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目前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减毒活疫苗,如使用无毒的牛痘苗病毒作载体,将期望表达的外源基因插入,构建成重组痘苗病毒,发展 为安全有效的多价减毒活毒疫苗。现已构建出表达HBSAg、HSV-gD、HIV-gp120等重组痘苗病毒,动物试验安全有效. 2.灭活病毒疫苗(Killedvirus vaccines)将纯化的病毒用甲醛处理灭活其感染性,而不损伤病毒结构蛋白,做为一种疫苗。灭活病毒疫苗是 完整的病毒,可诱生循环抗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应注意的是:①制备中确保无残留的活病毒;②加强免疫或后续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 对外源性蛋白质的超敏反应;③对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病毒病预防效果不佳,不能产生足够的局部免疫力;④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较差。 3.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s)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囊膜或衣壳的蛋白质亚单位,除去核酸而制成亚单位疫苗。目前用基因克隆到 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经纯化制备出亚单位疫苗。在酵母菌中表达的HBSAgi已投放市场。 常用免疫制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病人恢复期血清、胎盘(两种)球蛋白及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等。常用于甲肝、麻疹及脊液灰质炎 的紧急预防,可使病情减轻或不出现症状。 二、药物治疗 (一)化学疗剂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原因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凡能杀死病毒的药物,同时多对宿主细胞也有损害。随着分子病毒学研 究的进展,目前能对药物抑制作用的确切靶位作出鉴定。理论上,病毒复制的任何环节均是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位。现已发现一些药物有治疗 价值,允许使用的有无环鸟苷,金刚胺、碘苷、三氟尿苷、腺苷、病毒唑、叠氨胸苷等,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细胞毒性作 用。 1 无环鸟苷(Acycloguanosine,.Acyclovir)为脱氧鸟苷的类似物,该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借助病毒DNA多聚酶,掺入 病毒DNA中,阻断DNA链的延伸。对编码TK的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而对不编码TK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不敏 感。磷酸化的无环鸟苷对宿主细胞DN八多聚酶亲和力较低,较少影响宿主细胞。已用于治疗原发性疱疹性角膜炎,但对复发性疱疹损伤治疗效 不佳;全身用药可预防潜伏感染的复燃,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性疱疹感染也有治疗作用。此外,与无环鸟苷类似的甲基鸟嘌呤衍生 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dihydroxypropoxymethyl guanine,DHPG),体外实验表明对巨细胞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巨细胞病毒严重感染的病 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理不详。 叠氨胸苷(Azidodeoxythymidine,AZT)为合成胸腺密啶核苷的类似物,阻断前病毒DNA合成,从而抑HIV的复制。HIV逆转录酶对该药的 敏感性较细胞DNA多聚酶高100倍,对AIDS病人有治疗作用,但该药有较多毒付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停药后可恢复。 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oside,ara-A)为腺嘌呤的衍生物,作用机理不详,可能是抑制病毒多聚酶,阻断病毒DNA合成对细胞的毒性较阿 糖胞苷小。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局部治疗,静脉给药对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感染疗效明显,疱疹性脑炎如能早期诊断早期使用r-A 效果明显。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血像不正常、静脉炎。允许在体内使用是因为在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每日 每公斤体重10 ng ara-A静脉滴注,未发生严重的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 碘苷(Iododeoxyuridine,IDU)又称疱疹净,为尿嘧啶的类似物,抑制疱疹病毒TK并可掺入病毒DNA中,同时也影响宿主细胞DNA合成。 临床上用于HSV角膜损伤的局部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三氟尿苷(Trifluridine)作用机理同磺苷。局部用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对耐碘苷的疱疹病毒株有效。 病毒唑(Ribovirin virozole)又称三氮唑核苷,结构与鸟苷类似,是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活性,阻碍 病毒核酸的合成。体外试验表明对多种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小颗粒气溶胶施放装置用于治疗流感,也允许以气溶胶形式治疗婴儿呼吸 道合胞病毒感染。静脉用药已证明对拉沙病毒感染有效。主要副作用是贫血,停药后可恢复。 2.其他类型抗病毒药物 金刚胺(Amantadine)一种合成胺,阻断甲型流感病毒吸附或脱壳.预防性用药后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乙型流感及其他病毒无效。金刚 乙胺(Rimantadine)为金刚胺的衍生物,活性相似,但较少出现失眠、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干扰素及其诱生剂(见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一章) (二)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 许多中草药对病毒性疾病有预防或治疗作用,或直接抑制病毒增殖,或通过增强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抗病 毒作用的中草药各类较多,如:板兰根、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黄芩、紫草、贯众、大黄、菌陈、虎杖等,有待深入研究与开发。目前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减毒活疫苗,如使用无毒的牛痘苗病毒作载体,将期望表达的外源基因插入,构建成重组痘苗病毒,发展 为安全有效的多价减毒活毒疫苗。现已构建出表达HBSAg、HSV-gD、HIV-gp120等重组痘苗病毒,动物试验安全有效。 2.灭活病毒疫苗(Killedvirus vaccines)将纯化的病毒用甲醛处理灭活其感染性,而不损伤病毒结构蛋白,做为一种疫苗。灭活病毒疫苗是 完整的病毒,可诱生循环抗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应注意的是:①制备中确保无残留的活病毒;②加强免疫或后续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 对外源性蛋白质的超敏反应;③对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病毒病预防效果不佳,不能产生足够的局部免疫力;④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较差。 3.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s)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囊膜或衣壳的蛋白质亚单位,除去核酸而制成亚单位疫苗。目前用基因克隆到 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经纯化制备出亚单位疫苗。在酵母菌中表达的HBSAg已投放市场。 常用免疫制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病人恢复期血清、胎盘(两种)球蛋白及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等。常用于甲肝、麻疹及脊液灰质炎 的紧急预防,可使病情减轻或不出现症状。 二、药物治疗 (一)化学疗剂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原因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凡能杀死病毒的药物,同时多对宿主细胞也有损害。随着分子病毒学研 究的进展,目前能对药物抑制作用的确切靶位作出鉴定。理论上,病毒复制的任何环节均是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位。现已发现一些药物有治疗 价值,允许使用的有无环鸟苷,金刚胺、碘苷、三氟尿苷、腺苷、病毒唑、叠氮胸苷等,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细胞毒性作 用。 1. 无环鸟苷(Acycloguanosine, Acyclovir)为脱氧鸟苷的类似物,该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借助病毒DNA多聚酶,掺入 病毒DNA中,阻断DNA链的延伸。对编码TK的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而对不编码TK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不敏 感。磷酸化的无环鸟苷对宿主细胞DNA多聚酶亲和力较低,较少影响宿主细胞。已用于治疗原发性疱疹性角膜炎,但对复发性疱疹损伤治疗效 不佳;全身用药可预防潜伏感染的复燃,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性疱疹感染也有治疗作用。此外,与无环鸟苷类似的甲基鸟嘌呤衍生 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 ,dihydroxypropoxymethyl guanine, DHPG),体外实验表明对巨细胞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巨细胞病毒严重感染的病 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理不详。 叠氮胸苷 (Azidodeoxythymidine, AZT) 为合成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阻断前病毒DNA合成,从而抑HIV的复制。HIV逆转录酶对该药的 敏感性较细胞DNA多聚酶高100倍,对AIDS病人有治疗作用,但该药有较多毒付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停药后可恢复。 阿糖腺苷 (Adenine arabinoside, ara-A) 为腺嘌呤的衍生物,作用机理不详,可能是抑制病毒多聚酶,阻断病毒DNA合成对细胞的毒性较阿 糖胞苷小。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局部治疗,静脉给药对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感染疗效明显,疱疹性脑炎如能早期诊断早期使用ara-A 效果明显。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血像不正常、静脉炎。允许在体内使用是因为在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每日 每公斤体重10mg ara-A静脉滴注,未发生严重的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 碘苷 (Iododeoxyuridine,IDU ) 又称疱疹净,为尿嘧啶的类似物,抑制疱疹病毒TK并可掺入病毒DNA中,同时也影响宿主细胞DNA合成。 临床上用于HSV角膜损伤的局部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三氟尿苷 (Trifluridine)作用机理同磺苷。局部用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对耐碘苷的疱疹病毒株有效。 病毒唑 (Ribovirin virozole) 又称三氮唑核苷,结构与鸟苷类似,是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活性,阻碍 病毒核酸的合成。体外试验表明对多种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小颗粒气溶胶施放装置用于治疗流感,也允许以气溶胶形式治疗婴儿呼吸 道合胞病毒感染。静脉用药已证明对拉沙病毒感染有效。主要副作用是贫血,停药后可恢复。 2.其他类型抗病毒药物 金刚胺(Amantadine) 一种合成胺,阻断甲型流感病毒吸附或脱壳。预防性用药后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乙型流感及其他病毒无效。金刚 乙胺(Rimantadine)为金刚胺的衍生物,活性相似,但较少出现失眠、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干扰素及其诱生剂(见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一章) (二)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 许多中草药对病毒性疾病有预防或治疗作用,或直接抑制病毒增殖,或通过增强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抗病 毒作用的中草药各类较多,如:板兰根、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黄芩、紫草、贯众、大黄、菌陈、虎杖等,有待深入研究与开发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