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课程教学资源_再论台湾两党体系的可延续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46.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再论台湾两党体系的可延续 林冈 一、引言 2016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湾两个主要 政党之间的权力关系。蔡英文的得票数遥遥领先国民党和亲民党两组候选人,民 进党在立法机构所获席次高达60%。同时,目前泛绿掌握的县市人口将近全台四 分之三,泛蓝仅拥有台湾22个县市中的新北市和7个中小县域。民进党是否已经改 变代表中南部、中下层和中小企业的政党标签,向都市型政党演变?国民党的选 举大溃败,是否意味着这一历经两甲子的百年老党将永远失去作为主要政党(执 政党或反对党)的地位,沦为台湾政坛的第三政党,甚至进一步新党化或亲民党 化?关于这个问题,岛内外学者看法不一。第一种观点是国民党在经历两次选举 挫败后,己经元气大伤,难以东山再起。第二种观点是政党轮替是政治常态,正 如民进党在2008年选举中惨败仍能起死回生一样,国民党也有可能在八年后再起。 第三种观点则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 在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中,有人倾向于将2016年选举视为带有关键意味的重组 型选举(critical realignment election),将对台湾选民的政党归属(party affiliation) 和投票行为(voting patterns)产生长久影响。也有人表示,2016年选举不是一般 的政党轮替,而是世代交替。其主要根据是年轻选民,特别是首投族,几乎是一 边倒地支持民进党或其政治盟友时代力量:岛内民众在身份认同和统“独”议题上 的变化趋势,将日益紧缩国民党的未来发展空间:国民党不接地气,党内存在深 蓝和本土蓝的结构性矛盾,加上老面孔当道,年轻人没有政治发展空间:国民党 背负党产这一历史包袱,弃保两难。今后岛内的主要矛盾将是民进党跟时代力量 等新兴政治势力的矛盾。例如,日本学者小笠原就认为,国民党的政治行情尚未 跌倒谷底,2018年很可能“六都全丢。2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2016年选举并不意味着台湾政治场域的持续改变( lasting change in Taiwan's political landscape),而只是民主制度下两个主要政党之 间权力关系的常态变动(a more ordinary alternation in power between the two principal parties in a democratic system)。主要依据是:年轻选民的政党认同容易发 生变化,正如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年轻选民绝大多数支持陈水扁,2008 年又转而支持马英九一样,难保民进党能够永远稳住首投族的政党偏好:尽管岛 内在认同问题上发生不利于国民党的变化,但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与台湾的对外交 1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台湾研 究会副会长,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 2小笠原欣幸,“2016年台湾‘总统'、‘立法委员选举分析,”《台海研究》2016年第3期。 y

1 再论台湾两党体系的可延续 林冈1 一、引言 2016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湾两个主要 政党之间的权力关系。蔡英文的得票数遥遥领先国民党和亲民党两组候选人,民 进党在立法机构所获席次高达60%。同时,目前泛绿掌握的县市人口将近全台四 分之三,泛蓝仅拥有台湾22个县市中的新北市和7个中小县域。民进党是否已经改 变代表中南部、中下层和中小企业的政党标签,向都市型政党演变?国民党的选 举大溃败,是否意味着这一历经两甲子的百年老党将永远失去作为主要政党(执 政党或反对党)的地位,沦为台湾政坛的第三政党,甚至进一步新党化或亲民党 化?关于这个问题,岛内外学者看法不一。第一种观点是国民党在经历两次选举 挫败后,已经元气大伤,难以东山再起。第二种观点是政党轮替是政治常态,正 如民进党在2008年选举中惨败仍能起死回生一样,国民党也有可能在八年后再起。 第三种观点则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 在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中,有人倾向于将2016年选举视为带有关键意味的重组 型选举(critical realignment election),将对台湾选民的政党归属(party affiliation) 和投票行为(voting patterns)产生长久影响。也有人表示,2016年选举不是一般 的政党轮替,而是世代交替。其主要根据是年轻选民,特别是首投族,几乎是一 边倒地支持民进党或其政治盟友时代力量;岛内民众在身份认同和统“独”议题上 的变化趋势,将日益紧缩国民党的未来发展空间;国民党不接地气,党内存在深 蓝和本土蓝的结构性矛盾,加上老面孔当道,年轻人没有政治发展空间;国民党 背负党产这一历史包袱,弃保两难。今后岛内的主要矛盾将是民进党跟时代力量 等新兴政治势力的矛盾。例如,日本学者小笠原就认为,国民党的政治行情尚未 跌倒谷底,2018年很可能“六都”全丢。2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2016年选举并不意味着台湾政治场域的持续改变(a lasting change in Taiwan’s political landscape),而只是民主制度下两个主要政党之 间权力关系的常态变动(a more ordinary alternation in power between the two principal parties in a democratic system)。主要依据是:年轻选民的政党认同容易发 生变化,正如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年轻选民绝大多数支持陈水扁,2008 年又转而支持马英九一样,难保民进党能够永远稳住首投族的政党偏好;尽管岛 内在认同问题上发生不利于国民党的变化,但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与台湾的对外交 1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台湾研 究会副会长,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 2 小笠原欣幸,“2016 年台湾‘总统’、‘立法委员’选举分析,”《台海研究》2016 年第 3 期

往问题,仍是岛内划分蓝绿的主要政治分野;时代力量与民进党的选票基础存在 高度的重叠性,难以作为主要反对党制约民进党:民进党内同样存在派系共治的 结构性矛盾,也曾经出现“四大天王”当道的政治瓶颈,延缓了世代交替的进程。 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对2016年选举是否属于重组型选举采取保留态度。例如任 雪丽(Shelley Rigger)认为,国民党的大溃败是否属于致命伤(fatal)还有待验证, 但该党至今几乎没有作出拨乱反正的努力。3卜睿哲(Richard Bush)认为,光凭 身份认同和政党认同偏好的改变,尚不足以断定2016年选举是“重组型选举”。民 进党能否在台湾政坛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据取决于蔡英文完成其雄心勃勃但又令人 望而生畏的政策议程(a truly daunting and ambitious policy agenda),而且是在面 对一个不愿意予以配合的中国大陆的情况下。4 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论台湾两党体系的可延续性。5首先,用 不同的测量指标,简要说明岛内政党生态确实己经发生“绿大于蓝”的逆转,但 国民党仍是岛内的第二大政治势力,在台湾中北部较有基础。其次,从台湾的社 会分歧,说明两党政治的现实基础。最后,从蔡英文的治理难题,说明政党轮替 的不可避免性。 二、政党光谱的变与不变 2016年的选举结果,导致岛内蓝绿基本盘从“蓝大于绿”逆转为“绿大于蓝”。 朱立伦和宋楚瑜的合计得票率(43.87%),低于蔡英文的56.12%。国、亲、新三 党的区域“立委”得票率合计40.8%,低于民进党、时代力量和台联三者合计的48.4%: 如果加上民进党所支持的7位无党籍人士的得票数,泛绿的合计得票率就是51.8%, 比泛蓝高出11%。此外,国、亲、新三党的政党票合计37.6%,低于泛绿三个政党 合计得票率52.7%,两者相差15.1%。在此次选举中,民进党所获得的地区领导人、 区域“立委”和政党不分区选票占合格选民的比例分别为36.71%,28.98%和28.59%: 国民党所获选票占合格选民的比例则分别为20.30%,25.27%和17.46%,按均值计 算是六四开。在地域分布上,蔡英文在新北市,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嘉义 县、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和宜兰县获得35%以上合格选民的支持: 民进党拥有40%以上支持度的县市仍然是台南市、嘉义县、高雄市和屏东县这四 个南部重镇。“北蓝南绿”是否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尚需要更多次选举结果的验证。 认为台湾已经通过2016年的关键选举、发生政党重组的学者,往往援引台湾 3Shelley Rigger,"Post-Election Party Politics,"edsJacques deLisle and June Dreyer,rbis,Vol.60,No.4(Fall 2016). Richard Bush,"Prospects for Taiwan's Democracy,"eds.,Jacques deLisle and June Dreyer,Orbis,Vol.60,No.4 (Fall2016), 5林冈,“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趋同还是趋异?”《台湾研究》2015年第6期,第13-23页:林冈,“再 论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台海研究》2016年第2期,第45-61页

2 往问题,仍是岛内划分蓝绿的主要政治分野;时代力量与民进党的选票基础存在 高度的重叠性,难以作为主要反对党制约民进党;民进党内同样存在派系共治的 结构性矛盾,也曾经出现“四大天王”当道的政治瓶颈,延缓了世代交替的进程。 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对2016年选举是否属于重组型选举采取保留态度。例如任 雪丽(Shelley Rigger)认为,国民党的大溃败是否属于致命伤(fatal)还有待验证, 但该党至今几乎没有作出拨乱反正的努力。3 卜睿哲(Richard Bush)认为,光凭 身份认同和政党认同偏好的改变,尚不足以断定2016年选举是“重组型选举”。民 进党能否在台湾政坛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据取决于蔡英文完成其雄心勃勃但又令人 望而生畏的政策议程(a truly daunting and ambitious policy agenda), 而且是在面 对一个不愿意予以配合的中国大陆的情况下。4 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论台湾两党体系的可延续性。5 首先,用 不同的测量指标,简要说明岛内政党生态确实已经发生“绿大于蓝”的逆转,但 国民党仍是岛内的第二大政治势力,在台湾中北部较有基础。其次,从台湾的社 会分歧,说明两党政治的现实基础。最后,从蔡英文的治理难题,说明政党轮替 的不可避免性。 二、政党光谱的变与不变 2016年的选举结果,导致岛内蓝绿基本盘从“蓝大于绿”逆转为“绿大于蓝”。 朱立伦和宋楚瑜的合计得票率(43.87%),低于蔡英文的56.12%。国、亲、新三 党的区域“立委”得票率合计40.8%,低于民进党、时代力量和台联三者合计的48.4%; 如果加上民进党所支持的7位无党籍人士的得票数,泛绿的合计得票率就是51.8%, 比泛蓝高出11%。此外,国、亲、新三党的政党票合计37.6%,低于泛绿三个政党 合计得票率52.7%,两者相差15.1%。在此次选举中,民进党所获得的地区领导人、 区域“立委”和政党不分区选票占合格选民的比例分别为36.71%,28.98%和28.59%; 国民党所获选票占合格选民的比例则分别为20.30%,25.27%和17.46%,按均值计 算是六四开。在地域分布上,蔡英文在新北市,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嘉义 县、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和宜兰县获得35%以上合格选民的支持; 民进党拥有40%以上支持度的县市仍然是台南市、嘉义县、高雄市和屏东县这四 个南部重镇。“北蓝南绿”是否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尚需要更多次选举结果的验证。 认为台湾已经通过 2016 年的关键选举、发生政党重组的学者,往往援引台湾 3 Shelley Rigger, “Post-Election Party Politics,” eds., Jacques deLisle and June Dreyer, Orbis, Vol. 60, No. 4 (Fall 2016). 4 Richard Bush, “Prospects for Taiwan’s Democracy,” eds., Jacques deLisle and June Dreyer, Orbis, Vol. 60, No. 4 (Fall 2016). 5 林冈,“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趋同还是趋异?” 《台湾研究》2015 年第 6 期,第 13-23 页;林冈,“再 论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台海研究》2016 年第 2 期,第 45-61 页

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立场特别是政党偏好的的变化,说明国民党社会基础 的松动。确实,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近年发生了明显变化,认同泛蓝政党的不再 是多数。根据台湾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字,2016年1月选后受访者对民进党的 认同度首次突破30%,但对国民党的认同度仍然遥遥领先于时代力量(2016年3 月起列入政党选项范围)。根据近三年来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据的平均值,民众 对国民党认同度持续低于民进党(21%比26.2%),换算成百分比是45%比55%: 对蓝营认同度也低于绿营(27.6%比32.7%)。与此同时,大约40%的受访者没有 政党或蓝绿偏好,如表1所示。这部分民众是游离于两党体系中的中间选民,其 投票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阶段性政党轮替的发生。 表1政党认同的变化(%) 调查日期 国民党 亲民党 泛蓝* 民进党 台联 泛绿* 中立 拒答 2013.10 22.3 1.1 5.0 24.4 0.9 4.1 38.4 4.1 2013.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4.3 22.0 0.7 4.6 27.4 0.7 5.1 37.9 1.7 2014.6 25.0 1.1 5.5 23.5 0.5 4.7 37.6 2.3 2014.9 22.2 0.8 4.8 19.6 0.5 5.3 44.7 2.2 2014.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5.3 18.9 1.5 5.0 27.6 0.4 7.0 37.5 2.2 2015.6 20.3 1.6 5.7 25.6 0.6 5.2 39.1 2.2 2015.9 19.5 2.6 5.6 26.7 0.5 6.0 36.8 2.5 2015.12 21.9 2.6 4.9 28.7 0.8 5.2 34.1 2.0 2016.3* 18.9 2.8 5.0 31.4 5.1 4.0 30.5 2.4 2016.6 17.4 1.7 5.1 31.9 4.2 5.1 33.1 1.8 2016.9 18.2 1.6 5.5 28.7 4.4 4.5 35.2 1.9 均值 20.8 1.5 5.1 26.4 1.6 5.1 37.3 2.4 合并 27.4 33.1 37.3 2.4 资料来源:台湾指标民调(htp:lwww.tisr.com.tw) *泛蓝和泛绿指的是没有特殊政党偏好但有蓝绿偏好的选民。另该项民调从2016年3月起增列对时代力量 的认同度。限于篇幅,以下将对时代力量和台联的认同度合并计算。 三、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的社会基础 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是由选举制度和社会分歧共同形塑的。以单一席位选区、 相对多数当选为主的选举制度,有利形成两党体系和政党趋同。6以“累积性社会 分歧”(cumulative cleavage)为特征的台湾社会,则容易导致趋异的政党体系。I986 年台湾政治转型后,社会主要分歧由省籍冲突及对政改的不同态度,转为意识形 态上的国家认同对立和经济社会政策上的左、右分野。统“独”议题与左右问题具 6 Douglas Rae,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 of Electoral Laws(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7)

3 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立场特别是政党偏好的的变化,说明国民党社会基础 的松动。确实,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近年发生了明显变化,认同泛蓝政党的不再 是多数。根据台湾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字,2016 年 1 月选后受访者对民进党的 认同度首次突破 30%,但对国民党的认同度仍然遥遥领先于时代力量(2016 年 3 月起列入政党选项范围)。根据近三年来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据的平均值,民众 对国民党认同度持续低于民进党(21%比 26.2%),换算成百分比是 45%比 55%; 对蓝营认同度也低于绿营(27.6%比 32.7%)。与此同时,大约 40%的受访者没有 政党或蓝绿偏好,如表 1 所示。这部分民众是游离于两党体系中的中间选民,其 投票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阶段性政党轮替的发生。 表 1 政党认同的变化(%) 调查日期 国民党 亲民党 泛蓝* 民进党 台联 泛绿* 中立 拒答 2013.10 22.3 1.1 5.0 24.4 0.9 4.1 38.4 4.1 2013.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4.3 22.0 0.7 4.6 27.4 0.7 5.1 37.9 1.7 2014.6 25.0 1.1 5.5 23.5 0.5 4.7 37.6 2.3 2014.9 22.2 0.8 4.8 19.6 0.5 5.3 44.7 2.2 2014.12 21.8 0.9 5.1 23.7 0.9 4.9 40.0 2.9 2015.3 18.9 1.5 5.0 27.6 0.4 7.0 37.5 2.2 2015.6 20.3 1.6 5.7 25.6 0.6 5.2 39.1 2.2 2015.9 19.5 2.6 5.6 26.7 0.5 6.0 36.8 2.5 2015.12 21.9 2.6 4.9 28.7 0.8 5.2 34.1 2.0 2016.3* 18.9 2.8 5.0 31.4 5.1 4.0 30.5 2.4 2016.6 17.4 1.7 5.1 31.9 4.2 5.1 33.1 1.8 2016.9 18.2 1.6 5.5 28.7 4.4 4.5 35.2 1.9 均值 20.8 1.5 5.1 26.4 1.6 5.1 37.3 2.4 合并 27.4 33.1 37.3 2.4 资料来源: 台湾指标民调(http://www.tisr.com.tw) * 泛蓝和泛绿指的是没有特殊政党偏好但有蓝绿偏好的选民。 另该项民调从 2016 年 3 月起增列对时代力量 的认同度。限于篇幅,以下将对时代力量和台联的认同度合并计算。 三、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的社会基础 台湾对抗型两党政治是由选举制度和社会分歧共同形塑的。以单一席位选区、 相对多数当选为主的选举制度,有利形成两党体系和政党趋同。6 以“累积性社会 分歧”(cumulative cleavage)为特征的台湾社会,则容易导致趋异的政党体系。1986 年台湾政治转型后,社会主要分歧由省籍冲突及对政改的不同态度,转为意识形 态上的国家认同对立和经济社会政策上的左、右分野。统“独”议题与左右问题具 6 Douglas Rae,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7)

有一定的重叠性,国家认同则是最具分歧的议题,7其核心是推动渐进或激进“台 独”、排除统一选项,还是维持现状并保留未来统一选项的问题。8 国民党和民进党不但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而且在经济发展、社会 分配和环境保护问题上也有不同的政策主张。在台湾政治术语中,所谓“蓝天绿 地”形象地呈现了两党的政策差异。首先,中国国民党顾名思义就含有统一的意 思,该党在历史上也确实主张实现中国重新统一的目标。虽然在过去二十多年来, 国民党逐渐从统一的立场上回撤,主张维持现状,该党仍反对台湾“独立”,保留 未来统一的选项。与此相反,民进党在国民党通过“国家统一纲领”的1991年, 通过了含有“台独”条款的党纲。第二,国民党因为长期执政而具有精英主义的 取向,与“蓝天”(党旗的主色调)高度吻合。国民党强调经济增长,渐进改革和 社会稳定,将大企业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视为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地域发展和社会分配方面,对中南部、中下层和中小企业的利益的照顾有所不 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军公教阶层则予以更多的关照。与此相反,民进党 具有浓郁的草根性,与其党旗的底色碰巧吻合。作为长期的反对党,民进党的执 政经验有限,该党跟台湾的中小企业,中下层和中南部有更多的连接。近年台湾 经济发展停滞造成年轻人就业难、薪资低,为民进党提供了新的支持基础,这或 许是民进党可以在大部分城市获胜的原因之一。民进党的中间偏左政策倾向,在 蔡英文当局处理华航罢工、劳工节假日、增加房屋税和遗产税以及年金改革问题 上均有所体现。其优先考虑的政策主张是社会正义、充分就业和全面“宪改”。如 果国民党可以称之为中间偏右的政党,民进党则属于中间偏左,更在意分配正义和 劳工阶层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进党总是比国民党更具有自由主义的味道。 事实上,在处理两岸经贸关系方面,民进党持保守立场,唯恐两岸经济互赖的加 深,导致台湾经济和政治“自主性”的丧失。 蓝绿对立的社会分歧,导致台湾政党政治的运作,具有明显的对抗性的特点。 也决定了与民进党具有高度同质性的时代力量,无法取代国民党这一代表泛蓝的 主要政党。媒体介入党争,色彩鲜明,欠缺自由公正的中立精神:立法机构内政 党恶斗,多数原则无法畅通,徒为体现人治色彩的党团闭门协商制度留下空间。 行政当局的政策容易遭到反对党的阻扰,难以贯彻。其深层原因是台湾缺乏利益 交叉的多元社会氛围,在众多政策议题上无法形成由不同少数团体临时构成、不 断改变成分的多数同盟。在利益多元社会,理论上不存在永远的少数派,大家接 受多数统治原则,不至于出现“赢者通吃”(the winner takes all)、多数“霸凌”少 数的政治丛林现象。而台湾由累积性社会分歧所派生出来的政党政治,加上赢者 通吃的选举制度设计,却难免造成政党轮替后一方利益的满足是以剥夺另一方的 7 John Hsieh Emerson Niou,"Salient Issues in Taiwan's Electoral Politics",Electoral Studies,Vol 15,No.2 1996),pp.219-235. 8林冈,《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4

4 有一定的重叠性,国家认同则是最具分歧的议题,7 其核心是推动渐进或激进“台 独”、排除统一选项,还是维持现状并保留未来统一选项的问题。8 国民党和民进党不但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而且在经济发展、社会 分配和环境保护问题上也有不同的政策主张。在台湾政治术语中,所谓“蓝天绿 地”形象地呈现了两党的政策差异。首先,中国国民党顾名思义就含有统一的意 思,该党在历史上也确实主张实现中国重新统一的目标。虽然在过去二十多年来, 国民党逐渐从统一的立场上回撤,主张维持现状,该党仍反对台湾“独立”,保留 未来统一的选项。与此相反,民进党在国民党通过“国家统一纲领”的 1991 年, 通过了含有“台独”条款的党纲。第二,国民党因为长期执政而具有精英主义的 取向,与“蓝天”(党旗的主色调)高度吻合。国民党强调经济增长,渐进改革和 社会稳定,将大企业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视为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地域发展和社会分配方面,对中南部、中下层和中小企业的利益的照顾有所不 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军公教阶层则予以更多的关照。与此相反,民进党 具有浓郁的草根性,与其党旗的底色碰巧吻合。作为长期的反对党,民进党的执 政经验有限,该党跟台湾的中小企业,中下层和中南部有更多的连接。近年台湾 经济发展停滞造成年轻人就业难、薪资低,为民进党提供了新的支持基础,这或 许是民进党可以在大部分城市获胜的原因之一。民进党的中间偏左政策倾向,在 蔡英文当局处理华航罢工、劳工节假日、增加房屋税和遗产税以及年金改革问题 上均有所体现。其优先考虑的政策主张是社会正义、充分就业和全面“宪改”。如 果国民党可以称之为中间偏右的政党,民进党则属于中间偏左, 更在意分配正义和 劳工阶层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进党总是比国民党更具有自由主义的味道。 事实上,在处理两岸经贸关系方面,民进党持保守立场,唯恐两岸经济互赖的加 深,导致台湾经济和政治“自主性”的丧失。 蓝绿对立的社会分歧,导致台湾政党政治的运作,具有明显的对抗性的特点。 也决定了与民进党具有高度同质性的时代力量,无法取代国民党这一代表泛蓝的 主要政党。媒体介入党争,色彩鲜明,欠缺自由公正的中立精神;立法机构内政 党恶斗,多数原则无法畅通,徒为体现人治色彩的党团闭门协商制度留下空间。 行政当局的政策容易遭到反对党的阻扰,难以贯彻。其深层原因是台湾缺乏利益 交叉的多元社会氛围,在众多政策议题上无法形成由不同少数团体临时构成、不 断改变成分的多数同盟。在利益多元社会,理论上不存在永远的少数派,大家接 受多数统治原则,不至于出现“赢者通吃”(the winner takes all)、多数“霸凌”少 数的政治丛林现象。而台湾由累积性社会分歧所派生出来的政党政治,加上赢者 通吃的选举制度设计,却难免造成政党轮替后一方利益的满足是以剥夺另一方的 7 John Hsieh & Emerson Niou, “Salient Issues in Taiwan’s Electoral Politics”, Electoral Studies, Vol. 15, No.2 (1996), pp.219-235. 8 林冈,《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年)

利益为前提的。选举竞争的零和游戏一旦衍生到公共政策层面,就是政党对立和 社会撕裂。这就使得台湾政党政治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新上台的政党往往总 以“全民政府”和中间路线相标榜,结果又很快被“打回原形”。另外一个现象是 台湾选民往往对新上台的领导人寄于很高的期望,民意满意度甚至还高于选举期 间的政治支持度(意味着没有投票给当选者的部分民众对其仍有高期望值),但这 种高满意度恰恰意味着选民对政治人物的高期求,一旦满足不了,就会导致民意 的急剧下降,不管是高票当选的马英九、柯文哲还是蔡英文,都逃脱不了这一怪 圈。 四、民进党的治理难题 蔡英文上台至今可谓风波不断。从在进口美国猪肉问题上考虑放低食品安全门 槛到在冲之鸟岛礁性质上的无原则退让,从在华航罢工问题上一味照顾劳方的利 益,到对雄风导弹误射事件和大陆游客葬身台湾旅游巴士的善后事宜的不当处理, 在在反映了蔡当局的政策失误。就连亲绿的《自由时报》都承认,蔡当局在满足 原住民、劳工权益的同时,应该致力于提振产业经济、改善民生,从而产生支持 公平正义的溢出效果。该报认为,三个月来蔡当局在推动转型正义方面积极有为, 维持现状则受制于两岸惯性思考,但最需务实拖动的五大创新产业,未见当局“努 力堆柴火”,“劳工休假治丝益棼,徒令企业经营绑手绑脚”。如果“台湾无法走出 八年来的闷经济,就业所得未见有感改善”,蔡当局将“留下另一个残垒局面”。9 同样亲绿的《苹果日报》则认为,蔡当局应该优先做出政绩,得到民众的信赖, 获得更多的正当性,再来处理转型正义等意识形态的问题。10上述两种声音反映 了民进党内部对蔡英文治理绩效的共同期望,不同的只是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轻 重缓急。美国学者指出,蔡英文当局在经济上所面对的是根深蒂固难以解决的问 题,同时社会有对其有过高的期望。11事实上,离开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大 陆因素的帮助,台湾经济将每况愈下,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想靠“新南 向政策”寻求新的奥援,是行不通的。 民进党一向有“派系共治”的政治传统,“英派点亮台湾”政治口号,难以掩 盖党内派系斗争和分赃的痕迹。例如蔡英文安排其亲信林全出任“行政院长”,“新 系”的林锡耀出任“副院长”,“苏系”的陈美伶出任“秘书长”;由非民进党籍的 林碧炤出任“总统府秘书长”,刘建忻出任“副秘书长”;由与“独派”和“苏系” 保持较好关系的吴钊燮出任“国安会秘书长”,属于“新系“的陈俊麟和陈文政为 9《自由时报》2016年8月19日。 10《苹果日报》2016年7月19日。 11 Pochib Chen,"Lessons from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eds.,Jacques deLisle and June Dreyer,Orbis, Vol.60,No.4(Fall 2016)

5 利益为前提的。选举竞争的零和游戏一旦衍生到公共政策层面,就是政党对立和 社会撕裂。这就使得台湾政党政治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新上台的政党往往总 以“全民政府”和中间路线相标榜,结果又很快被“打回原形”。另外一个现象是 台湾选民往往对新上台的领导人寄于很高的期望,民意满意度甚至还高于选举期 间的政治支持度(意味着没有投票给当选者的部分民众对其仍有高期望值),但这 种高满意度恰恰意味着选民对政治人物的高期求,一旦满足不了,就会导致民意 的急剧下降,不管是高票当选的马英九、柯文哲还是蔡英文,都逃脱不了这一怪 圈。 四、民进党的治理难题 蔡英文上台至今可谓风波不断。从在进口美国猪肉问题上考虑放低食品安全门 槛到在冲之鸟岛礁性质上的无原则退让,从在华航罢工问题上一味照顾劳方的利 益,到对雄风导弹误射事件和大陆游客葬身台湾旅游巴士的善后事宜的不当处理, 在在反映了蔡当局的政策失误。就连亲绿的《自由时报》都承认,蔡当局在满足 原住民、劳工权益的同时,应该致力于提振产业经济、改善民生,从而产生支持 公平正义的溢出效果。该报认为,三个月来蔡当局在推动转型正义方面积极有为, 维持现状则受制于两岸惯性思考,但最需务实拖动的五大创新产业,未见当局“努 力堆柴火”,“劳工休假治丝益棼,徒令企业经营绑手绑脚”。如果“台湾无法走出 八年来的闷经济,就业所得未见有感改善”,蔡当局将“留下另一个残垒局面”。9 同样亲绿的《苹果日报》则认为,蔡当局应该优先做出政绩,得到民众的信赖, 获得更多的正当性,再来处理转型正义等意识形态的问题。10 上述两种声音反映 了民进党内部对蔡英文治理绩效的共同期望,不同的只是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轻 重缓急。美国学者指出,蔡英文当局在经济上所面对的是根深蒂固难以解决的问 题,同时社会有对其有过高的期望。11 事实上,离开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大 陆因素的帮助,台湾经济将每况愈下,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想靠“新南 向政策”寻求新的奥援,是行不通的。 民进党一向有“派系共治”的政治传统,“英派点亮台湾”政治口号,难以掩 盖党内派系斗争和分赃的痕迹。例如蔡英文安排其亲信林全出任“行政院长”,“新 系”的林锡耀出任“副院长”,“苏系”的陈美伶出任“秘书长”;由非民进党籍的 林碧炤出任“总统府秘书长”,刘建忻出任“副秘书长”;由与“独派”和“苏系” 保持较好关系的吴钊燮出任“国安会秘书长”,属于“新系“的陈俊麟和陈文政为 9 《自由时报》2016 年 8 月 19 日。 10 《苹果日报》2016 年 7 月 19 日。 11 Pochib Chen, “Lessons from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eds., Jacques deLisle and June Dreyer, Orbis, Vol. 60, No. 4 (Fall 2016)

“副秘书长”,并由李德财、傅栋成、姚人多、林峰正为“咨询委员”。在姚人多 专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后,又由“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顶替其空缺。防务部 门、外事部门和陆委会的负责人以及“驻美代表”仍由非民进党籍人士担任,但 “亚东关系协会会长”和“驻日代表”分别由“新系”和“谢系”大佬邱义仁和 谢长廷出任,加上负责处理涉外交往事务的两岸远景基金会董事长、执行长、副 执行长分别由陈唐山、赖怡忠和林廷辉等亲日或知日派担任,反映了蔡英文对台 日关系的高度重视。此外,由田弘茂担任海基会董事长,由许信良、陈忠信、林 文程等通晓两岸事务的人士担任亚太和平基金会董事长、副董事长和执行长,并 由张显超和唐开太担任副执行长,又刻意透露出蔡希望继续与大陆交流的姿态。 上述人士安排,有些具有过渡性质,有些属于长远布局。在蔡英文享有较高民意 支持度时,党内派系基本上可以无事。一旦遇到治理危机,党内的固有矛盾就会 爆发,作为反对党的国民党就会趁势而起。在林全行政团队的民调满意度急速下 降后,对蔡英文的满意度最近也已开始下跌。随着民意的改变,民进党内的激进 派试图通过推动转型正义条例和不当党产处理条例,进一步清算国民党,转移社 会的视线,并要求蔡英文更换林全行政团队,让民进党籍人士全面掌控行政系统 和安全、防务和涉外系统,回归民进党基本立场及其政策运作。与蔡英文渐行渐 远的李登辉也不甘寂寞,试图扶植时代力量,作为牵制民进党的政治杠杠。如此, 势必加剧台湾社会的蓝绿冲突及其势力的新的消长变化。国民党作为蓝营主要代 表的反对党角色,是时代力量等新政党无法取代的。2005-2006年民进党的内斗和 2013年的“马王之争”的爆发,跟随后的政党轮替脱不了干系,反映了台湾党内 斗争和党际斗争的内在关系。民进党的内部矛盾,也将加剧蔡英文当局的治理困 难,进一步释放风水轮流转的政治信号。 五、结论 台湾的选举结果显著改变了岛内的政党生态,从“蓝大于绿”演变为绿大于蓝”。 与陈水扁在2004年以些微票数获得连任不同的是,蔡英文的得票数不但大大领先 泛蓝阵营的两组候选人,而且民进党还在立法机构取得了绝对优势。为此,难免 有人怀疑国民党作为重要政党继续存活的可能性。但根据本文对台湾选票结构和 政党认同的分析,国民党仍属台湾的第二大政党。国民党内出现“一中共表”(以 洪秀柱为代表)和“一中各表”(以吴敦义、郝龙斌为代表)的争论,说明“一中” 仍是党内不同派系的共同点,可以通过政策反省,重整内部的凝聚力。台湾所存 在的对抗性的社会分歧,决定了民进党和国民党各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短期无 法改变。发生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台湾所面临的治理问题,即在社会期望值高 居不下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究竟该如何处理两岸关 系的问题。由于马英九主政绩效不佳,相当数量的国民党的支持者不是转移选票 6

6 “副秘书长”,并由李德财、傅栋成、姚人多、林峰正为“咨询委员”。在姚人多 专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后,又由“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顶替其空缺。防务部 门、外事部门和陆委会的负责人以及“驻美代表”仍由非民进党籍人士担任,但 “亚东关系协会会长”和“驻日代表”分别由“新系”和“谢系”大佬邱义仁和 谢长廷出任,加上负责处理涉外交往事务的两岸远景基金会董事长、执行长、副 执行长分别由陈唐山、赖怡忠和林廷辉等亲日或知日派担任,反映了蔡英文对台 日关系的高度重视。此外,由田弘茂担任海基会董事长,由许信良、陈忠信、林 文程等通晓两岸事务的人士担任亚太和平基金会董事长、副董事长和执行长,并 由张显超和唐开太担任副执行长,又刻意透露出蔡希望继续与大陆交流的姿态。 上述人士安排,有些具有过渡性质,有些属于长远布局。在蔡英文享有较高民意 支持度时,党内派系基本上可以无事。一旦遇到治理危机,党内的固有矛盾就会 爆发,作为反对党的国民党就会趁势而起。在林全行政团队的民调满意度急速下 降后,对蔡英文的满意度最近也已开始下跌。随着民意的改变,民进党内的激进 派试图通过推动转型正义条例和不当党产处理条例,进一步清算国民党,转移社 会的视线,并要求蔡英文更换林全行政团队,让民进党籍人士全面掌控行政系统 和安全、防务和涉外系统,回归民进党基本立场及其政策运作。与蔡英文渐行渐 远的李登辉也不甘寂寞,试图扶植时代力量,作为牵制民进党的政治杠杠。如此, 势必加剧台湾社会的蓝绿冲突及其势力的新的消长变化。国民党作为蓝营主要代 表的反对党角色,是时代力量等新政党无法取代的。2005-2006 年民进党的内斗和 2013 年的“马王之争”的爆发,跟随后的政党轮替脱不了干系,反映了台湾党内 斗争和党际斗争的内在关系。民进党的内部矛盾,也将加剧蔡英文当局的治理困 难,进一步释放风水轮流转的政治信号。 五、结论 台湾的选举结果显著改变了岛内的政党生态,从“蓝大于绿”演变为“绿大于蓝”。 与陈水扁在 2004 年以些微票数获得连任不同的是,蔡英文的得票数不但大大领先 泛蓝阵营的两组候选人,而且民进党还在立法机构取得了绝对优势。为此,难免 有人怀疑国民党作为重要政党继续存活的可能性。但根据本文对台湾选票结构和 政党认同的分析,国民党仍属台湾的第二大政党。国民党内出现“一中共表”(以 洪秀柱为代表)和“一中各表”(以吴敦义、郝龙斌为代表)的争论,说明“一中” 仍是党内不同派系的共同点,可以通过政策反省,重整内部的凝聚力。台湾所存 在的对抗性的社会分歧,决定了民进党和国民党各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短期无 法改变。发生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台湾所面临的治理问题,即在社会期望值高 居不下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究竟该如何处理两岸关 系的问题。由于马英九主政绩效不佳,相当数量的国民党的支持者不是转移选票

就是放弃投票。如果民进党当局未来不能妥善处理上述治理难题,也将面临同样 的困局。换言之,台湾的政党政治在经历了90年代的解组和本世纪初的重组之后, 两党体系已经伴随着2008年选举制度改革而进一步成形,并将通过定期的政党轮 替,达成动态性的权力平衡。这既是由于选举制度的诱导,也跟台湾社会的“重叠 性分歧”有着难解之缘。 >

7 就是放弃投票。如果民进党当局未来不能妥善处理上述治理难题,也将面临同样 的困局。换言之,台湾的政党政治在经历了90年代的解组和本世纪初的重组之后, 两党体系已经伴随着 2008 年选举制度改革而进一步成形,并将通过定期的政党轮 替,达成动态性的权力平衡。这既是由于选举制度的诱导,也跟台湾社会的“重叠 性分歧”有着难解之缘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