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4 内力包络图 (a)弯矩包络图 (b) 剪力包络图 3.支座抗扭刚度对梁板内力的影响 由于计算简图假定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支承为简支,忽略了次梁对板、主 梁对次梁的弹性约束作用,即忽略了支座抗扭刚度对梁板内力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实际结构与计算简图的差异。在恒载g作用下,由于各跨荷载 基本相等,0≈0,支座抗扭刚度的影响较小,如图5a、b示。在活荷载p作用下, 如求某跨跨中最大弯矩时,某跨布置 邻跨不布置p,如图5 d示,由千古成 实际转 角0'小于计算转角 使得计算的跨 中弯矩大于 实际跨中弯矩。精 确地考虑计算假定带来的误差是复杂的,实用上可用调整荷载的方法解决。减小活 荷载,加大恒荷载,即以折算 回桥荷线 》m品 一m半 图5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荷载代替实际荷载。对板和次梁,折算荷载取为: 板: 折算恒载:8=8+号 折算活载:p=号 次梁:折算恒载:g=g十 折算活载:p=3卫 4 式中g,p为实际的恒载、活载 D为折算的恒载、活载 卫 这样调整 结果 对作用有活荷载的跨g十pD g十P,总值不变,而相邻无活荷载的跨,g=g十p2> g,或g=g十p/4>邻跨加大的荷载使本跨正弯矩 减小,以此调整支座抗扭刚度对内力计算的影响。当板 或梁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不需要调整荷载。 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个 由于计算跨度取支承中心线间的距离,未考虑支 座宽度,计算所得支座处一Mr、V均指支座中心线处 的弯矩、剪力值。支座处截面较高,一般不是危险截 面,故设计中可取支座边缘内力值进行计算(见图6), 按弯矩、 剪力在支座范围内为线性变化, 可求得支座 边缘的内力值: 片M一6b/2 当连续梁搁置于砖墙上时: 图5-10支座处内力的计算值 图 4 内力包络图 (a) 弯矩包络图 (b) 剪力包络图 3.支座抗扭刚度对梁板内力的影响 由于计算简图假定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支承为简支,忽略了次梁对板、主 梁对次梁的弹性约束作用,即忽略了支座抗扭刚度对梁板内力的影响。 从图 5 可以看出实际结构与计算简图的差异。在恒载 g 作用下,由于各跨荷载 基本相等,θ≈0,支座抗扭刚度的影响较小,如图 5a、b 示。在活荷载 p 作用下, 如求某跨跨中最大弯矩时,某跨布置 p,邻跨不布置 p,如图 5c、d 示,由于支座 约束,实际转角θ'小于计算转角θ,使得计算的跨中弯矩大于实际跨中弯矩。精 确地考虑计算假定带来的误差是复杂的,实用上可用调整荷载的方法解决。减小活 荷载,加大恒荷载,即以折算 图 5 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荷载代替实际荷载。对板和次梁,折算荷载取为: 2 p 板: 折算恒载:g'=g+ 2 p 折算活载:p'= 4 p 次梁: 折算恒载:g'=g+ 4 3p 折算活载:p'= 式中 g ,p 为实际的恒载、活载 g',p'为折算的恒载、活载 这样调整的结果,对作用有活荷载的跨 g'+p'= g+p,总值不变,而相邻无活荷载的跨,g'=g+p/2> g,或 g'=g+p /4>g;邻跨加大的荷载使本跨正弯矩 减小,以此调整支座抗扭刚度对内力计算的影响。当板 或梁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不需要调整荷载。 4.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由于计算跨度取支承中心线间的距离,未考虑支 座宽度,计算所得支座处-Mmax、Vmax均指支座中心线处 的弯矩、剪力值。支座处截面较高,一般不是危险截 面,故设计中可取支座边缘内力值进行计算(见图 6), 按弯矩、剪力在支座范围内为线性变化,可求得支座 边缘的内力值: M=Mc-V0b/2 当连续梁搁置于砖墙上时: Mc M M V V M 图5-10 支座处内力的计算值 b 2 c c + V g p Vc b 2 b 2 g+p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