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5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6年No.4 ④CVC辊移位控制2次板形偏差,即以△A,确定CVC辊移位调节量DWV;控制完成 把如上过程做图表示,见图2,其中A点为当前位置,B点为目标位置,实际控制到 B点,C点为原控制策略达到的点 (2)带钢宽度B≥1150mm 在全域内弯辊力和CVC辊移位单独的调节轨迹都是直线,且斜率分别为入。、入c那么: ①过当前实测板形偏差点A(A,A)作弯辊力调节轨迹直线y过当前目标板形点B(A(, A,)作CVC辊移位调节轨迹直线y。如图3. yo=Agx+(A2-AmA),yc=x+(A2-AA) (3) 于是控制的过渡点P(ApA4p)就求得: Ap=[A,A,-4cA+A2-A2]/[a-icl A2p=[g1c(A4-个4)+gA?-AcA】/[B-J (4) ②以工作辊弯曲控制当前状态到过渡点P,计算板形偏差△A2=AP一Az △个4=A2P-A,以△A2或△A,确定工作辊弯辊力调节量DFB. ③以CVC辊移位调节从过渡点到达目标点B,计算板形偏差△A?=A?一个2p △A:=A4-A4p.以△A,或△A,确定CVC辊移位调节量DWV;控制完成. 将上述过程也做图表示,见图3,其中C点为原控制策略下达到点 至此完成了具有完整工作辊弯曲调节(一100%~100%)和CVC辊移位调节(-95% 250 200 509 4ad 150 300 100 wr/'MO) u 204 50 月B 10-8-d4丈02481012116 0 3 凸度(CW)Vμm 凸度(CWμm 图2控制策略图示(1) 图3控制策略图示(2) ~95%)的四辊CVC冷轧机板形控制中不同带材宽度下(B≥1150mm或B<1150mm)的关 于弯辊和CVC辊移位调节的控制策略模型.此模型是针对类似于宝钢CVC轧机(轧辊 L/D=3.63~4.06)的四辊CVC轧机的.其中选择B=1150mm作为两种方案分界点,既研 究了凸度调节域仿真结果,也总结了生产中的实际经验.但是,考虑到目前宝钢CVC轧机 还没有负弯辊功能,对以上方案略作修改为它专用.当以△A,或△A:确定弯辊力调节量 DFB时要判断调节后弯辊力是否会小于零,如果是则令:DBF=5%-DBF13.其中 DFB13为当前弯辊力实际值,再求出DFB产生的2次、4次板形偏差调节量△A,、△A:,如 果是B<1150mm则以△A确定DWV值.如果B>1150mm则以DFB=5%作为中间过渡 点,再用CVC辊移位把过渡点控制到目标点.此时可能无法正好达到目标点,而只能是在目. 3 5 0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1 9 9 6年 N o . 4 ④ C V C 辊 移位 控制 2 次板形 偏 差 . 即 以 △ A _确 定 C V C 辊 移位 调节 量 D WV 二 控制完成 . 把如 上 过 程做 图表 示 , 见 图 2 , 其 中 A 点 为 当前 位 置 , B 点 为 目 标 位 置 , 实 际控 制 到 点 , C 点 为 原控 制 策 略达到 的 点 . (2 ) 带 钢 宽度 B 全 1 15 0 m m 在 全 域 内 弯辊 力 和 C V C 辊 移位 单独 的调 节 轨 迹都 是 直 线 , 且斜 率 分 别 为 久, 、 礼 . 那 么 : ① 过 当前 实测 板 形偏 差 点 (A A 4 , A Z )作 弯辊力 调 节 轨迹 直 线 y 。 过 当前 目标板形 点 (B A ; , A 三) 作 C V C 辊移 位 调节 轨迹 直 线 y c , 如 图 3 . y 。 = 几产 + (A Z 一 又户 4 ) , y 。 = 又产 + ( A Z 一 几产 4 ) (3 ) 于 是 控制 的 过渡 点 (P A 2尸 , A 4 )P就求 得 : A 4 , 一 区 , A 4 一 又产万 + A ; 一 A Z ] / 队 : 一 又c ] , 人 尸 一 氏又c (A 4 一 川 ) + 又, 川 一 A产 2〕 / 份 , 一 xc] (4) ② 以 工 作 辊弯 曲控制 当前 状态 到 过渡 点 尸 , 计 算 板形 偏差 △ A Z 二 A Z , 一 A 2, △ A 4 = 人 , 一 人 . 以 △ A Z或 △ A 4确 定 工作 辊 弯辊 力调 节量 D F B . ③ 以 C V C 辊 移 位调 节从过 渡点 到 达 目标 点 B , 计算 板 形偏 差 △A 三 = A 二 一 A Z , , △ A 不 二 A 百 一 A 4 , · 以 △ A ; 或 △ A未确 定 C V C 辊 移位 调 节量 D W V ; 控 制完成 . 将上 述 过程 也 做 图表 示 , 见 图 3 , 其 中 C 点 为原 控 制策 略下 达 到点 . 至 此完 成 了具 有 完整 工作 辊 弯 曲调节 ( 一 1 0 % 一 1 0 % ) 和 C V C 辊移 位调 节 ( 一 95 % 冬ǎ日廿 侧屯沐3 2 5 0 一 尸尸 口 尸洲、 2 0 0 尸沪 产产沪 / 长 尸 / 尸 沪尸 1 5 0 二 \ 、 纷 / / / / 1 0 0 丫户 峨 沪产 / / / / 尸 5 0 .jl 护 尸 ’ 刁 君 0 1 2 3 4 沪沪沪 以 即甘 产产 \ 子尸 尹 / 产 ,产 口声 咧 、 \ 确 \ { 3 0〔 \ \ , / 尸 尸 / 尸尹 \ 、 \ 长 _ 尸产 ,产 日蒙认k \ , A \ 长 、 · l 0 ` 岛 \ 几 J 沪 . 碑 , / 尸 / 碑 户 一 丫 l ( _ 一 8 一 亡 二 · 4 仪 k 0 2 4巨劣几〔 1二 . 1月l 6 洲尸产 口巨 日日 斗ǎ日z 侧屯沐3 凸 度(C W ; )/ 卜m 图2 控 制策略 图示(l) 凸 度( C W ; )/ 协m 图3 控 制策 略图示(2) 一 9 5 % ) 的 四 辊 c v c 冷 轧机 板形 控制 中不 同带材 宽度 下 (B 全 1 1 50 ~ 或 B l< 1 50 ~ ) 的关 于 弯辊 和 c v c 辊 移位 调 节 的 控 制策 略 模 型 . 此模 型 是 针 对类 似于 宝 钢 C V C 轧 机 ( 轧 辊 L D/ = 3 . 63 一 4 . 0 6) 的四 辊 c v c 轧 机 的 . 其 中选 择 B 二 1 150 m m 作 为 两 种方 案分 界 点 , 既研 究 了 凸 度 调 节 域 仿 真 结果 , 也总 结 了 生产 中 的实 际 经验 . 但 是 , 考 虑 到 目前 宝钢 C v C 轧机 还 没 有 负 弯辊 功能 , 对 以 上方 案 略 作 修 改 为它 专用 . 当 以 △A 二或 △ A 4 确定 弯辊 力 调 节 量 D F B 时 要 判 断 调 节 后 弯 辊 力 是 否 会 小 于 零 , 如 果 是 则 令 : D B F = 5 % 一 D B 1F 3 . 其 中 D F 1B 3 为 当前 弯 辊力 实 际值 , 再求 出 D FB 产 生 的 2 次 、 4 次板 形偏 差 调 节量 △A Z 、 △A 万 , 如 果 是 B l< 150 ~ 则 以 △A Z 确定 D W V 值 . 如果 B > 1 150 m m 则 以 D F B 一 5% 作 为 中间过 渡 点 , 再 用 c v c 辊 移位 把 过 渡点 控制 到 目标点 . 此 时 可能 无法 正 好达 到 目标点 , 而 只能是 在 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