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 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3年,景山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为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教育法》其中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蒡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 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 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的特点 2.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 (1)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3)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 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 文明素质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在教育实践中,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 量观。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不是主张门门百分,平均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 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 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 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人的素质涉及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 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起来,就是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 3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A、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驱使广大学 生为争夺高学历而奋斗,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B、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 上,放松或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C、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忽视甚至取 消体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单纯抓智育。D。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 读,为分数拼命。二、流生增长倾向。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流生现象日益普遍, 流生数量日益增多。 衡量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普通教育是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只能看它是否为学生的做人和进一步接受 专业(职业)教育打好了基础,看它是否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三、我国中学的培养目标 (一)我国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1)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 进取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11 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 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 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3 年,景山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为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 年,《教育法》其中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 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 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 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的特点。 2. 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 (1)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3)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 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 文明素质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在教育实践中,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 量观。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不是主张门门百分,平均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 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 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 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人的素质涉及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 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起来,就是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 3.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这种倾向主要表现 A、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驱使广大学 生为争夺高学历而奋斗,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B、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 上,放松或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C、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忽视甚至取 消体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单纯抓智育。D。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 读,为分数拼命。二、流生增长倾向 ......。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 从沿海到内地,流生现象日益普遍, 流生数量日益增多。 衡量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普通教育是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只能看它是否为学生的做人和进一步接受 专业(职业)教育打好了基础,看它是否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三、我国中学的培养目标 (一)我国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1)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 进取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