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限制(由21岁调为18岁)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选举的伟大 尝试,开创了由人民直接普选人民公仆的先例。俄国十月革命后,1918年宪法第四篇专门 规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制度。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人民代表制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国家 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重要体现。1953年2月11日,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选举法》(简称1953年选举法),对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和原则做 了具体规定,其特点是: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扩大了选民范围;实行直接 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提高了选举的民主性;采用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原则 对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适当倾斜等。1954年宪法对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以根本大 法的形式予以了确认,第86条、第23条、第39条、第56条、第68条等规定了选举的 普遍性、平等性、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等原则,第38条、第61条还规定了对人大 代表的监督原则。1975年宪法仅在第3条第3款规定了人大代表由民主协商产生和受监督 原则,和第27条规定了选举的普遍性原则。1978年宪法的规定比1975年宪法更详细 第21条第1款、第35条第2款规定了民主协商和无记名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相结合原则,第28条和第35条第5款规定了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受监督原则,第44条规 定了选举的普遍性原则等。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对1953年选举法做了重大修改,这主要体现在:(1)进一步扩大了普选范围,除了依法被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1953年选举法和 1954年宪法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享有主体例外包括了“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剥 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2)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将直接选举从乡镇一级扩大到县 级。(3)实行差额选举。(4)调整选区划分方法,根据便民投票原则,规定按居住状况、限制(由 21 岁调为 18 岁)。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选举的伟大 尝试,开创了由人民直接普选人民公仆的先例。俄国十月革命后,1918 年宪法第四篇专门 规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制度。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人民代表制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国家 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重要体现。1953 年 2 月 11 日,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22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选举法》(简称 1953 年选举法),对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和原则做 了具体规定,其特点是: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扩大了选民范围;实行直接 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提高了选举的民主性;采用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原则; 对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适当倾斜等。1954 年宪法对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以根本大 法的形式予以了确认,第 86 条、第 23 条、第 39 条、第 56 条、第 68 条等规定了选举的 普遍性、平等性、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等原则,第 38 条、第 61 条还规定了对人大 代表的监督原则。1975 年宪法仅在第 3 条第 3 款规定了人大代表由民主协商产生和受监督 原则,和第 27 条规定了选举的普遍性原则。1978 年宪法的规定比 1975 年宪法更详细, 第 21 条第 1 款、第 35 条第 2 款规定了民主协商和无记名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相结合原则,第 28 条和第 35 条第 5 款规定了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受监督原则,第 44 条规 定了选举的普遍性原则等。1979 年 7 月 1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对 1953 年选举法做了重大修改,这主要体现在:(1)进一步扩大了普选范围,除了依法被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凡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 1953 年选举法和 1954 年宪法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享有主体例外包括了“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剥 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2)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将直接选举从乡镇一级扩大到县 一级。(3)实行差额选举。(4)调整选区划分方法,根据便民投票原则,规定按居住状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