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诗词鉴赏辞典》(领衔撰写人之一,并撰书序)、《秦豫行—一黄寿祺、赵玉林唱和集》《福 建诗词》(主编第一、二集,并收录其作品多首)、《从苏颂诗文看北宋朝廷与道教的关系》 (与詹石窗合撰)、《福建历代名人传略序》、《梁容若诗存稿序》、《回忆“ 《风尘呓语跋》、《窾启吟草跋》、《训诂学概论序》、《陇右方言发微序》《李贽年谱考略序》 《空海研究序》、《论文写作指南序》。与张善文合作的有:《<九歌·河伯鉴赏》、《<迢迢牵 牛星>赏析》、《朱熹诗文理论述要》。去世以后,黄高宪编《黄寿祺论中国古典文学》,又收 录了一些遗作。 从以上所述不难发现,黄老的作品大致可分四类:一是诗歌吟咏与鉴赏。他是个极富感 情的人,以诗言志,寄情吟咏,常年不辍,写下了大量诗词,前后达千余首之多。同时,也 很注重研究古诗的鉴赏和评析。二是生活日记与随笔。尤其是建国后三十年间的日记,将有 助于后人更真实地了解这段尘封的历史。三是读书札记与体会。这方面虽然相对零散,但数 量惊人,作为读书心得,凝聚了先生的学术精髓和真知灼见,不是专书但价值应该不亚于专 书,值得后学者重视。四是学术论文与著作。为数不多,且多通俗平易之作,主要是配合古 典文学教学,但不乏经验之谈 (二)文学研究注重明道济世,诗文创作体现雅正率真 黄老治学很有特点,与现在的学者迥然不同。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强调治学与做人 的统一,不会刻意追求大篇大论,更不喜欢哗众取宠、无病呻吟。在他看来,学者应该德才 兼备,“他经常对学生说,要当一名教授、学者,就不光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更 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不然写的文章再好,别人也不服气。”①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他常 说:为经师易,为人师难;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学习,自己先学好,然后才能教好别人。”②此 外,对于治学他也提倡学以致用,“实事求是,是他的一贯学风。他的主要学术观点是 文学所以言志、抒情、咏物、写景、记人、纪事,而最终目的在乎明道济世:二、温故知新、 承先启后,有所革亦有所因,故一切学术均应虚心研究,继承优良传统并加以发展变化,以 适应新情况、新要求;三、文附质,质待文,故文学作品要求内容形式并美。评价古今人物 及著作,应在精硏深思的基础上,不虚美,不隐恶,舍短取长,实事求是。黄老在课堂讲授 研究著述和答问解惑中,无不遵循这些观点。他教育学生:做学问要脚踏实地,要善于联系 实际。”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做个大好人一一待人诚恳,诲人不倦,处事认真,操守清正, 晚年虽身兼多种社会职务,但凡有专业会议他都准时参加,单位和个人来访、来信,必亲自 接待和答复,从不敷衍了事;平时生活俭朴,非义之财不取,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从不图 报。我想,这些也就是黄老不仅学问精深广博而且为人口碑极好的根本原因 “诗入精微与道通”。黄老的诗,有真情,有善思,有哲理,有意蕴,感悟人生,雅正 纯真,回味无穷,令人叫绝。“题材十分广泛,感受独特,不论言志、抒情、感时,还是写 景、记人、记事,都能迸发出诗的真、善、美的熠熠光彩。”⊕“黄老为友人诗集作序,往往 自谦不善为诗。就我看来,他能为嗣宗的忧愤,少陵的沉郁,太白的飘逸;又能为牧之的清 丽,石湖的平易。他的诗,接武前贤,义归雅正,才兼众体。”。《六庵诗选》是他晚年亲自 选编的,1986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诗600首,即自1926-1983年间的代表性诗词 作品,以编年为序,分为《北学集》、《南旋集》、《海疆集》、《朝阳集》、《山居集》、《华香园 集》、《华庐集》7卷,又附《蕉窗词》22首。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同仁的高度评价。陈祥耀 《六庵诗选序》、《当代诗词点评》、《黄寿祺教授遗事纪略》都有所论及,还特别夸他“诗才 甚捷”。1986年11月6日《泉州晚报》登载严如钺先生读《六庵诗选》的评论《哲理诗情 照《留取丹心照后人——忆六庵老人》,《易学宗师黄寿祺》,P139 ③张均《略述黄寿祺教授对语言文学教育的贡献》,《易学宗师黄寿祺》,P148 ③俞元桂《老树当风叶有声——记黄寿祺教授》,《易学宗师黄寿祺》,P157。 ③李乡浏《老读遗诗倍眼明——<六庵诗选>的艺术特色》,《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P338。 ③俞元桂《老树当风叶有声—一记黄寿祺教授》,《易学宗师黄寿祺》,Pl62。10 诗词鉴赏辞典》(领衔撰写人之一,并撰书序)、《秦豫行——黄寿祺、赵玉林唱和集》、《福 建诗词》(主编第一、二集,并收录其作品多首)、《从苏颂诗文看北宋朝廷与道教的关系》 (与詹石窗合撰)、《福建历代名人传略序》、《梁容若诗存稿序》、《回忆“一二·九”运动》、 《风尘呓语跋》、《窾启吟草跋》、《训诂学概论序》、《陇右方言发微序》、《李贽年谱考略序》、 《空海研究序》、《论文写作指南序》。与张善文合作的有:《<九歌·河伯>鉴赏》、《<迢迢牵 牛星>赏析》、《朱熹诗文理论述要》。去世以后,黄高宪编《黄寿祺论中国古典文学》,又收 录了一些遗作。 从以上所述不难发现,黄老的作品大致可分四类:一是诗歌吟咏与鉴赏。他是个极富感 情的人,以诗言志,寄情吟咏,常年不辍,写下了大量诗词,前后达千余首之多。同时,也 很注重研究古诗的鉴赏和评析。二是生活日记与随笔。尤其是建国后三十年间的日记,将有 助于后人更真实地了解这段尘封的历史。三是读书札记与体会。这方面虽然相对零散,但数 量惊人,作为读书心得,凝聚了先生的学术精髓和真知灼见,不是专书但价值应该不亚于专 书,值得后学者重视。四是学术论文与著作。为数不多,且多通俗平易之作,主要是配合古 典文学教学,但不乏经验之谈。 (二)文学研究注重明道济世,诗文创作体现雅正率真 黄老治学很有特点,与现在的学者迥然不同。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强调治学与做人 的统一,不会刻意追求大篇大论,更不喜欢哗众取宠、无病呻吟。在他看来,学者应该德才 兼备,“他经常对学生说,要当一名教授、学者,就不光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更 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不然写的文章再好,别人也不服气。”①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他常 说:为经师易,为人师难;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学习,自己先学好,然后才能教好别人。”②此 外,对于治学他也提倡学以致用,“实事求是,是他的一贯学风。他的主要学术观点是:一、 文学所以言志、抒情、咏物、写景、记人、纪事,而最终目的在乎明道济世;二、温故知新、 承先启后,有所革亦有所因,故一切学术均应虚心研究,继承优良传统并加以发展变化,以 适应新情况、新要求;三、文附质,质待文,故文学作品要求内容形式并美。评价古今人物 及著作,应在精研深思的基础上,不虚美,不隐恶,舍短取长,实事求是。黄老在课堂讲授、 研究著述和答问解惑中,无不遵循这些观点。他教育学生:做学问要脚踏实地,要善于联系 实际。”③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做个大好人——待人诚恳,诲人不倦,处事认真,操守清正, 晚年虽身兼多种社会职务,但凡有专业会议他都准时参加,单位和个人来访、来信,必亲自 接待和答复,从不敷衍了事;平时生活俭朴,非义之财不取,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从不图 报。我想,这些也就是黄老不仅学问精深广博而且为人口碑极好的根本原因。 “诗入精微与道通”。黄老的诗,有真情,有善思,有哲理,有意蕴,感悟人生,雅正 纯真,回味无穷,令人叫绝。“题材十分广泛,感受独特,不论言志、抒情、感时,还是写 景、记人、记事,都能迸发出诗的真、善、美的熠熠光彩。”④“黄老为友人诗集作序,往往 自谦不善为诗。就我看来,他能为嗣宗的忧愤,少陵的沉郁,太白的飘逸;又能为牧之的清 丽,石湖的平易。他的诗,接武前贤,义归雅正,才兼众体。”⑤《六庵诗选》是他晚年亲自 选编的,1986 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诗 600 首,即自 1926—1983 年间的代表性诗词 作品,以编年为序,分为《北学集》、《南旋集》、《海疆集》、《朝阳集》、《山居集》、《华香园 集》、《华庐集》7 卷,又附《蕉窗词》22 首。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同仁的高度评价。陈祥耀 《六庵诗选序》、《当代诗词点评》、《黄寿祺教授遗事纪略》都有所论及,还特别夸他“诗才 甚捷”。1986 年 11 月 6 日《泉州晚报》登载严如钺先生读《六庵诗选》的评论《哲理诗情 ① 李悦照《留取丹心照后人——忆六庵老人》,《易学宗师黄寿祺》,P139。 ② 张均《略述黄寿祺教授对语言文学教育的贡献》,《易学宗师黄寿祺》,P148。 ③俞元桂《老树当风叶有声——记黄寿祺教授》,《易学宗师黄寿祺》,P157。 ④ 李乡浏《老读遗诗倍眼明——<六庵诗选>的艺术特色》,《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P338。 ⑤ 俞元桂《老树当风叶有声——记黄寿祺教授》,《易学宗师黄寿祺》,P16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