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 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 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答案: 25.诗词曲五首》同练 I, pan ji xiao ge liao xu que qiong qi chou chu tong chan 2、D3、C4、①增长、振作。②磨光洗净③孤苦无依的样子④经受不住⑤心情 5、①《刘禹锡集·外集》刘禹锡唐②《樊川诗集》唐杜牧③《文山先生全集》文 天祥履善宋瑞宋④苏轼孑瞻东坡居士宋苏洵苏辙⑤《全元散曲》张养浩希孟 云庄元散曲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①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 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如果不是东风给 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③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 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④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 明志的决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本诗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 的积极、乐观精神 (二)《赤壁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作者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表现了他兴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 民的情怀 (三)《过零丁洋》 1、辛苦遭逢起一径,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5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 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 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答案: 25.《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一、1、pàn jǐ xiāo gē liáo xù què qióng qǐ chóu chú tóng chán 2、D 3、C 4、①增长、振作。②磨光洗净 ③孤苦无依的样子 ④经受不住 ⑤心情 5、①《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 唐 ②《樊川诗集》 唐 杜牧 ③《文山先生全集》 文 天祥 履善 宋瑞 宋 ④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苏洵 苏辙 ⑤《全元散曲》 张养浩 希孟 云庄 元 散曲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①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 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②如果不是东风给 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③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 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④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 明志的决心。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本诗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 的积极、乐观精神。 (二)《赤壁》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作者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表现了他兴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 民的情怀。 (三)《过零丁洋》 1、辛苦遭逢起一径,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