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 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 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 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 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 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 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 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 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 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 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 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 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二)与父母交往的特点 虽然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父母仍怀有深厚 的感情。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 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 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 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 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 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教师相比,小学教师 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 行。与中学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一、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 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 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 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 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 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 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 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 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 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 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 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 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二)与父母交往的特点 虽然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父母仍怀有深厚 的感情。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 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 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 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 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 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教师相比,小学教师 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 行。与中学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