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6期宋小萍等:(Ag/Al2O3+Cu/Ce(x)/Al2O3)组合催化剂催化乙醇选择性还原NOz及其副产物的消除 525 明,Ag/Al2O3催化剂在高效去除NO,的同时,不 将Ce作为添加成分引入到Al2O3载体中,研究了 可避免地会产生和N2生成量相当的CO6]和少量 (Ag/AlO3+Cu/Ce(x)/AlO3)组合催化剂体系去 未完全燃烧的乙醇和乙醛7:8]等反应副产物 除NO,以及CO的情况,并对优选出的最佳催化剂 在Ag/A山O3后放置氧化催化剂,将生成的CO 组合消除乙醇和乙醛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另外,采 以及未完全燃烧的HC氧化去除,是目前消除反应 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氢气 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的普遍方法.Eranen等6]将商 程序升温还原(H2-TP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 用贵金属催化剂置于Ag/Al2O3之后,在150~600 (XPS)等表征手段对Cu/Ce(x)/Al,O3系列氧化催 ℃反应温度区间内,在尾气中未检测到CO生成,但 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Ce的量对催化剂氧化分解 催化体系去除NOz的活性大大降低.Miyadera试 CO活性的影响. 图以(Ag/Al,O3+CuSO,/TiO2+Pt/TiO2)组合催化 1实验部分 剂来达到在净化NO,的同时避免产生CO、乙醇、乙 醛、NH3及HCN等的目的.贵金属催化剂虽然在低 1.1催化剂的制备 温下即能将乙醇和乙醛完全氧化,但同时也容易将 Ag/Al2O3催化剂依文献[13]所述制备.贺泓 N2O,NH3,CHCN和HCN等氧化为NOz,从而 等13.141认为Ag/AlO3催化剂中Ag负载量为4% 影响体系去除NO,的效率.可见,后置氧化催化剂 时,NO,去除活性最佳.故文中Ag负载量定为 4%. 必须具有适中的氧化活性,在有效氧化CO及HC 的同时,不影响催化剂体系去除NO,的活性。 Cu/Ce(x)/Al2O3制备方法如下.按Ce/Al摩 尔比为0.01,0.06,0.15及0.30分别称取硝酸铈 张长斌等[8.]采用(Ag/Al2O3+Cu/Al2O3)组合 和Al2O3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2h:将浆液 催化剂分别研究了乙醇和丙烯为还原剂的SCR反 旋转蒸发;将蒸干的固体置于烘箱中,于120℃烘 应中对NO,和产生的CO的消除情况,发现该组合 干过夜,再在500℃烧4h,得CeO2和Al2O3复合 催化剂体系具有与Ag/Al2O3相似的NO去除率, 载体,记为Ce(x)/A2O3(x=0.01,0.06,0.15, 但Cu/A12O3催化剂的低温氧化活性不强,直到350 0.30).称取Ce(x)/Al2O3复合载体溶于一定浓度 ℃(丙烯作还原剂)和400℃(乙醇作还原剂)才能分 的硝酸铜溶液中,其余步骤同前.所得催化剂记为 别达到对C0的100%去除,并且乙醇和乙醛也需要 Cu/Ce(x)/Al2O3(x=0.01,0.06,0.15,0.30). 在350℃才完全去除.另外,Cu/Al2O3氧化催化剂 Cu/CeO2催化剂按以下步骤制备:将硝酸铈于 与前置Ag/Al2O3采用1:1的堆体积比,大大增加了 450℃灼烧2h,制得CeO2固体:其余步骤同前. 组合催化剂体系的体积,限制了其实际应用.Koo- Cu/Al2O3的制备方法同文献[11,12].文中氧化催 va等[1o]以辛烷为还原剂,采用(Ag/Al,O3+Ag-H- 化剂均采用5%Cu负载量(以载体为基准). ZSM-5)组合催化剂(体积比1:1)去除NO,和CO, 1.2催化剂表征 发现组合催化剂去除NO,的低温活性有所提高,但 BET测试在美国Quantachrome公司的Quan- CO仍需在350℃才能完全去除.因此,如何在保持 tasorb-18型吸附分析仪上进行.于-196℃下,采 催化剂最紧凑组合的方式下,采用更少量的氧化催 用N2吸附容量法测定, 化剂,进一步降低CO和乙醇、乙醛的氧化温度,同 采用日本理学公司的D/MAX-RB型衍射仪鉴 时不影响催化剂体系对NO,的去除效率,成为后置 定催化剂的晶相结构,电压40kV,电流100mA, 氧化催化剂亟待解决的问题. CuK。射线(λ=0.154056nm),扫描20角的范围 CO2具有储氧和释放氧的功能,通常作为助剂 为10°-90°,扫描步长为4°/min. 组分存在于三效催化剂中,起到氧的缓冲作用. 催化剂的H2-TPR实验在内径为4mm的石英 CeO,作为载体能够与Cu或Ni等过渡金属活性组 管中进行,样品用量为200mg,筛分粒径为40~60 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提高活性组分在CO2载体表 目.脱附下来的气体用质谱(HPR20,Hiden Analyt- 面的分散度,另一方面活性组分也能促进CO2的 ic Ltd)检测质荷比(m/e)为2(H,)的信号,热电偶 还原112],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氧化活性 的温度信号和H2的质谱信号由电脑同步读取,得 基于前期的实验结果并考虑到Ce的特性,本文 到H2消耗峰随温度变化的TPR谱.具体步骤如明,!"/!#$%& 催化剂在高效去除 ’%! 的同时,不 可避免地会产生和 ’$ 生成量相当的 (% [)]和少量 未完全燃烧的乙醇和乙醛[*,+]等反应副产物, 在 !"/!#$%& 后放置氧化催化剂,将生成的 (% 以及未完全燃烧的 -( 氧化去除,是目前消除反应 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的普遍方法,./0121等[)]将商 用贵金属催化剂置于 !"/!#$%& 之后,在345!)55 6反应温度区间内,在尾气中未检测到 (% 生成,但 催化体系去除 ’%! 的活性大大降低,789:;2/: [*]试 图以(!"/!#$%&<(=>%? /@8%$<AB/@8%$)组合催化 剂来达到在净化 ’%! 的同时避免产生(%、乙醇、乙 醛、’-& 及 -(’ 等的目的,贵金属催化剂虽然在低 温下即能将乙醇和乙醛完全氧化,但同时也容易将 ’$%,’-&,(-&(’ 和 -(’ 等氧化为 ’%!,从而 影响体系去除 ’%! 的效率,可见,后置氧化催化剂 必须具有适中的氧化活性,在有效氧化 (% 及 -( 的同时,不影响催化剂体系去除 ’%! 的活性, 张长斌等[+,C]采用(!"/!#$%&<(=/!#$%&)组合 催化剂分别研究了乙醇和丙烯为还原剂的 >(D 反 应中对 ’%! 和产生的 (%的消除情况,发现该组合 催化剂体系具有与 !"/!#$%& 相似的 ’%! 去除率, 但 (=/!#$%& 催化剂的低温氧化活性不强,直到&45 6(丙烯作还原剂)和?556(乙醇作还原剂)才能分 别达到对(%的355E去除,并且乙醇和乙醛也需要 在&45 6才完全去除,另外,(=/!#$%& 氧化催化剂 与前置!"/!#$%& 采用3F3的堆体积比,大大增加了 组合催化剂体系的体积,限制了其实际应用,GH1HI J:等[35]以辛烷为还原剂,采用(!"/!#$%&<!"I-I K>7I4)组合催化剂(体积比3F3)去除 ’%! 和 (%, 发现组合催化剂去除 ’%! 的低温活性有所提高,但 (%仍需在&45 6才能完全去除,因此,如何在保持 催化剂最紧凑组合的方式下,采用更少量的氧化催 化剂,进一步降低 (% 和乙醇、乙醛的氧化温度,同 时不影响催化剂体系对 ’%! 的去除效率,成为后置 氧化催化剂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具有储氧和释放氧的功能,通常作为助剂 组分 存 在 于 三 效 催 化 剂 中,起 到 氧 的 缓 冲 作 用, (2%$ 作为载体能够与 (=或 ’8等过渡金属活性组 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提高活性组分在 (2%$ 载体表 面的分散度,另一方面活性组分也能促进 (2%$ 的 还原[33,3$],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氧化活性, 基于前期的实验结果并考虑到(2的特性,本文 将(2作为添加成分引入到 !#$%& 载体中,研究了 (!"/!#$%&<(=/(2(!)/!#$%&)组合催化剂体系去 除 ’%! 以及 (%的情况,并对优选出的最佳催化剂 组合消除乙醇和乙醛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另外,采 用 L射线衍射(LDM)、比表面积测定(N.@)、氢气 程序升 温 还 原(-$I@AD)以 及 L 射 线 光 电 子 能 谱 (LA>)等表征手段对 (=/(2(!)/!#$%& 系列氧化催 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2的量对催化剂氧化分解 (%活性的影响, ! 实验部分 !"! 催化剂的制备 !"/!#$%& 催化剂依文献[3&]所述制备,贺泓 等[3&,3?]认为 !"/!#$%& 催化剂中 !"负载量为?E 时,’%! 去 除 活 性 最 佳,故 文 中 !" 负 载 量 定 为 ?E, (=/(2(!)/!#$%& 制备方法如下,按 (2/!#摩 尔比为5O53,5O5),5O34及5O&5分别称取硝酸铈 和 !#$%& 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P;将浆液 旋转蒸发;将蒸干的固体置于烘箱中,于3$5 6烘 干过夜,再在455 6烧 ?P,得 (2%$ 和 !#$%& 复合 载体,记 为 (2(!)/!#$%& (!Q5O53,5O5),5O34, 5O&5),称取 (2(!)/!#$%& 复合载体溶于一定浓度 的硝酸铜溶液中,其余步骤同前,所得催化剂记为 (=/(2(!)/!#$%& (!Q5O53,5O5),5O34,5O&5), (=/(2%$ 催化剂按以下步骤制备:将硝酸铈于 ?456灼烧 $P,制得 (2%$ 固体;其余步骤同前, (=/!#$%& 的制备方法同文献[33,3$],文中氧化催 化剂均采用4E(=负载量(以载体为基准), !"# 催化剂表征 N.@ 测试在美国 R=:1B:SP/HT2公司的 R=:1I B:UH/VI3+型吸附分析仪上进行,于W3C) 6 下,采 用 ’$ 吸附容量法测定, 采用日本理学公司的 M/7!LIDN型衍射仪鉴 定催化剂的晶相结构,电压?5XY,电流355T!, (="! 射线("Q5O34?54)1T),扫描$#角的范围 为35Z!C5Z,扫描步长为?Z/T81, 催化剂的 -$I@AD实验在内径为 ?TT 的石英 管中进行,样品用量为$55T",筛分粒径为?5!)5 目,脱附下来的气体用质谱(-AD$5,-8;21!1:#9BI 8S[B;)检测质荷比(#/$)为$(-$)的信号,热电偶 的温度信号和 -$ 的质谱信号由电脑同步读取,得 到 -$ 消耗峰随温度变化的 @AD 谱,具体步骤如 第)期 宋小萍 等:(!"/!#$%&<(=/(2(!)/!#$%&)组合催化剂催化乙醇选择性还原 ’%! 及其副产物的消除 4$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