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立场特别是政党偏好的的变化,说明国民党社会基础 的松动。确实,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近年发生了明显变化,认同泛蓝政党的不再 是多数。根据台湾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字,2016年1月选后受访者对民进党的 认同度首次突破30%,但对国民党的认同度仍然遥遥领先于时代力量(2016年3 月起列入政党选项范围)。根据近三年来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据的平均值,民众 对国民党认同度持续低于民进党(21%比26.2%),换算成百分比是45%比55%: 对蓝营认同度也低于绿营(27.6%比32.7%)。与此同时,大约40%的受访者没有 政党或蓝绿偏好,如表1所示。这部分民众是游离于两党体系中的中间选民,其 投票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阶段性政党轮替的发生。 表1政党认同的变化(%) 调查日期 国民党 亲民党 泛蓝* 民进党 台联 泛绿* 中立 拒答 2013.10 22.3 1.1 5.0 24.4 0.9 4.1 38.4 4.1 2013.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4.3 22.0 0.7 4.6 27.4 0.7 5.1 37.9 1.7 2014.6 25.0 1.1 5.5 23.5 0.5 4.7 37.6 2.3 2014.9 22.2 0.8 4.8 19.6 0.5 5.3 44.7 2.2 2014.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5.3 18.9 1.5 5.0 27.6 0.4 7.0 37.5 2.2 2015.6 20.3 1.6 5.7 25.6 0.6 5.2 39.1 2.2 2015.9 19.5 2.6 5.6 26.7 0.5 6.0 36.8 2.5 2015.12 21.9 2.6 4.9 28.7 0.8 5.2 34.1 2.0 2016.3* 18.9 2.8 5.0 31.4 5.1 4.0 30.5 2.4 2016.6 17.4 1.7 5.1 31.9 4.2 5.1 33.1 1.8 2016.9 18.2 1.6 5.5 28.7 4.4 4.5 35.2 1.9 均值 20.8 1.5 5.1 26.4 1.6 5.1 37.3 2.4 合并 27.4 33.1 37.3 2.4 资料来源:台湾指标民调(htp:lwww.tisr.com.tw) *泛蓝和泛绿指的是没有特殊政党偏好但有蓝绿偏好的选民。另该项民调从2016年3月起增列对时代力量 的认同度。限于篇幅,以下将对时代力量和台联的认同度合并计算。 三、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的社会基础 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是由选举制度和社会分歧共同形塑的。以单一席位选区、 相对多数当选为主的选举制度,有利形成两党体系和政党趋同。6以“累积性社会 分歧”(cumulative cleavage)为特征的台湾社会,则容易导致趋异的政党体系。I986 年台湾政治转型后,社会主要分歧由省籍冲突及对政改的不同态度,转为意识形 态上的国家认同对立和经济社会政策上的左、右分野。统“独”议题与左右问题具 6 Douglas Rae,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 of Electoral Laws(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7).3 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立场特别是政党偏好的的变化,说明国民党社会基础 的松动。确实,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近年发生了明显变化,认同泛蓝政党的不再 是多数。根据台湾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字,2016 年 1 月选后受访者对民进党的 认同度首次突破 30%,但对国民党的认同度仍然遥遥领先于时代力量(2016 年 3 月起列入政党选项范围)。根据近三年来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据的平均值,民众 对国民党认同度持续低于民进党(21%比 26.2%),换算成百分比是 45%比 55%; 对蓝营认同度也低于绿营(27.6%比 32.7%)。与此同时,大约 40%的受访者没有 政党或蓝绿偏好,如表 1 所示。这部分民众是游离于两党体系中的中间选民,其 投票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阶段性政党轮替的发生。 表 1 政党认同的变化(%) 调查日期 国民党 亲民党 泛蓝* 民进党 台联 泛绿* 中立 拒答 2013.10 22.3 1.1 5.0 24.4 0.9 4.1 38.4 4.1 2013.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4.3 22.0 0.7 4.6 27.4 0.7 5.1 37.9 1.7 2014.6 25.0 1.1 5.5 23.5 0.5 4.7 37.6 2.3 2014.9 22.2 0.8 4.8 19.6 0.5 5.3 44.7 2.2 2014.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5.3 18.9 1.5 5.0 27.6 0.4 7.0 37.5 2.2 2015.6 20.3 1.6 5.7 25.6 0.6 5.2 39.1 2.2 2015.9 19.5 2.6 5.6 26.7 0.5 6.0 36.8 2.5 2015.12 21.9 2.6 4.9 28.7 0.8 5.2 34.1 2.0 2016.3* 18.9 2.8 5.0 31.4 5.1 4.0 30.5 2.4 2016.6 17.4 1.7 5.1 31.9 4.2 5.1 33.1 1.8 2016.9 18.2 1.6 5.5 28.7 4.4 4.5 35.2 1.9 均值 20.8 1.5 5.1 26.4 1.6 5.1 37.3 2.4 合并 27.4 33.1 37.3 2.4 资料来源: 台湾指标民调(http://www.tisr.com.tw) * 泛蓝和泛绿指的是没有特殊政党偏好但有蓝绿偏好的选民。 另该项民调从 2016 年 3 月起增列对时代力量 的认同度。限于篇幅,以下将对时代力量和台联的认同度合并计算。 三、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的社会基础 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是由选举制度和社会分歧共同形塑的。以单一席位选区、 相对多数当选为主的选举制度,有利形成两党体系和政党趋同。6 以“累积性社会 分歧”(cumulative cleavage)为特征的台湾社会,则容易导致趋异的政党体系。1986 年台湾政治转型后,社会主要分歧由省籍冲突及对政改的不同态度,转为意识形 态上的国家认同对立和经济社会政策上的左、右分野。统“独”议题与左右问题具 6 Douglas Rae,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