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 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 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 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 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 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妺妹,但他没有因此 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宋]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8.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 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9.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 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 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 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 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 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 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 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 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 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宋]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 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8.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 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 感?(5 分) 9.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