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书凡3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 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立为3卷分别论述。卷1为“上经”, 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 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卷2为“中经”,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 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卷3为“下经”,论“下药一百二 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 本下经”。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 所论365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 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 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 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 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 定。 《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后世对它进行注释、补充,形成了众多 的本草文献。较早的有汉魏之际的补注本《名医别录》、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494), 后有明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经疏》(1625),清代张志聪撰《本草崇原》(1663)、徐 大椿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邹澍撰《本经疏证》(1837),今有尚志钧著 《神农本草经校点》(1981)等。书凡 3 卷,载药 365 种,其中植物药 252 种,动物药 67 种,矿物药 46 种。根据 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立为 3 卷分别论述。卷 1 为“上经”, 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 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卷 2 为“中经”,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 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卷 3 为“下经”,论“下药一百二 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 本下经”。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 所论 365 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 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 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 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 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达 170 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 定。 《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后世对它进行注释、补充,形成了众多 的本草文献。较早的有汉魏之际的补注本《名医别录》、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494 ), 后有明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经疏》(1625),清代张志聪撰《本草崇原》(1663)、徐 大椿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邹澍撰《本经疏证》(1837),今有尚志钧著 《神农本草经校点》(1981)等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