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转型与大陆政策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 林冈
台湾政治转型与大陆政策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 林冈
引言 政治转型导致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的重新界 定 ·从“政治和军事反攻”到“思想反攻” 密使往来和开放探亲 对大陆“主权”要求的淡化 台湾意识的上升 选票最大化的不同表现
引言 • 政治转型导致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的重新界 定 • 从“政治和军事反攻”到“思想反攻” • 密使往来和开放探亲 • 对大陆“主权”要求的淡化 • 台湾意识的上升 • 选票最大化的不同表现
李登辉时期的大陆政策 延续开放探亲政策和密使往来(苏志诚) 1、弱化一个中国原则 -终止“动员戡乱时期”(1991) 一《国家统一纲领》三阶段 ·交流互惠 ·互信合作 ·协商统一(“四化”) “一国两府”,阶段性的两个中国(1993), “一个中国,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
一 、李登辉时期的大陆政策 延续开放探亲政策和密使往来(苏志诚) 1、弱化一个中国原则 – 终止“动员戡乱时期”(1991) – 《国家统一纲领》三阶段 • 交流互惠 • 互信合作 • 协商统一( “四化”) – “一国两府” ,阶段性的两个中国(1993), “一个中国,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
1、弱化一个中国原则 一“先独后统” 一统一只说不干,独立只干不说 “务实外交”(交叉承认,双重代表) 李登辉的1995年康奈尔之行(选举效应) o5 特殊的国与国关系(1999) 一“外交孤立”与“主权独立”的自我宣泄
1、弱化一个中国原则 – “先独后统” – 统一只说不干,独立只干不说 • “务实外交”(交叉承认,双重代表) • 李登辉的1995年康奈尔之行(选举效应) • 特殊的国与国关系(1999) – “外交孤立”与“主权独立”的自我宣泄
李登辉后期的民意变化(1) 900 口尽快统一 70 ■维持现状以后统 一 5 口维持现状以后再 定 口永远维持现状 2 口维持现状以后独 10 立 0 ■尽快宣布独立 995年 1997年 1999年
李登辉后期的民意变化(1)
李登辉后期的民意变化(2) 4 40 3 口未表态 2 ■中国人 1 口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 人 口台湾人 5 1992年1994年1996年 1998年
李登辉后期的民意变化(2)
2.回避两岸政治谈判 ·“李六点”(1995.4.8) 一以大陆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作为两岸谈判结束敌 对状态的前提 一更在意台湾的“国际空间” 就职演说”(1996.5.20)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苦难的中国” 一“隔海分治”,“追求国家统 一推动“务实外交” 一“访问中国大陆,从事和平之旅
2. 回避两岸政治谈判 • “李六点”(1995.4.8) – 以大陆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作为两岸谈判结束敌 对状态的前提 – 更在意台湾的“国际空间” • “就职演说”(1996.5.20) –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苦难的中国” – “隔海分治” , “追求国家统一” – 推动“务实外交” – “访问中国大陆,从事和平之旅
2.回避两岸政治谈判 ·辜振甫的 “破冰之旅”(1998)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始 ·从分治走向统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苏起) 两国论的酝酿和宣布 回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我们就是不要太快开始两岸政治谈判” (吴安家)
2. 回避两岸政治谈判 • 辜振甫的“破冰之旅”(1998) •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始 • 从分治走向统一 •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苏起) • 两国论的酝酿和宣布 • 回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我们就是不要太快开始两岸政治谈判” (吴安家)
3.限制民间交流 ·“单向、间接、民间” ·降低“大陆热”,“戒急用忍”、“行稳 致远” ·工商界的压力 ·新党和“美丽岛系”的反对
3.限制民间交流 • “单向、间接、民间” • 降低“大陆热” , “戒急用忍” 、 “行稳 致远” • 工商界的压力 • 新党和“美丽岛系”的反对
二、陈水扁时期的大陆政策 1.执政初期的大陆政策 一3.18当选感言(中国大陆的提法) “一个中国”可以是议题(ssue),但不是前提 (precondition) 一“四不一没有” 一共同处理“未来的一个中国问题”(issue vs. problem) 一不接受“九二共识”的说法 ·没有共识的共识(agree to disagree) ·各说各话
二、陈水扁时期的大陆政策 1.执政初期的大陆政策 – 3.18当选感言(中国大陆的提法) – “一个中国”可以是议题(issue),但不是前提 (precondition) – “四不一没有” – 共同处理“未来的一个中国问题”(issue vs. problem) – 不接受“九二共识”的说法 • 没有共识的共识 (agree to disagree) • 各说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