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活用词,随着“将官”作为名词使用的频率的逐渐增高而成为兼类词。根据需要和习惯,在 定条件下,名词“将官”又活用为动词“使……做将官”,成为活用词。可见,由于语言 的历史演变,兼类和活用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考察一个词是兼类还是活用,离不开特 定的社会历史和特定的语言环境,只有把使用频率这个标准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同 时期的语法现象进行综合比较、辨析,才能得出较为可信的结论。比如“衣”和“友”两词, 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是作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对待的,但从这两个词在《论语》 《孟子》中使用的情况看,“衣”作为名词使用的有12次,作为动词使用的14次,大体 相当。“友”作为名词使用的15次,作为动词使用却有31次。如果用使用频率这个标准 衡量,活用的说法似乎不很确切。还有一些人们习惯上认为是活用的词也存在这种情况,比 如“事”,不少语法著作认为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但在《论语》、《孟子》中当名词用的有7 次,当动词用的是86次。当然,这样的比较也许不很科学,但在同样的典籍中出现上述 情况也绝非偶然 如果一个词在同一著作中分属两类词使用的频率大体相当,甚至是临时性的用法反比经 常性的用法使用频率高,如“友”、“事”那么所谓活用的可能性就值得推敲了,不能不考 虑兼类的可能。 第8教学周1第1、2节(第15次课) 教学的基本内容 调指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指一个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这样的定义不能完全 适用于中古声调,因为中古有入声,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不包括入声。入声与平上去三 声的区别不在于音高的不同,而是语音成素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入声根本不应该与平上 去声并列。但是,我们知道从发现四声那一天起,就把入声当作一种声调,以后代代相传 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今天仍把入声当作一种声调。入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发两类,清声母叫 阴入,浊声母叫阳入 关于中古四声的调值,古人有过文字描写: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举而远,入 声急而促。仅凭这样简略的说明,无法构拟中古四声调值。再加上调值受方音影响很大,调 类相同的字,方音不同,调值迥异 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遍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变化的主要情况是这样: 中古平声字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变成阴平和阳平两类,清声母字为阴平,浊声母字为阳平 中古上声也变成两类,全浊声母变为去声,其余仍为上声:中古去声到今天没有变化,仍是 去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阳入变成去声和阳平,其中鼻音声 和零声母读去声,其余读阳平:阴入则毫无规律可寻,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入声字总的变 化情况是这样:二分之一变成去声,三分之一变成阳平,余下的六分之一变成阴平和上声, 其中上声最少。 四、反切 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翻、切、纽。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 法,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都,当孤切。被注音字“都”称为被切字,用 作反切的前一个字“当”称为反切上字,也简称切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后一个字“孤”活用词,随着“将官”作为名词使用的频率的逐渐增高而成为兼类词。根据需要和习惯,在 一定条件下,名词“将官”又活用为动词“使……做将官”,成为活用词。可见,由于语言 的历史演变,兼类和活用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考察一个词是兼类还是活用,离不开特 定的社会历史和特定的语言环境,只有把使用频率这个标准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同一 时期的语法现象进行综合比较、辨析,才能得出较为可信的结论。比如“衣”和“友”两词, 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是作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对待的,但从这两个词在《论语》、 《孟子》中使用的情况看,“衣”作为名词使用的有12次,作为动词使用的14次,大体 相当。“友”作为名词使用的15次,作为动词使用却有31次。如果用使用频率这个标准 衡量,活用的说法似乎不很确切。还有一些人们习惯上认为是活用的词也存在这种情况,比 如“事”,不少语法著作认为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但在《论语》、《孟子》中当名词用的有7 5次,当动词用的是86次。当然,这样的比较也许不很科学,但在同样的典籍中出现上述 情况也绝非偶然。 如果一个词在同一著作中分属两类词使用的频率大体相当,甚至是临时性的用法反比经 常性的用法使用频率高,如“友”、“事”,那么所谓活用的可能性就值得推敲了,不能不考 虑兼类的可能。 第 8 教学周 1/第 1、2 节(第 15 次课) 第 页 教学的基本内容 三、调 调指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指一个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这样的定义不能完全 适用于中古声调,因为中古有入声,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不包括入声。入声与平上去三 声的区别不在于音高的不同,而是语音成素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入声根本不应该与平上 去声并列。但是,我们知道从发现四声那一天起,就把入声当作一种声调,以后代代相传, 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今天仍把入声当作一种声调。入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发两类,清声母叫 阴入,浊声母叫阳入。 关于中古四声的调值,古人有过文字描写: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举而远,入 声急而促。仅凭这样简略的说明,无法构拟中古四声调值。再加上调值受方音影响很大,调 类相同的字,方音不同,调值迥异。 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遍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变化的主要情况是这样: 中古平声字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变成阴平和阳平两类,清声母字为阴平,浊声母字为阳平; 中古上声也变成两类,全浊声母变为去声,其余仍为上声;中古去声到今天没有变化,仍是 去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阳入变成去声和阳平,其中鼻音声母 和零声母读去声,其余读阳平;阴入则毫无规律可寻,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入声字总的变 化情况是这样:二分之一变成去声,三分之一变成阳平,余下的六分之一变成阴平和上声, 其中上声最少。 四、反切 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翻、切、纽。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 法,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都,当孤切。被注音字“都”称为被切字,用 作反切的前一个字“当”称为反切上字,也简称切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后一个字“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