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 等就分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姜夔一生从未入仕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姜夔从小就过着一种漂泊天涯的生活,这种生活遭际就 使得姜夔年纪轻轻的就有一种冷感愁怀,而他的词作也就大都为一些离情别绪之作,特别品 读一下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 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 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扬州慢》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 作者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 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连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都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 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 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下片则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回扬州也 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 年的兴致和情思。以杜牧笔下的诗境与扬州城的现境进行对比,作者的写法自然高妙,浑化 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 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作者在下片中侧重于写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 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姜夔的词是非常讲究技巧的,这首《扬州慢》主要是用了对比和化入的方法。“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言树犹如此,人何已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句,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 ,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教吹箫? 杜牧生于唐末,为人风流潇洒。他曾经在扬州城做过短暂的停留,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这些诗篇都是对扬州城繁华生活的歌咏。姜夔所化用的诗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那些曾经的 繁华与如今的萧索又恰好形成了一种对比,正是这种对比,让作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也 就行而生悲,因此做下这首《扬州慢》抒发心中的“黍离之悲”。 认真地品读姜夔的这首词,你思绪会随着作者的情思而起伏,你闭目遐思之中,可以隐 隐地望见:在一个雪后的清晨,正值风华年纪、西风瘦马布衣青衫的姜夔来到扬州,徘徊在 竹西亭边,二十四桥下,希望寻找当年杜牧的踪迹,然而望见的却是满眼荒草废墟,因而悲 从景生,哀从心起,缓缓行步中,惊叹“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 好,难赋深情”。是啊,即使杜牧活到此时,也会被眼前景象惊呆,大诗人再也不会有“春风 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兴了。扬州破败了,破败在荒淫无能的南宋小朝庭手中, 破败在一大群贪生怕死的文官武将手里,布衣青衫的姜夔来此,为她唱一首挽歌。他没有杜 牧的依红偎翠,春眠不晓,他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在斜阳陌巷中,留下了瘦马枯缰的 长长身影,留下他这首《扬州慢》。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 等就分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姜夔一生从未入仕。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姜夔从小就过着一种漂泊天涯的生活,这种生活遭际就 使得姜夔年纪轻轻的就有一种冷感愁怀,而他的词作也就大都为一些离情别绪之作,特别品 读一下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 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 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扬州慢》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 作者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 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连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都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 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一 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下片则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回扬州也 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 年的兴致和情思。以杜牧笔下的诗境与扬州城的现境进行对比,作者的写法自然高妙,浑化 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 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作者在下片中侧重于写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 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姜夔的词是非常讲究技巧的,这首《扬州慢》主要是用了对比和化入的方法。“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言树犹如此,人何已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句,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 声”,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教吹箫?” 杜牧生于唐末,为人风流潇洒。他曾经在扬州城做过短暂的停留,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这些诗篇都是对扬州城繁华生活的歌咏。姜夔所化用的诗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那些曾经的 繁华与如今的萧索又恰好形成了一种对比,正是这种对比,让作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也 就行而生悲,因此做下这首《扬州慢》抒发心中的“黍离之悲”。 认真地品读姜夔的这首词,你思绪会随着作者的情思而起伏,你闭目遐思之中,可以隐 隐地望见:在一个雪后的清晨,正值风华年纪、西风瘦马布衣青衫的姜夔来到扬州,徘徊在 竹西亭边,二十四桥下,希望寻找当年杜牧的踪迹,然而望见的却是满眼荒草废墟,因而悲 从景生,哀从心起,缓缓行步中,惊叹“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 好,难赋深情”。是啊,即使杜牧活到此时,也会被眼前景象惊呆,大诗人再也不会有“春风 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兴了。扬州破败了,破败在荒淫无能的南宋小朝庭手中, 破败在一大群贪生怕死的文官武将手里,布衣青衫的姜夔来此,为她唱一首挽歌。他没有杜 牧的依红偎翠,春眠不晓,他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在斜阳陌巷中,留下了瘦马枯缰的 长长身影,留下他这首《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