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伟大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使“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从理论上无法立足,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各个领域的 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中共中央对工农业生产的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渐 渐被提了出来。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发表了一系列谈话,谈得最多的就是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重心的转移问 题。10月11日,他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辞时更加明确地提出: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已经取得决定性 胜利,我们已经能够在这一胜利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战斗任务。这就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改革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邓小平的这些意见为在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进而实现党和国家 的历时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进入1978年后,随着各个领域拨乱反正的开展,中国的对外交往明显增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种类型的政府代表团的频繁出 访,不仅加强和改善了中国同许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且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先进做法与管理经验 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成为中国领导人日益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步伐的思路日益明确 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许多同志提出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9月下 旬,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又提出经济工作必须实行三个转变:一是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二是把管理制度和 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三是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 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开放政策上来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陈云率先提出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引起大多数与会者的 强烈反响。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为“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等错案平反的决定,解决了一批重大 的历史遗留问题。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 大历史关头,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 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 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 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 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 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 始全面展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在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从此,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二、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伟大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使“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从理论上无法立足,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各个领域的 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中共中央对工农业生产的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渐 渐被提了出来。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发表了一系列谈话,谈得最多的就是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重心的转移问 题。10月11日,他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辞时更加明确地提出: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已经取得决定性 胜利,我们已经能够在这一胜利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战斗任务。这就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改革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邓小平的这些意见为在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进而实现党和国家 的历时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进入1978年后,随着各个领域拨乱反正的开展,中国的对外交往明显增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种类型的政府代表团的频繁出 访,不仅加强和改善了中国同许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且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先进做法与管理经验。 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成为中国领导人日益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步伐的思路日益明确。 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许多同志提出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9月下 旬,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又提出经济工作必须实行三个转变:一是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二是把管理制度和 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三是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 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开放政策上来。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陈云率先提出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引起大多数与会者的 强烈反响。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为“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等错案平反的决定,解决了一批重大 的历史遗留问题。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 大历史关头,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 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 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 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 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 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 始全面展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在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 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从此,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