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搅拌机,分光光度计和pH酸度计的使用。 2.用1000ml量简量取六份水样至六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 放进200ml烧杯中。 3.测定原水的浊度,PH值及水温。 4.确定原水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将搅拌机开关扳到手 动位置,慢速搅拌烧杯中200mL的原水,用移液管每次增0.5mL的混凝剂直至 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5.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4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 加量,取出14作为1号烧杯的投加量,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 用依次增加混凝剂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一道与 烧杯号相对应的搅拌机投药试管中。 6.6个水样放进搅拌叶片下,保持各烧杯中各叶片的位置相同,将搅拌机开 关扳到自动位置,启动搅拌机,转动试管架转轴将混凝剂加入相应的烧杯中,快 速搅拌(120-150rmin)3min,慢速搅拌(40-80rmin)2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大小、密实程度。 8.搅拌过程完成后,轻轻提起搅拌叶片,静置沉淀15min,并观察记录矾花 沉淀情况。 9.沉淀时间到达后,用注射器分别抽出各烧杯中的上清夜,并测其浊度及 相应的pH值。 10.绘制剩余浊度/(pH值)-投药量曲线。 实验四过滤反冲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过滤及反冲洗实验的方法及各管路和阀门的作用。 2.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等概念的理解。 3.测定滤层水头损失和滤速间的关系。 4.测定反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测量滤柱有关数据,包括内径、滤料层高度等等。 2.先将滤料进行反冲洗,直到过水水质变清为止。 3.调整滤速,并计时(运行稳定五分钟),记录流量,历时,记录不同滤速 下的测压管水位。(调整出水口流量计使其分别在100Lh、200Lh、300Lh。 2 2 2. 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 PH 值。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搅拌机,分光光度计和 pH 酸度计的使用。 2. 用 1000ml 量筒量取六份水样至六个 1000ml 烧杯中,另量取 200ml 水样 放进 200ml 烧杯中。 3. 测定原水的浊度,PH 值及水温。 4. 确定原水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将搅拌机开关扳到手 动位置,慢速搅拌烧杯中 200mL 的原水,用移液管每次增 0. 5mL 的混凝剂直至 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5. 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 4 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 加量,取出 1/4 作为 1 号烧杯的投加量,其 2 倍作为 6 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 用依次增加混凝剂量相等的方法求出 2~5 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一道与 烧杯号相对应的搅拌机投药试管中。 6. 6 个水样放进搅拌叶片下,保持各烧杯中各叶片的位置相同,将搅拌机开 关扳到自动位置,启动搅拌机,转动试管架转轴将混凝剂加入相应的烧杯中,快 速搅拌(120~150r/min)3min,慢速搅拌(40~80r/min)20min。 7. 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大小、密实程度。 8. 搅拌过程完成后,轻轻提起搅拌叶片,静置沉淀 15min,并观察记录矾花 沉淀情况。 9. 沉淀时间到达后,用注射器分别抽出各烧杯中的上清夜,并测其浊度及 相应的 pH 值。 10. 绘制剩余浊度/(pH 值)---投药量曲线。 实验四 过滤反冲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过滤及反冲洗实验的方法及各管路和阀门的作用。 2.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等概念的理解。 3.测定滤层水头损失和滤速间的关系。 4.测定反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 测量滤柱有关数据,包括内径、滤料层高度等等。 2. 先将滤料进行反冲洗,直到过水水质变清为止。 3. 调整滤速,并计时(运行稳定五分钟),记录流量,历时,记录不同滤速 下的测压管水位。(调整出水口流量计使其分别在 100L/h、200L/h、300L/h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