理这些题材的时候,我们子,再起始那新的旅程,但如果有一种必要,即使是一个 就不能只看到‘伤痕’,看到灾难,还得看到无数勇于‘抗 暴凤雨的早晨,甚至在一个黑暗的深夜,也就要摒挡就道 灾’‘救灾’的人们。而只有这样全面考虑问题,作品才能的吧。”李广田:《引力》,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 反映历史的真实,使广大读者受到鼓舞,在新的长征中奋勇203页。 前进。”(刊于《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以上都反映出 (39)有意思的是,当下中国文坛“80后”写作的代表 当时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疏导、控制的心态 者韩寒前段时间推出长篇《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4)“对决”借自对竹内好论述的理解,大意是指:应如与《十八岁出门远行》相对照可发现:两位不同年代的青 该深入对立面立论中有价值的部分,对其根本逻辑展开充分年作家在登上文坛时都选择类似“公路小说”的形式来表达 批判、有效转化。参见竹内好:《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徐“成人礼”的主题,两部小说都关注到了自我觉醒 明真译,收入薛毅、孙晓忠编:《鲁迅与竹内好》,上海书搭建“可选之项”等议题,其间的呼应与沟通,有待展开讨 店,2008年版。 论。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当年的先锋小说将“个体”从语 (26)(28)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文言秩序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呼应了“纯文学”的想象,另 艺报》1986年10月18日。 方面也在1980、1990年代之交被市场主义和消费主义所构 (27)历史学家黄宗智的研究认为:““文革’是这样一建的个人主义的主体想象所规训、接纳。如果我们这样来 个运动,它既带来了个人政治生活对私人生活的侵犯,又导看—18岁的“我”抚慰好伤口之后,在《1988》中重新 了政治创造的现实对人们精心保留在内心深处的侵犯;毕上路,伴随着异质的想象力、不安于驯服的激情以及绝望中 竟,这一运动的目标不是人们的物质存在,而是他们精神 “未绝大冀于方来”的辩证态度(《1988》在藏污纳垢的环 世界的表达方式。”参见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 境中最后“托孤”一般留下健康的婴儿)一那么未必这么 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 悲观。此外巧合的是,2012年5月,韩寒参加湖南卫视《成 收入《中国乡村研究》第2辑,黄宗智主编,商务印书馆, 人礼》盛典,演讲题目就叫《远行》 2003年版 40)伊藤虎丸:《<狂人日记》》,《鲁迅、创造社与日 (29)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本文学》,孙猛、徐江、李冬木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9页,第224页 年版,第116页,第117页 (30)以赛亚·伯林:《两种自由概念》,《自由论》,胡 41)王德威先生曾指出:“当社会潮流引导大家‘向 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第205页。 前看’的时期,寻根作家偏偏反其道而行,不仅向‘回 31)邵燕君:《<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现实主义看、向‘下’看,而且更要往每个人的内心里看。”王德 畅销书”生产模式分析)《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 威:《想象中国的方法:海外学者看现、当代中国小说与电 (32)贺美德(№ ette ha lskoy hansen)、庞翠明:《个人影》《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61页。 选择的理想化:中国农村青年眼中的工作、爱情和家庭》 (42)“由于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多已散失在民间,所 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贺美德 以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 纳( Rune Svarverud)编著,许烨芳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程。寻根作家们在追求新的文学价值时,其实多半是把目光 2011年版,第66页 投向了未被意识形态内容遮蔽的民间文化,只有在这种非正 (33)黄平:《从“劳动”到“奋斗”:“勵志型”读法 统文化存在中才最大限度保留着民族自身的蓬勃生命力。” 改革文学与〈平凡的世界>》,《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期 参见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 (34)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社,1999年版,第281页 史》,王聪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43)参见拙作:《“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与“外部 (35)朱军:《黑色作为一种文学理想》,《探索与争鸣》 的批判支点 “境况中”的文学及其释读》,《南方文坛》 12年第12期 2011年第1期。 (36)《远行》对鲁迅精神的接续远不止这一处。比如,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回忆年轻时经历:“我要到N 去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 去寻求别样的 人们。”这也是开启一个“去熟悉化”的程序:通过否定自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己熟悉的世界而走上探寻真理的新路。 (37)参见钱理群:《“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收 (责任编辑:王双龙) 101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