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 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年增长率;部门工业产值 工业密度:单位占地面积企业数、产值 (2).社会 ■人口总量与自然增长率、分布、城市人口 (3).生态 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资源量、造林面积 草原面积、产量(千克/公顷)、载畜量、人工草场面积 耕地保有量、人均量:污灌面积:农药化肥污染土壤面积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调控量、水资源流域面积、水利工程和地下水开采 水土流失面积、治理面积、减少流失量 土地沙化面积、沙化控制面积 土地盐渍化面积、改良复垦面积 农村能源、生物能源占能源的比重,薪柴林建设 生态农业试点数量及类型 第三节环境评价和预测 环境调查与评价 1.环境调查 (1)环境信息采集 信息源主要包括 ①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 ③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 ④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献资料 ⑤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⑥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情报 ⑦为规划编制或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试所得资料等。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①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请他们撰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④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疏通信息渠道,取得有关文献和资料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据的测试、核算等 2.环境评价 (1)自然环境评价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 及生态环境等。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在对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包括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 水平现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突岀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通过单项评价,按 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 (1)规划区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 (2)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 经济 ◼ 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年增长率;部门工业产值 ◼ 工业密度:单位占地面积企业数、产值 (2). 社会 ◼ 人口总量与自然增长率、分布、城市人口 (3). 生态 ◼ 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资源量、造林面积 ◼ 草原面积、产量(千克/公顷)、载畜量、人工草场面积 ◼ 耕地保有量、人均量;污灌面积;农药化肥污染土壤面积 ◼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调控量、水资源流域面积、水利工程和地下水开采 ◼ 水土流失面积、治理面积、减少流失量 ◼ 土地沙化面积、沙化控制面积 ◼ 土地盐渍化面积、改良复垦面积 ◼ 农村能源、生物能源占能源的比重,薪柴林建设 ◼ 生态农业试点数量及类型 第三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1. 环境调查 (1)环境信息采集 信息源主要包括: ①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 ③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 ④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献资料; ⑤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⑥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情报; ⑦为规划编制或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试所得资料等。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①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请他们撰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④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疏通信息渠道,取得有关文献和资料;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据的测试、核算等。 2. 环境评价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 及生态环境等。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在对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包括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 水平现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通过单项评价,按 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二、环境预测 1.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 (1)规划区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 (2)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