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资源_Lesson 8_中文阅读材料_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_1965_1972_上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169.0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2000年7月 当代中国史研究 Jd.,2000 第7卷第4期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Vol.7 No.4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 冲突与矛盾 (19651972)(上) 李丹慧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100009) [关键词]抗美援越;中国;苏联;越南;矛盾冲突 [摘要]1965H972年越战期间,苏联为向东南亚地区渗透,调整其对越政策,加 强援越力度,苏越关系趋向密切。而此时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中苏关系恶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毛泽东对于内忧外患问题的思考,并进而影响了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对 外战略调整。事实上,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可能携手共同行动,而且还有争夺越南的 利害冲突的成分,这使得中苏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特别是越南在其抗美 救国的战争中力争得到中苏双方的最大援助,使得这种纠葛更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论说 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对其发生背景、发展变化作了一个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952(2000)04-004414 The Sino Soviet Cashes and Conflicts over the '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Issue (1965-1972)(Part 1) LI Damhui (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Beijing 100009.China) Key words: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China;Soviet Union;Vietnam;clashes and conflicts Abstract:During the 1965-72 period of the Vietnam War,the Soviet Union infiltrated Southeast Asia and adjusted its policies towards Vietnam,enhancing its aid for Vietnam so that Soviet-Vietnam relations grew closer.During this same period Sino-Soviet relations shifted from hostility towards confrontation.The deteri- oration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to a large degree influenced Mao Zedong's ponderings about domestic and ex- ternal perils,and in turn this shaped a readjustment in China's external strategy.It was in fact impossible for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to work hand-imhand to assist Vietnam,and there were clashes of interest over winning over Vietnam.This led to clashes and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ourse of assisting Vietnam,especially with Vietnam seeking to maximize its aid from both of them.This pa- per examines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Sino-Soviet clashes and conflict over material assistance to [收稿日期]2000-04.12 [作者简介】李丹慧(1954→,女,籍贯陕西神木,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4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2000 - 04 - 12 [作者简介] 李丹慧 (1954 —) , 女 , 籍贯陕西神木 ,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 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李 丹 慧 (当代中国研究所 , 北京 100009) [关键词] 抗美援越 ; 中国 ; 苏联 ; 越南 ; 矛盾冲突 [摘 要] 1965 —1972 年越战期间 , 苏联为向东南亚地区渗透 , 调整其对越政策 , 加 强援越力度 , 苏越关系趋向密切。而此时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 , 中苏关系恶化 ,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毛泽东对于内忧外患问题的思考 , 并进而影响了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对 外战略调整。事实上 , 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可能携手共同行动 , 而且还有争夺越南的 利害冲突的成分 , 这使得中苏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 , 特别是越南在其抗美 救国的战争中力争得到中苏双方的最大援助 , 使得这种纠葛更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论说 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并对其发生背景、发展变化作了一个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4952 (2000) 0420044214 The Sino2Soviet Clashes and Conflicts over the‘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Issue ( 1965 —1972) ( Part 1) L I Dan2hui ( 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 , Beijing 100009 , China) Key words : 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 ; China ; Soviet Union ; Vietnam ; clashes and conflicts Abstract : During the 1965 —72 period of the Vietnam War , the Soviet Union infiltrated Southeast Asia and adjusted its policies towards Vietnam , enhancing its aid for Vietnam so that Soviet2Vietnam relations grew closer. During this same period Sino2Soviet relations shifted from hostility towards confrontation. The deteri2 oration of Sino2Soviet relations to a large degree influenced Mao Zedong’s ponderings about domestic and ex2 ternal perils , and in turn this shaped a readjustment in China’s external strategy. It was in fact impossible for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to work hand2in2hand to assist Vietnam , and there were clashes of interest over winning over Vietnam. This led to clashes and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ourse of assisting Vietnam , especially with Vietnam seeking to maximize its aid from both of them. This pa2 per examines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Sino2Soviet clashes and conflict over material assistance to ·44 · 2000 年 7 月 第 7 卷 第 4 期 当代中国史研究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J ul. , 2000 Vol. 7 No. 4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972)(上) Vietnam 1965年初至1972年末是美国派遣美军及其附属国军队进入越南南方,扩大对越南 北方的轰炸,将对越南的入侵由“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继而又实行“战争越南 化”方针;越南北方和南方解放武装力量与美国进行军事上和政治上全面较量的阶段。 在此间苏联调整其对越政策,改“脱身”为“插手”,不断加强援越力度,特别是加强 对越南的军事援助,并且主要提供的是中国当时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多的先进武器装备, 苏联在越南的地位随之大大提高,苏越关系趋向密切。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在苏联领导人更迭之时却未能出现转机,苏联新领导集团对中 国的对苏政策做出了更为强硬的反应,两国关系持续紧张,至1969年一度走到战争的 边缘。进入70年代后,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中苏关系的恶化,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毛泽东对苏联军事实力和战略目标的再认识。这种认识成为中国观察国际、国 内形势和调整对内、对外战略方针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苏两国共同援越抗美 的行动。面对越苏将走到一起的前景,中国在大力援越的同时忧虑与戒心倍增,中越关 系出现裂痕。 应该说,中苏两国携手援越对于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 从苏联方面来说,要向对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南亚地区进行政治渗透、实施控制的 主要渠道就是越南,在与中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形势下,苏联必须紧紧笼络住越南这个 盟友,才能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全包围态势,以保证自己在中美实现和解后不致处于十分 被动的地位:就中国方面而言,要让越南这个地区性大国始终同中国站在一起,就不能 容许苏联取得对越关系的主动权,将越南纳入其战略势力范围,进而填补美国撤离越南 后的空白,从南面威胁中国,合拢其对华包围圈。①而对于越南来说,即便在60年代 末即己决定与苏联结盟,②但为了不失去中国的最直接、最及时的大量援助,还是在中 苏对峙中一直努力维持表面上的中立态度。 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但不可能重新携起手来共同行动, ①1968年4月29日周恩来说:现在苏联也在包围中国。除了越南这部分外,正在形成对华的全包 围。见1968年4月29日周恩来与范文同的谈话。凡本文未注出处的中国领导人与外宾会谈记录 等材料,主要来自美国方面提供的俄国和越南新解密的档案文献,见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 al Center for Scholars ed.,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Working Paper,No.22,May 1998,Washington D.C.。以下不另注。 ②据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司法部长张如磉回忆:“我知道党早已决定同苏联结盟。向这个方 向移动,早在1969年就开始了。而胡志明的逝世,为正式做出这项决定铺平了道路。然而没有 发表什么公开的宣言,因为仍然需要中国的援助。”张如磉:《与河内分道扬镳》,世界知识出版 社1989年版,第229页。 ·4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Vietnam. 1965 年初至 1972 年末是美国派遣美军及其附属国军队进入越南南方 , 扩大对越南 北方的轰炸 , 将对越南的入侵由“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 , 继而又实行“战争越南 化”方针 ; 越南北方和南方解放武装力量与美国进行军事上和政治上全面较量的阶段。 在此间苏联调整其对越政策 , 改“脱身”为“插手”, 不断加强援越力度 , 特别是加强 对越南的军事援助 , 并且主要提供的是中国当时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多的先进武器装备 , 苏联在越南的地位随之大大提高 , 苏越关系趋向密切。 与此同时 , 中苏关系在苏联领导人更迭之时却未能出现转机 , 苏联新领导集团对中 国的对苏政策做出了更为强硬的反应 , 两国关系持续紧张 , 至 1969 年一度走到战争的 边缘。进入 70 年代后 , 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中苏关系的恶化 , 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毛泽东对苏联军事实力和战略目标的再认识。这种认识成为中国观察国际、国 内形势和调整对内、对外战略方针的基础 ,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苏两国共同援越抗美 的行动。面对越苏将走到一起的前景 , 中国在大力援越的同时忧虑与戒心倍增 , 中越关 系出现裂痕。 应该说 , 中苏两国携手援越对于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 , 从苏联方面来说 , 要向对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南亚地区进行政治渗透、实施控制的 主要渠道就是越南 , 在与中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形势下 , 苏联必须紧紧笼络住越南这个 盟友 , 才能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全包围态势 , 以保证自己在中美实现和解后不致处于十分 被动的地位 ; 就中国方面而言 , 要让越南这个地区性大国始终同中国站在一起 , 就不能 容许苏联取得对越关系的主动权 , 将越南纳入其战略势力范围 , 进而填补美国撤离越南 后的空白 , 从南面威胁中国 , 合拢其对华包围圈。① 而对于越南来说 , 即便在 60 年代 末即已决定与苏联结盟 , ② 但为了不失去中国的最直接、最及时的大量援助 , 还是在中 苏对峙中一直努力维持表面上的中立态度。 上述种种因素 , 决定了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但不可能重新携起手来共同行动 , ·45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① ② 据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司法部长张如磉回忆 : “我知道党早已决定同苏联结盟。向这个方 向移动 , 早在 1969 年就开始了。而胡志明的逝世 , 为正式做出这项决定铺平了道路。然而没有 发表什么公开的宣言 , 因为仍然需要中国的援助。”张如磉 : 《与河内分道扬镳》, 世界知识出版 社 1989 年版 , 第 229 页。 1968 年 4 月 29 日周恩来说 : 现在苏联也在包围中国。除了越南这部分外 , 正在形成对华的全包 围。见 1968 年 4 月 29 日周恩来与范文同的谈话。凡本文未注出处的中国领导人与外宾会谈记录 等材料 , 主要来自美国方面提供的俄国和越南新解密的档案文献 , 见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2 al Center for Scholars ed. ,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Working Paper , No. 22 , May 1998 , Washington D. C. 。以下不另注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4期 而且还注入了相互争夺越南的利害冲突的成分,从而使中苏双方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摩 擦不断,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本文拟根据有关的档案材料,对这种矛盾冲 突发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做一个历史考察。① 一、毛泽东关于外患与内忧的思路 中苏两国在援越抗美时期矛盾斗争的发展,是与毛泽东对外患与内忧问题的认识,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外患,即外部对中 国国家安全的威肋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美国入侵中国的估计;二是对苏联进攻 中国的可能性的估计。关于内忧,则是从意识形态上的防修反修,发展至对中国共产党 队伍纯洁与否、无产阶级专政稳固与否的关注。而毛泽东表述这种认识,以及开始思考 调整中国对外战略问题的关键年份,是1964年。特别是1964年6月,是毛泽东对中国 战略防御问题进行思考的一个转折点。 (一)毛泽东对外患的认识 其一,关于美国侵略中国问题的思考 尽管毛泽东在60年代初提出了反帝、反修,重点是建立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的外 交方针和政策,中国在舆论宣传上也将美帝国主义当作“第一号帝国主义”,是中国和 世界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但实际上,毛泽东在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时却并不认为美国视中 国为自己的首要敌人。面对美国在越南进行“特种战争”,中国周边环境明显恶化的局 势,他于1963年12月时仍然指出:英、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不是武力进攻,而是 和平演变。②1964年1月17日,他又在接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时特意询问:“美 国现在主要是注意苏联,还是注意中国”?“美国现在是不是在积极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 战”?并同意爱德乐关于当前苏联是美国主要敌人的看法,认为美国现在手伸得太长, 十个手指按十个跳蚤,一个也抓不住。)即便在“东京湾事件”发生,越南战争升级之 后,毛泽东在向越南等国领导人分析形势时仍然说:看来美国人不想打,你们不想打, 我们也不想打,几家都不想打,所以打不起来。他认为,美国要打越南北方,打一百 年,腿拔不出去,因此他要考虑一下。而美国人如果要打中国,他一国不行,得拉日 本、南朝鲜,日本不参加,美国就不敢打,因为他管的事太多了。③周恩来在与范文同 ①整个援越抗美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越美和谈。在这一问题上,中苏之间也存在着尖锐 的矛盾和冲突。对此,笔者将另文论析;本文着重论说的是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关系。 ②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与秘共左派代表何塞索托马约等人的谈话。 ③1964年8月13日毛泽东与黎笋,10月5日与范文同、黄文欢等人,10月7日与崔庸健等人的谈 话。 ·4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而且还注入了相互争夺越南的利害冲突的成分 , 从而使中苏双方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摩 擦不断 , 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本文拟根据有关的档案材料 , 对这种矛盾冲 突发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做一个历史考察。① 一、毛泽东关于外患与内忧的思路 中苏两国在援越抗美时期矛盾斗争的发展 , 是与毛泽东对外患与内忧问题的认识 ,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外患 , 即外部对中 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问题 , 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对美国入侵中国的估计 ; 二是对苏联进攻 中国的可能性的估计。关于内忧 , 则是从意识形态上的防修反修 , 发展至对中国共产党 队伍纯洁与否、无产阶级专政稳固与否的关注。而毛泽东表述这种认识 , 以及开始思考 调整中国对外战略问题的关键年份 , 是 1964 年。特别是 1964 年 6 月 , 是毛泽东对中国 战略防御问题进行思考的一个转折点。 (一) 毛泽东对外患的认识 其一 , 关于美国侵略中国问题的思考 尽管毛泽东在 60 年代初提出了反帝、反修 , 重点是建立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的外 交方针和政策 , 中国在舆论宣传上也将美帝国主义当作“第一号帝国主义”, 是中国和 世界人民最主要的敌人 , 但实际上 , 毛泽东在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时却并不认为美国视中 国为自己的首要敌人。面对美国在越南进行“特种战争”, 中国周边环境明显恶化的局 势 , 他于 1963 年 12 月时仍然指出 : 英、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不是武力进攻 , 而是 和平演变。② 1964 年 1 月 17 日 , 他又在接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时特意询问 :“美 国现在主要是注意苏联 , 还是注意中国”?“美国现在是不是在积极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 战”? 并同意爱德乐关于当前苏联是美国主要敌人的看法 , 认为美国现在手伸得太长 , 十个手指按十个跳蚤 , 一个也抓不住。[1 ]即便在“东京湾事件”发生 , 越南战争升级之 后 , 毛泽东在向越南等国领导人分析形势时仍然说 : 看来美国人不想打 , 你们不想打 , 我们也不想打 , 几家都不想打 , 所以打不起来。他认为 , 美国要打越南北方 , 打一百 年 , 腿拔不出去 , 因此他要考虑一下。而美国人如果要打中国 , 他一国不行 , 得拉日 本、南朝鲜 , 日本不参加 , 美国就不敢打 , 因为他管的事太多了。③ 周恩来在与范文同 ·46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1964 年 8 月 13 日毛泽东与黎笋 , 10 月 5 日与范文同、黄文欢等人 , 10 月 7 日与崔庸健等人的谈 话。 1963 年 12 月 12 日毛泽东与秘共左派代表何塞·索托马约等人的谈话。 整个援越抗美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 即越美和谈。在这一问题上 , 中苏之间也存在着尖锐 的矛盾和冲突。对此 , 笔者将另文论析 ; 本文着重论说的是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关系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972)(上) 谈到中国进行战备总动员的情况时也表示:在紧张了一段时间以后,需要适当地放松一 下了。21 毛泽东对美国的这种认识与本文下面要谈到的,他对苏联威胁和国内政治形势的估 计,以及发动一场政治大革命的设想联系到一起,实际上决定了中国对美国升级越战的 反应,即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支持和援助越南的反美斗争,一方面又向美国发出信号,为 实现双方之间的克制寻求某种默契。 1965年2月初美国对北越境内的若干兵营和军事通讯中心实施空袭后,中国通过 第三者示意华盛顿: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在南部中越边界地区集结。①而美国则于扩大 越战,并不断派遣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越边境等地区的同时,在华沙中美大使级 会谈中声明说,美国决无意同中国作战。英国也得到美国的确认:决不把战争扩大到中 国。]针对这一情况,周恩来一面于是年4月2日请即将访美的阿尤布汗向约翰逊转达 中国方面的几点意见:“一、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二、中国人说话是算数 的。三、中国己经做了准备”,21(P,2)一面于4月12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时,主张晚一点提“援越抗美”的口号,② 指出:我们现在是支援越南反美斗争,还是以越南为主:并于5月19日向参加中央军 委作战会议的全体人员解释“准备大打”问题,说:并不是现在就岌岌不可终日了,还 是有时间给我们准备的。21(P,7243) 为了使给美国的信息切实传递过去,中国方面又在阿尤布汗访美之行推迟之后, 另寻途径与美方沟通。1965年5月31日,陈毅约见英国驻华代办霍普森,请其向约翰 逊转达中国关于越南问题的四点意见,并说明周恩来的这个口信原本托阿尤布汗代为 传递,但其未能送达;倘若英国政府能将之转告美方,中国方面表示感谢。另据后来霍 DCIA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 Study,"The Sino-Vietnamese Effort to Limit American Actions in the Vietnam War (PO-LO XX)",9 June 1965,RSS No.0008/65,National Security Files-Country Files (NSF-CO),box 19,folder"Vietnam Memos (D)Vol.XXXV 6/16-30/65,Lyndon B. Johnson Library(LBL),Austin,TX.转引自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提交20O0年I月香港" New Evidence on China,Southeast Asia,and the Vietnam War'"T国际学术a研讨会论文:"Informing the Enemy:Sino-American"Signaling”and the Vietnam War,I965"。关于“第三者”,该文作者注释 说:中情局报告中未予指明,但它使人联想到了是年2月北京当局组织外国记者赴中国东南地区 参观考察,以示中越边境附近并无任何中国军队集结一事。 ②1965年4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5版的一则报道:“朝鲜人民热烈要求抗美援越”中,首次使 用“抗美援越”一词,此后,4月6、7日又在第4版接连报道说:“亚洲人民掀起志愿抗美援越 浪潮”,“朝鲜、印度尼西亚人民踊跃要求志愿抗美援越”。关于“援越抗美”的口号,则是在5 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中首次公开提出。见1965年5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为加强 社会主义建设和援越抗美而斗争”。 ·4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谈到中国进行战备总动员的情况时也表示 : 在紧张了一段时间以后 , 需要适当地放松一 下了。[2 ] 毛泽东对美国的这种认识与本文下面要谈到的 , 他对苏联威胁和国内政治形势的估 计 , 以及发动一场政治大革命的设想联系到一起 , 实际上决定了中国对美国升级越战的 反应 , 即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支持和援助越南的反美斗争 , 一方面又向美国发出信号 , 为 实现双方之间的克制寻求某种默契。 1965 年 2 月初美国对北越境内的若干兵营和军事通讯中心实施空袭后 , 中国通过 第三者示意华盛顿 : 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在南部中越边界地区集结。① 而美国则于扩大 越战 , 并不断派遣飞机入侵中国领空 , 轰炸中越边境等地区的同时 , 在华沙中美大使级 会谈中声明说 , 美国决无意同中国作战。英国也得到美国的确认 : 决不把战争扩大到中 国。[3 ]针对这一情况 , 周恩来一面于是年 4 月 2 日请即将访美的阿尤布·汗向约翰逊转达 中国方面的几点意见 :“一、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二、中国人说话是算数 的。三、中国已经做了准备”; [2 ] (P ,723) 一面于 4 月 12 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时 , 主张晚一点提“援越抗美”的口号 , ② 指出 : 我们现在是支援越南反美斗争 , 还是以越南为主 ; 并于 5 月 19 日向参加中央军 委作战会议的全体人员解释“准备大打”问题 , 说 : 并不是现在就岌岌不可终日了 , 还 是有时间给我们准备的。[2 ] (P ,724、731) 为了使给美国的信息切实传递过去 , 中国方面又在阿尤布·汗访美之行推迟之后 , 另寻途径与美方沟通。1965 年 5 月 31 日 , 陈毅约见英国驻华代办霍普森 , 请其向约翰 逊转达中国关于越南问题的四点意见 , 并说明周恩来的这个口信原本托阿尤布·汗代为 传递 , 但其未能送达 ; 倘若英国政府能将之转告美方 , 中国方面表示感谢。另据后来霍 ·47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① ② 1965 年 4 月 4 日《人民日报》在第 5 版的一则报道 : “朝鲜人民热烈要求抗美援越”中 , 首次使 用“抗美援越”一词 ; 此后 , 4 月 6、7 日又在第 4 版接连报道说 : “亚洲人民掀起志愿抗美援越 浪潮”,“朝鲜、印度尼西亚人民踊跃要求志愿抗美援越”。关于“援越抗美”的口号 , 则是在 5 月 1 日《人民日报》社论中首次公开提出。见 1965 年 5 月 1 日《人民日报》头版社论 : “为加强 社会主义建设和援越抗美而斗争”。 CIA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 Study , “The Sino2Vietnamese Effort to Limit American Actions in the Vietnam War ( PO2LO XX) ”, 9 J une 1965 , RSS No. 0008/ 65 , National Security Files - Country Files (NSF - CO) , box 19 , folder″Vietnam Memos (D) Vol. XXXV 6/ 16 - 30/ 65 , Lyndon B. Johnson Library (LBJL) , Austin , TX. 转引自 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 提交 2000 年 1 月香港 ″ New Evidence on China , Southeast Asia , and the Vietnam War″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Informing the Enemy : Sino - American ″Signaling″and the Vietnam War , 1965″。关于“第三者”, 该文作者注释 说 : 中情局报告中未予指明 , 但它使人联想到了是年 2 月北京当局组织外国记者赴中国东南地区 参观考察 , 以示中越边境附近并无任何中国军队集结一事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4期 普森的报告,陈毅同日还会见了苏联驻华大使拉宾,告知:“不仅美国政府知道中国不 会挑起对美战争,而且中国人也知道美国人将不会进攻他们。”© 霍普森于当日即将与陈毅会谈的内容电告英国外交部,次日,英外交部便把该电文 及其复印件分别发送给美驻伦敦大使馆和英驻华盛顿大使馆。6月2日英外交官及时将 霍普森的电报递交美国务院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翌日,英方又进一步由 其驻美大使帕特里克迪安将中国的口信传达给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美方分析家认为, 周恩来传递过来的几句话“出奇的温和”,它是要表明“中共不想直接介入战争”,为此 “告诚美国应避免进行反对中国的行动”。6月4日,美方告诉英方,他们将通知北京, 华盛顿已确切无误地收到了中方的口信;并通报说,约翰逊阅电后可能会于次日举行会 议,讨论如何答复中国人。6月7日,霍普森告诉中国外交部西欧司官员,英方己将周 恩来的口信转交给了腊斯克。②与此同时,周恩来为确保中国方面的信息通达美国,于 6月8日结束访问坦桑尼亚时再托尼雷尔向美国转达上述四句话。21P,736中美双方紧锣 密鼓地互发信号,反映了两国都在谨慎克制地行事,竭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而 对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中国方面实际上也是心中有数的。 此后,美国明知中国在大规模援越,中国支援部队在越作战,也并未做出什么反 应。约翰逊政府在决定美军卷入越战,对南越进行地面战争,对北越实施空中袭击的同 时,有一条明确的底线,即不允许美国的战争行动越过中国所划出的界限。1966年3 月16日,美方在华沙第129次中美会谈中突出强调美国对中国没有敌意。说最近中国 报刊和领导人关于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打算进攻中国大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约翰逊早已讲过,战争不会由美国引起,如果北京还有理智,战争也不会爆发。并要求 ①关于四点意见,其内容除上述周恩来归纳的三句话外,第四点为他所说的: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 全面轰炸,那就是战争,而战争是没有界限的。另,1965年6月2日当英国外交官将霍普森给英 外交部的电报交给约翰逊政府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时,得知华盛顿已从巴基斯坦方 面收到了内容基本相同的口信,只是没有英方转达的清楚和详细。参见Peking(Mr.Hopson)to FO(英国外交部),No.720,Priority/Confidential,3lMay1965;Washington(SirP.Dean)to FO,No.1466,4 June 1965;Peking (Mr.Hopson)to FO,No.750,confidential,8 June 1965, FO371/180996,PRO(英国伦敦档案局),转引自前引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文,另见《周 恩来年谱》中卷,第723页。 2 Peking (Mr.Hopson)to FO,No.720,priority/Confidential,31 May 1965;FO to Washington, No.4546,priority/confidential,1 June 1965 (d.0240,2 June 1965);Washington (Sir P.Dean) to FO,No.1466,4 June 1965,FO371/180996,PRO.ACA-Lindsey Grant to FE-Mr.(William P.)Bundy,"subject:The Chen Yi-Hopson Interview of May 31-INFORMATION MEMORAN- DUM",3 June 1965,NSF-CO,Box238,LBJL.Peking (Mr.Hopson)to FO,No.750,confi- dential,8June1965,FO371/180996,PRO.参见前引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文。 ·4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普森的报告 , 陈毅同日还会见了苏联驻华大使拉宾 , 告知 : “不仅美国政府知道中国不 会挑起对美战争 , 而且中国人也知道美国人将不会进攻他们。”① 霍普森于当日即将与陈毅会谈的内容电告英国外交部 , 次日 , 英外交部便把该电文 及其复印件分别发送给美驻伦敦大使馆和英驻华盛顿大使馆。6 月 2 日英外交官及时将 霍普森的电报递交美国务院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 ; 翌日 , 英方又进一步由 其驻美大使帕特里克·迪安将中国的口信传达给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美方分析家认为 , 周恩来传递过来的几句话“出奇的温和”, 它是要表明“中共不想直接介入战争”, 为此 “告诫美国应避免进行反对中国的行动”。6 月 4 日 , 美方告诉英方 , 他们将通知北京 , 华盛顿已确切无误地收到了中方的口信 ; 并通报说 , 约翰逊阅电后可能会于次日举行会 议 , 讨论如何答复中国人。6 月 7 日 , 霍普森告诉中国外交部西欧司官员 , 英方已将周 恩来的口信转交给了腊斯克。② 与此同时 , 周恩来为确保中国方面的信息通达美国 , 于 6 月 8 日结束访问坦桑尼亚时再托尼雷尔向美国转达上述四句话。[2 ] (P ,736) 中美双方紧锣 密鼓地互发信号 , 反映了两国都在谨慎克制地行事 , 竭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而 对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 中国方面实际上也是心中有数的。 此后 , 美国明知中国在大规模援越 , 中国支援部队在越作战 , 也并未做出什么反 应。约翰逊政府在决定美军卷入越战 , 对南越进行地面战争 , 对北越实施空中袭击的同 时 , 有一条明确的底线 , 即不允许美国的战争行动越过中国所划出的界限。1966 年 3 月 16 日 , 美方在华沙第 129 次中美会谈中突出强调美国对中国没有敌意。说最近中国 报刊和领导人关于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 , 打算进攻中国大陆的说法 , 是不正确的。 约翰逊早已讲过 , 战争不会由美国引起 , 如果北京还有理智 , 战争也不会爆发。并要求 ·48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① ② Peking (Mr. Hopson) to FO , No. 720 , priority/ Confidential , 31 May 1965 ; FO to Washington , No. 4546 , priority/ confidential , 1 J une 1965 (d. 0240 , 2 J une 1965) ; Washington (Sir P. Dean) to FO , No. 1466 , 4 J une 1965 , FO371/ 180996 , PRO. ACA - Lindsey Grant to FE - Mr. (William P. ) Bundy , ″subject : The Chen Yi - Hopson Interview of May 31 - INFORMATION MEMORAN2 DUM″, 3 J une 1965 , NSF - CO , Box238 , LBJL. Peking (Mr. Hopson) to FO , No. 750 , confi2 dential , 8 J une 1965 , FO371/ 180996 , PRO. 参见前引 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 文。 关于四点意见 , 其内容除上述周恩来归纳的三句话外 , 第四点为他所说的 : 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 全面轰炸 , 那就是战争 , 而战争是没有界限的。另 , 1965 年 6 月 2 日当英国外交官将霍普森给英 外交部的电报交给约翰逊政府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时 , 得知华盛顿已从巴基斯坦方 面收到了内容基本相同的口信 , 只是没有英方转达的清楚和详细。参见 Peking (Mr. Hopson) to FO (英国外交部) , No. 720 , Priority/ Confidential , 31 May 1965 ; Washington ( Sir P. Dean) to FO , No. 1466 , 4 J une 1965 ; Peking (Mr. Hopson) to FO , No. 750 , confidential , 8 J une 1965 , FO371/ 180996 , PRO (英国伦敦档案局) 1 转引自前引 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 文 ; 另见《周 恩来年谱》中卷 , 第 723 页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972)(上) 王国权大使把美国“真诚的保证”转达给北京政府领导人,表示希望改善中美关系,增 加双边接触等等。美大使还主动与王国权握手寒暄,邀请王吃饭。4美国作出的种种姿 态,无疑进一步影响了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对美国威胁问题的判断,而面对中 苏关系恶化的现实,这种分析和判断又使他开始不断地权衡,究竞是美国还是苏联对中 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其二,关于中国受到苏联威胁的忧虑 中国的西北、东北与苏联接壤,边界线长达7300余公里;北部的邻国蒙古作为苏 联的盟友,接受其军事保护。苏军从1962年起重新在蒙古布防,并于1963年7月苏蒙 签订“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的防务协定”后开始大量进驻该国。这种周边环 境对中国来说,在中苏友好时期无疑是一种保障,而当两国关系恶化、边界争端肇始 后,即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中苏从1960年8月在中国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地区发生第一次边境事端起, 至1964年9月止,两国边境事件已达2792起。①其中1963年发生的中苏边界事件, 据苏方材料记载,计有175起。②是年3月,《人民日报》社论公开指出:《瑗珲条约》、 《北京条约》和《伊犁条约》是沙皇俄国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9月27 日,中国外交部又照会苏联政府,正式提出了不平等条约问题。这引起苏方的密切关 注,11月21日苏联外交部复照询问说: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又出现了并不存 在的“不平等”条约问题?在苏联方面看来,中国是在“觊觎苏联的领土,把不平等 条约’问题作为苏中关系中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51此后,1964年6月8日苏共中央 作出决议,指责苏联的教科书、学术书籍和历史地理地图对苏中两国之间国境线的确定 问题有着不正确的阐述,对《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 其他条约和协定的评价不确切,将从来没有属于过中国的领土列入到中国的版图里。为 此,要求对这些出版物进行删除和修改,以正确的立场阐述苏中关系和苏中国境线划分 的历史。③是年,苏联便开始大力加强驻苏中边界的部队。 毛泽东则于1964年开始明确提出了苏联攻打中国的问题。是年2月,他在会见金 ①1969年5月24日中国政府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声明指出: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 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见1969年5月25日《人 民日报》。 ②1963年7月10日苏共代表团团长苏斯洛夫在苏中两党会谈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SD08109。笔 者曾与沈志华在俄国和美国收集到不少有关的俄国解密档案,由于辗转复印,原档案馆藏编号多 有脱漏,此处标注的是自存档案编号,下同。 ③1964年6月8日苏共中央《关于苏联教科书和学术书籍,以及绘制的地图中不正确阐述苏联与中 国边界确定的历史决议》。SD10399 ·4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王国权大使把美国“真诚的保证”转达给北京政府领导人 , 表示希望改善中美关系 , 增 加双边接触等等。美大使还主动与王国权握手寒暄 , 邀请王吃饭。[4 ]美国作出的种种姿 态 , 无疑进一步影响了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对美国威胁问题的判断 , 而面对中 苏关系恶化的现实 , 这种分析和判断又使他开始不断地权衡 , 究竟是美国还是苏联对中 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其二 , 关于中国受到苏联威胁的忧虑 中国的西北、东北与苏联接壤 , 边界线长达 7300 余公里 ; 北部的邻国蒙古作为苏 联的盟友 , 接受其军事保护。苏军从 1962 年起重新在蒙古布防 , 并于 1963 年 7 月苏蒙 签订“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的防务协定”后开始大量进驻该国。这种周边环 境对中国来说 , 在中苏友好时期无疑是一种保障 , 而当两国关系恶化、边界争端肇始 后 , 即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中苏从 1960 年 8 月在中国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地区发生第一次边境事端起 , 至 1964 年 9 月止 , 两国边境事件已达 2792 起。① 其中 1963 年发生的中苏边界事件 , 据苏方材料记载 , 计有 175 起。② 是年 3 月 ,《人民日报》社论公开指出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和《伊犁条约》是沙皇俄国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9 月 27 日 , 中国外交部又照会苏联政府 , 正式提出了不平等条约问题。这引起苏方的密切关 注 , 11 月 21 日苏联外交部复照询问说 :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又出现了并不存 在的“不平等”条约问题 ? 在苏联方面看来 , 中国是在“觊觎苏联的领土 , 把‘不平等 条约’问题作为苏中关系中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5 ]此后 , 1964 年 6 月 8 日苏共中央 作出决议 , 指责苏联的教科书、学术书籍和历史地理地图对苏中两国之间国境线的确定 问题有着不正确的阐述 , 对《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 其他条约和协定的评价不确切 , 将从来没有属于过中国的领土列入到中国的版图里。为 此 , 要求对这些出版物进行删除和修改 , 以正确的立场阐述苏中关系和苏中国境线划分 的历史。③是年 , 苏联便开始大力加强驻苏中边界的部队。 毛泽东则于 1964 年开始明确提出了苏联攻打中国的问题。是年 2 月 , 他在会见金 ·49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① ② ③ 1964 年 6 月 8 日苏共中央《关于苏联教科书和学术书籍 , 以及绘制的地图中不正确阐述苏联与中 国边界确定的历史决议》。SD10399 1963 年 7 月 10 日苏共代表团团长苏斯洛夫在苏中两党会谈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 SD08109。笔 者曾与沈志华在俄国和美国收集到不少有关的俄国解密档案 , 由于辗转复印 , 原档案馆藏编号多 有脱漏 , 此处标注的是自存档案编号 , 下同。 1969 年 5 月 24 日中国政府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声明指出 : 从 1964 年 10 月至 1969 年 3 月 , 由苏 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 4189 起 , 比 1960 年至 1964 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见 1969 年 5 月 25 日《人 民日报》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4期 日成时指出:苏联在压中国屈服的各种措施都不能奏效之后,“还有打仗”这一条。①7 月10日,毛泽东在接见日本社会党人士时首次对外提出中苏边界问题,说:“大约一百 年以前,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才成为俄国领土,于是,海参崴、伯力、堪察加等地也就是 苏联领土了。这笔账我们还没有算。”②虽然毛的这一表示,意图在于“采取攻势,说 些空话”,以期在当时进行的中苏边界谈判中掌握主动,“达到一个合理的边界状态、边 界条约”,③但却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特别是苏联的强烈反应。其后,毛泽东多次 在会见外宾时询问:“赫鲁晓夫会不会打我们”?“派兵占领新疆、黑龙江,打进来,甚 至内蒙古”,“有可能没有可能”?④尽管这时毛泽东认为苏联大规模进攻中国还不大可 能,但是在他看来,与美国的威胁相比,苏联的威胁似乎更为现实,也更加紧迫。因此 他明确表示,“我们要准备”。⑤ 1966年1月,苏蒙又签订了为期20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⑥这一情况与苏联向苏中边界地区增兵的现实相结合,使毛泽东进一步感受到了 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3月28日毛泽东在接见宫本显治时,在提到准备美国人从东 海岸,上海、广州、青岛、天津等地方打进来之后,着重谈了苏联进攻中国的问题。他 说我们要“准备修正主义来打,打进满洲,东三省,打进新疆,中央突破,从外蒙古打 进北京”。指出苏联“在外蒙古设立了原子弹、氢弹阵地,运来了原子弹和氢弹,驻扎 了两个师。在中亚西亚的新疆那一边的哈萨克斯坦增加兵力。在赤塔以北的伯力、海参 崴增加兵力”。并表示还要“准备美苏合作,瓜分中国。以淮河,陇海铁路为界,苏联 占领北边,美国占领南边”。⑦ 毛泽东对苏联威胁的这种估计,不仅坚定了他关于苏联已经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苏 联的党己经完全成为资产阶级政党、法西斯党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影响到 了他对中国国内形势的判断,使他愈益把国内的政治形势和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否同 ①1964年2月27日毛泽东与金日成的谈话。 ②1964年7月10日毛泽东与佐佐木更三等人的谈话。 ③1964年10月7日毛泽东与崔庸健,10月9日与巴卢库,9月10日与乔治皮科等人的谈话。 ④1964年10月7日毛泽东与崔庸健,10月9日与巴卢库的谈话。 ⑤ 1964年10月9日毛泽东与巴卢库的谈话。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重新提出、中苏边界冲突升级的 缘起等问题,详见笔者《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缘起和结果》一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 年第3期。 ©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将“在保证两国的防御力量方面互相提供援助”;“为保证两国的安全、独 立和领土完整起见,共同采取包括军事方面的措施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参见《苏修社会帝国 主义的对外扩张》编写组编著:《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第50页。 ⑦1966年3月28日毛泽东与日共代表团宫本显治等人的谈话。 ·5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日成时指出 : 苏联在压中国屈服的各种措施都不能奏效之后 , “还有打仗”这一条。① 7 月 10 日 , 毛泽东在接见日本社会党人士时首次对外提出中苏边界问题 , 说 :“大约一百 年以前 , 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才成为俄国领土 , 于是 , 海参崴、伯力、堪察加等地也就是 苏联领土了。这笔账我们还没有算。”② 虽然毛的这一表示 , 意图在于“采取攻势 , 说 些空话”, 以期在当时进行的中苏边界谈判中掌握主动 ,“达到一个合理的边界状态、边 界条约”, ③ 但却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 , 特别是苏联的强烈反应。其后 , 毛泽东多次 在会见外宾时询问 :“赫鲁晓夫会不会打我们”?“派兵占领新疆、黑龙江 , 打进来 , 甚 至内蒙古”, “有可能没有可能”?④ 尽管这时毛泽东认为苏联大规模进攻中国还不大可 能 , 但是在他看来 , 与美国的威胁相比 , 苏联的威胁似乎更为现实 , 也更加紧迫。因此 他明确表示 ,“我们要准备”。⑤ 1966 年 1 月 , 苏蒙又签订了为期 20 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⑥ 这一情况与苏联向苏中边界地区增兵的现实相结合 , 使毛泽东进一步感受到了 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3 月 28 日毛泽东在接见宫本显治时 , 在提到准备美国人从东 海岸 , 上海、广州、青岛、天津等地方打进来之后 , 着重谈了苏联进攻中国的问题。他 说我们要“准备修正主义来打 , 打进满洲 , 东三省 , 打进新疆 , 中央突破 , 从外蒙古打 进北京”。指出苏联“在外蒙古设立了原子弹、氢弹阵地 , 运来了原子弹和氢弹 , 驻扎 了两个师。在中亚西亚的新疆那一边的哈萨克斯坦增加兵力。在赤塔以北的伯力、海参 崴增加兵力”。并表示还要“准备美苏合作 , 瓜分中国。以淮河 , 陇海铁路为界 , 苏联 占领北边 , 美国占领南边”。⑦ 毛泽东对苏联威胁的这种估计 , 不仅坚定了他关于苏联已经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 苏 联的党已经完全成为资产阶级政党、法西斯党的认识 , 而且更重要的是 , 进一步影响到 了他对中国国内形势的判断 , 使他愈益把国内的政治形势和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否同 ·50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966 年 3 月 28 日毛泽东与日共代表团宫本显治等人的谈话。 该条约规定 : 缔约双方将“在保证两国的防御力量方面互相提供援助”; “为保证两国的安全、独 立和领土完整起见 , 共同采取包括军事方面的措施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参见《苏修社会帝国 主义的对外扩张》编写组编著 :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 年版 , 第 50 页。 1964 年 10 月 9 日毛泽东与巴卢库的谈话。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重新提出、中苏边界冲突升级的 缘起等问题 , 详见笔者《1969 年中苏边界冲突 : 缘起和结果》一文 , 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 年第 3 期。 1964 年 10 月 7 日毛泽东与崔庸健 , 10 月 9 日与巴卢库的谈话。 1964 年 10 月 7 日毛泽东与崔庸健 , 10 月 9 日与巴卢库 , 9 月 10 日与乔治·皮科等人的谈话。 1964 年 7 月 10 日毛泽东与佐佐木更三等人的谈话。 1964 年 2 月 27 日毛泽东与金日成的谈话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972)(上) 苏联修正主义的影响联系到一起,戒备苏联向中国渗透,进行里应外合的颠覆活动。这 一方面为他继续强化国内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提供了理论的和现实的依据:另一方 面,将苏联纳入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假想敌之列,也有利于他利用紧张局势的压力,调 动国内的一切积极因素,掀起一场反对中共党内苏联修正主义代理人的政治运动。 (二)毛泽东对内忧,即所谓亡党亡国问题的警惕 毛泽东在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曾谈到,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如 果我们现在不注意,不进行斗争,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中国会要变成法西斯 专政的:①1964年1月他还批示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注意“我国军 队、公安部队、机关中和社会上是否有被苏修布置的人”,6不过,据邓力群回忆,毛 泽东最早提出国内防修反修问题是在1964年的春节,他找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爱泼 斯坦等人谈话时说:中国有三个部搞修正主义。这三个部是农工部、联络部、统战 部。② 这次谈话实际表明了毛泽东对1962年以来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不满,特别是对主 持中共中央一线工作的刘少奇的不满。紧接着,他就在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议上表示:近一年我的主要精力花在同赫鲁晓夫的斗争中,现在应该再转到国内问题 上来,联系国内防修反修问题。7并在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到要加强抵抗苏 联入侵的准备时指出:赫鲁晓夫从苏共二十大以来的行径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会产生修 正主义,甚至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因此,我们必须在我们党内、国内防修反修。在 6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谈到赫鲁晓夫是惯于搞政变的人,提出从中央到省 一级党委的第一把手要抓军事。P,7879)6月14日,他又在十三陵水库接见参加中共 中央工作会议人员时强调提出:“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 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要求“大区书记要抓军队,不能只要钱, 不要枪。8] 是年末,毛泽东在对当时进行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性质的评判上与刘少奇产生 严重分歧,他在12月15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批评了刘,并指责说 ①参见1967年2月3日毛泽东与卡博、巴卢库的谈话。 ②1999年11月邓力群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若干问题谈话记录。毛泽东发此议论所针对的问题是,邓 子恢支持包产到户,王稼祥提出三和一少,以及李维汉在提出统一战线有两个层次、两个同盟, 即工人与农民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同盟和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社会主义爱国者同盟时,没有讲明无产 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既有统一战线的同盟关系,又有阶级斗争关系。 ·5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苏联修正主义的影响联系到一起 , 戒备苏联向中国渗透 , 进行里应外合的颠覆活动。这 一方面为他继续强化国内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提供了理论的和现实的依据 ; 另一方 面 , 将苏联纳入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假想敌之列 , 也有利于他利用紧张局势的压力 , 调 动国内的一切积极因素 , 掀起一场反对中共党内苏联修正主义代理人的政治运动。 (二) 毛泽东对内忧 , 即所谓亡党亡国问题的警惕 毛泽东在 1962 年 1 月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曾谈到 , 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 , 如 果我们现在不注意 , 不进行斗争 , 少则几年十几年 , 多则几十年 , 中国会要变成法西斯 专政的 ; ① 1964 年 1 月他还批示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公安部有关负责人 , 注意“我国军 队、公安部队、机关中和社会上是否有被苏修布置的人”; [6 ]不过 , 据邓力群回忆 , 毛 泽东最早提出国内防修反修问题是在 1964 年的春节 , 他找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爱泼 斯坦等人谈话时说 : 中国有三个部搞修正主义。这三个部是农工部、联络部、统战 部。② 这次谈话实际表明了毛泽东对 1962 年以来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不满 , 特别是对主 持中共中央一线工作的刘少奇的不满。紧接着 , 他就在 3 月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议上表示 : 近一年我的主要精力花在同赫鲁晓夫的斗争中 , 现在应该再转到国内问题 上来 , 联系国内防修反修问题。[7 ]并在 5 月 27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到要加强抵抗苏 联入侵的准备时指出 : 赫鲁晓夫从苏共二十大以来的行径表明 , 社会主义国家会产生修 正主义 , 甚至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因此 , 我们必须在我们党内、国内防修反修。在 6 月 8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谈到赫鲁晓夫是惯于搞政变的人 , 提出从中央到省 一级党委的第一把手要抓军事。[7 ] (P ,778、779) 6 月 14 日 , 他又在十三陵水库接见参加中共 中央工作会议人员时强调提出 : “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 , 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 要求“大区书记要抓军队 , 不能只要钱 , 不要枪。”[8 ] 是年末 , 毛泽东在对当时进行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性质的评判上与刘少奇产生 严重分歧 , 他在 12 月 15 —28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批评了刘 , 并指责说 ·51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① ② 1999 年 11 月邓力群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若干问题谈话记录。毛泽东发此议论所针对的问题是 , 邓 子恢支持包产到户 , 王稼祥提出三和一少 , 以及李维汉在提出统一战线有两个层次、两个同盟 , 即工人与农民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同盟和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社会主义爱国者同盟时 , 没有讲明无产 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既有统一战线的同盟关系 , 又有阶级斗争关系。 参见 1967 年 2 月 3 日毛泽东与卡博、巴卢库的谈话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4期 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①其间,陈伯达找王力说:毛主席刚才口授要起草一个文件 (即后来的二十三条),“主席要整少奇同志了”。此后不久,毛泽东在1965年1月接见 斯诺时即谈道:中央将来怎么办?有可能出修正主义。②而由他主持制定、中共中央1 月14日发布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 则明确宣布: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实际上已 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中央,指向了刘少奇。 至此,毛泽东基于对上述外患内忧问题的认识,开始准备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以 解决中国国内的防修反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而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需要消除外患,保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这对毛泽东而言,就是要解决苏联对中国的 威胁问题。于是,他将目光投向军事防御战略,并进而开始考虑调整对外战略。 (三)毛泽东对中国战略防御问题的思考③ 中国自50年代以来,采取的一直是针对美国的战略防御方针,其重点防御方向一 直是东南沿海和西南的中印边界。1962年,林彪又提出了“北顶南放”的军事防御设 想,即从北面顶住美国联合日本对中国发起的进攻,而放其从南面进入中国。这种方针 实施的基础在于中苏关系友好,中苏同盟稳固,中国的军事防御可以以苏联为依托。在 此指导思想下,5060年代初,中国的主要工业企业基本都设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华 南只有一处,上海以南地区属于放弃地带。 但是到1964年中,毛泽东的对外战略防御设想开始发生变化。是年6月,他在中 央军委作战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否定了林彪的战略防御方针。8]P,2毛泽东此时 已认为苏联不可倚靠,他在考虑失去这个依托后,北边是否还能顶得住。因此他提出: 如果南边放,他不进来,而北面又顶不住,怎么办?要防止敌人从中间突破,认为美国 有可能搞空降兵,占领北京;敌人有可能走八国联军的老路,从天津、塘沽进来。而林 彪尚未摸清毛泽东的思路,依然按原定的方针思考问题。因此,当他听了杨成武汇报的 毛泽东关于战略防御设想等问题的讲话后,联系到毛关于要警惕赫鲁晓夫式人物的论 述,内心十分不安。81P,47647这种分歧表明,毛泽东此时已从战略防御问题上关注苏 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①毛泽东批评刘少奇关于社教运动的性质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敌 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等提法,提出运动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批评邓小 平和中央书记处、李富春和国家计委是两个“独立王国”。参见《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 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页。 ②1965年1月9日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 ③1999年9H0月,笔者曾与徐焰等军方学者探讨过毛泽东的军事防御战略设想,对此问题有了更 进一步的了解,并受到很大启发。 ·5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① 其间 , 陈伯达找王力说 : 毛主席刚才口授要起草一个文件 (即后来的二十三条) ,“主席要整少奇同志了”。[9 ]此后不久 , 毛泽东在 1965 年 1 月接见 斯诺时即谈道 : 中央将来怎么办 ? 有可能出修正主义。② 而由他主持制定、中共中央 1 月 14 日发布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简称《二十三条》) 则明确宣布 : 这次运动的重点 , 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0 ]这实际上已 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中央 , 指向了刘少奇。 至此 , 毛泽东基于对上述外患内忧问题的认识 , 开始准备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 , 以 解决中国国内的防修反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而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 需要消除外患 , 保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 这对毛泽东而言 , 就是要解决苏联对中国的 威胁问题。于是 , 他将目光投向军事防御战略 , 并进而开始考虑调整对外战略。 (三) 毛泽东对中国战略防御问题的思考 ③ 中国自 50 年代以来 , 采取的一直是针对美国的战略防御方针 , 其重点防御方向一 直是东南沿海和西南的中印边界。1962 年 , 林彪又提出了“北顶南放”的军事防御设 想 , 即从北面顶住美国联合日本对中国发起的进攻 , 而放其从南面进入中国。这种方针 实施的基础在于中苏关系友好 , 中苏同盟稳固 , 中国的军事防御可以以苏联为依托。在 此指导思想下 , 50 —60 年代初 , 中国的主要工业企业基本都设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 华 南只有一处 , 上海以南地区属于放弃地带。 但是到 1964 年中 , 毛泽东的对外战略防御设想开始发生变化。是年 6 月 , 他在中 央军委作战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期间 , 否定了林彪的战略防御方针。[8 ] (P ,472) 毛泽东此时 已认为苏联不可倚靠 , 他在考虑失去这个依托后 , 北边是否还能顶得住。因此他提出 : 如果南边放 , 他不进来 , 而北面又顶不住 , 怎么办 ? 要防止敌人从中间突破 , 认为美国 有可能搞空降兵 , 占领北京 ; 敌人有可能走八国联军的老路 , 从天津、塘沽进来。而林 彪尚未摸清毛泽东的思路 , 依然按原定的方针思考问题。因此 , 当他听了杨成武汇报的 毛泽东关于战略防御设想等问题的讲话后 , 联系到毛关于要警惕赫鲁晓夫式人物的论 述 , 内心十分不安。[8 ] (P ,476 - 477)这种分歧表明 , 毛泽东此时已从战略防御问题上关注苏 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52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1999 年 9 —10 月 , 笔者曾与徐焰等军方学者探讨过毛泽东的军事防御战略设想 , 对此问题有了更 进一步的了解 , 并受到很大启发。 1965 年 1 月 9 日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 毛泽东批评刘少奇关于社教运动的性质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敌 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等提法 , 提出运动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 批评邓小 平和中央书记处、李富春和国家计委是两个“独立王国”。参见《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 中共 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9 年版 , 第 254 页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972)(上) 与此同时,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从赫鲁晓夫大反华 的趋势看,我们要考虑到万一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竞然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因此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抵抗武装入侵的准备,]P,7)并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 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 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1当时“三五”计划中最主要的新建项目钢铁 厂的厂址,最初定在甘肃省的酒泉。对此,毛泽东认为该地距苏联太近,是一条通道, 苏军直接就开进来了,故而予以否决。①他特别强调,应该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钢铁生 产基地。P,17681769)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周恩来在解释“三线”地区的划分时指 出:“对修正主义,西北、东北各省是第一线”。“真正的三线是青海、陕南、甘南、攀 枝花。1](P,1769, 此外,60年代中期,毛泽东还特别指出:我们不能只注意东边,不注意北边;只 注意帝国主义,不注意修正主义,要有两面作战的准备。根据毛的指示,主持军委工作 的林彪要求全国设防重点转到北面,全军要调2/3的工程建筑团到北部设防。参加军委 工作的贺龙、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人也分别就国防工业、战略问题、东 北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作战的指导原则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重要意见。「2] 总之,到1964年,毛泽东因开始警惕苏联对中国的外部威胁,而更加忧虑于中国 的最高领导权被修正主义分子所篡夺;由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而更要对外患做出防 备,两者相辅相成。因此,中国加强备战,进行对内对外战略方针调整的基点实际已不 完全是为了防备美国对中国的侵犯;中共中央将三线地区作为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其出 发点也己不仅仅是针对来自美国的威胁,而且还带有了防备苏联的成分。②这样,当越 南的抗美战争进入高潮时,中国军事防御战略的重点实际上却开始了由南向北的转 移。③ 在上述诸项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己不可能如越南所希望的那样,与苏联重新团结起 来,在援越抗美问题上协调行动。 中苏在对越援助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开始于1965年苏联大规模援越之后。此时中 ①1999年9H0月笔者对军方学者访谈记录。 ②有学者根据有关的档案文献材料指出:毛泽东提出战备与三线建设的意见,同当时的越战战况之 间无明显的因果关系。与其说从南方来的战争压力要大一些,不如说当时人们还是更多地把目光 投向了北方。1964年提出战备问题,更改“三五”计划的指导原则,是国际反帝反修和国内阶级 斗争所造成的空前紧张的综合性产物。参见李向前提交2OO0年1月香港“New Evidence on Chi- a,Southeast Asia,and the Vietnam War”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64:越战在多大程度上影响 着中国国内经济政治的变动》。 ③关于此问题,详见笔者《中苏关系与中国的援越抗美》一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 期。 ·5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与此同时 , 5 月 27 日 ,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 , 从赫鲁晓夫大反华 的趋势看 , 我们要考虑到万一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 竟然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因此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抵抗武装入侵的准备 ; [7 ] (P ,778)并提出 : 在原子弹时期 , 没有后方 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 , 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 布局 , 加强三线建设 , 防备敌人的入侵。[11 ]当时“三五”计划中最主要的新建项目钢铁 厂的厂址 , 最初定在甘肃省的酒泉。对此 , 毛泽东认为该地距苏联太近 , 是一条通道 , 苏军直接就开进来了 , 故而予以否决。① 他特别强调 , 应该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钢铁生 产基地。[11 ] (P ,1768 - 1769)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 周恩来在解释“三线”地区的划分时指 出 :“对修正主义 , 西北、东北各省是第一线”。“真正的三线是青海、陕南、甘南、攀 枝花。”[11 ] (P ,1769) 此外 , 60 年代中期 , 毛泽东还特别指出 : 我们不能只注意东边 , 不注意北边 ; 只 注意帝国主义 , 不注意修正主义 , 要有两面作战的准备。根据毛的指示 , 主持军委工作 的林彪要求全国设防重点转到北面 , 全军要调 2/ 3 的工程建筑团到北部设防。参加军委 工作的贺龙、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人也分别就国防工业、战略问题、东 北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作战的指导原则等问题进行研究 , 提出了重要意见。[12 ] 总之 , 到 1964 年 , 毛泽东因开始警惕苏联对中国的外部威胁 , 而更加忧虑于中国 的最高领导权被修正主义分子所篡夺 ; 由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 , 而更要对外患做出防 备 , 两者相辅相成。因此 , 中国加强备战 , 进行对内对外战略方针调整的基点实际已不 完全是为了防备美国对中国的侵犯 ; 中共中央将三线地区作为全国的战略大后方 , 其出 发点也已不仅仅是针对来自美国的威胁 , 而且还带有了防备苏联的成分。② 这样 , 当越 南的抗美战争进入高潮时 , 中国军事防御战略的重点实际上却开始了由南向北的转 移。③ 在上述诸项因素的影响下 , 中国已不可能如越南所希望的那样 , 与苏联重新团结起 来 , 在援越抗美问题上协调行动。 中苏在对越援助问题上的矛盾冲突 , 开始于 1965 年苏联大规模援越之后。此时中 ·53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① ② ③ 关于此问题 , 详见笔者《中苏关系与中国的援越抗美》一文 , 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 年第 3 期。 有学者根据有关的档案文献材料指出 : 毛泽东提出战备与三线建设的意见 , 同当时的越战战况之 间无明显的因果关系。与其说从南方来的战争压力要大一些 , 不如说当时人们还是更多地把目光 投向了北方。1964 年提出战备问题 , 更改“三五”计划的指导原则 , 是国际反帝反修和国内阶级 斗争所造成的空前紧张的综合性产物。参见李向前提交 2000 年 1 月香港“New Evidence on Chi2 na , Southeast Asia , and the Vietnam War”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 《1964 : 越战在多大程度上影响 着中国国内经济政治的变动 ?》。 1999 年 9 —10 月笔者对军方学者访谈记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