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双十”讲话评析 林冈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双十”讲话,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在这篇讲话中, 蔡英文重申要“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重复其在“5.20” 讲话中有关“维持现状”的主张,强调台湾方面对两岸关系的立场“一致而且 坚定”,宣称“我们的承诺不会改变,我们的善意不会改变,我们也不会在压力 下屈服,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呼吁“中国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 在的事实,正视台湾人民对于民主制度的坚定信仰,提出“两岸之间应该要尽快 坐下来谈”,“一起把两岸现存的分歧带向双赢的未来”。在发表“双十”演说 前,蔡英文已经通过接受《华尔街日报》、《读卖新闻》等国际媒体,透露了其 不会迫于压力、接受“九二共识”的心迹。因此,“双十”讲话的内容与外界所 预期的没有发生多大偏差。 如果细加对比蔡英文女士在“双十”和“5.20”的讲话内容,可以发现这次 她阐述台湾的涉外关系和两岸关系的政策思路的篇幅(1351字)多于讨论对内 政策的篇幅(1054字),与“5.20”演说的篇幅安排正好相反。在“5.20”演 说中,蔡英文在有关内政的三个议题(经济结构、社会安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上花了2259字,在区域及两岸关系和涉外事务上花了1631字。在“双十”演说 中,蔡英文用在两岸关系上的笔墨(717字)比“5.20”(634字)多,也超过 了涉及台湾对外交往的内容(672字),与“5.20”讲话的篇幅安排(634字与 997字之别)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见表1)。这似乎意味着蔡英文当局迫于时势, 不得不正视“两岸关系更是攸关台湾的未来”这一基本事实,正如她于2014年8 月12日在台湾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表示的。然而,蔡英文仍然不愿意“放下历史 包袱”,接受“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明晰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的硬道理, 也就无法取信于大陆,完成两岸人民对其提出的历史性答卷,化解双方政治分歧 对民间交流的负面影响。 表1蔡英文在两次演说中谈论不同议题的字数比较 内部事务 外部事务 两岸 涉外 合计 “5.20”演说 2259 634 997 1631 “双十”讲话 1054 717 672 1389 1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台湾 研究会副会长,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 1
1 蔡英文“双十”讲话评析 林冈1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双十”讲话,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在这篇讲话中, 蔡英文重申要“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重复其在“5.20” 讲话中有关 “维持现状”的主张,强调台湾方面对两岸关系的立场“一致而且 坚定”,宣称“我们的承诺不会改变,我们的善意不会改变,我们也不会在压力 下屈服,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呼吁“中国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 在的事实,正视台湾人民对于民主制度的坚定信仰,提出“两岸之间应该要尽快 坐下来谈”,“一起把两岸现存的分歧带向双赢的未来”。在发表“双十”演说 前,蔡英文已经通过接受《华尔街日报》、《读卖新闻》等国际媒体,透露了其 不会迫于压力、接受“九二共识”的心迹。因此,“双十”讲话的内容与外界所 预期的没有发生多大偏差。 如果细加对比蔡英文女士在“双十”和“5.20”的讲话内容,可以发现这次 她阐述台湾的涉外关系和两岸关系的政策思路的篇幅(1351 字)多于讨论对内 政策的篇幅(1054 字),与“5.20”演说的篇幅安排正好相反。在“5.20”演 说中,蔡英文在有关内政的三个议题(经济结构、社会安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上花了 2259 字,在区域及两岸关系和涉外事务上花了 1631 字。在“双十”演说 中,蔡英文用在两岸关系上的笔墨(717 字)比“5.20”(634 字)多,也超过 了涉及台湾对外交往的内容(672 字),与“5.20”讲话的篇幅安排(634 字与 997 字之别)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见表 1)。这似乎意味着蔡英文当局迫于时势, 不得不正视“两岸关系更是攸关台湾的未来”这一基本事实,正如她于 2014 年 8 月 12 日在台湾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表示的。然而,蔡英文仍然不愿意“放下历史 包袱”,接受“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明晰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的硬道理, 也就无法取信于大陆,完成两岸人民对其提出的历史性答卷,化解双方政治分歧 对民间交流的负面影响。 表 1 蔡英文在两次演说中谈论不同议题的字数比较 内部事务 外部事务 两岸 涉外 合计 “5.20”演说 2259 634 997 1631 “双十”讲话 1054 717 672 1389 1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台湾 研究会副会长,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
蔡英文在这次谈话中两次使用了“中国大陆”的字眼,并初次用“中国大陆 当局”指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似乎带有“两岸同属中华民国”的弦外之音。 这与她在“5.20”讲话中仅使用“对岸”及其“执政党”指涉大陆方面有所不同。 但这一表述上的善意却难以抵消其在党庆当天写给民进党党员公开信中所谓要 “力抗中国的压力”云云的表述。称大陆为中国,将其与台湾并列,是民进党的 习惯做法。虽然从2015年8月中旬开始,蔡英文更多使用中国大陆或对岸来指 涉大陆方面,但仍不断变化字眼。“5.20”只用“对岸”,9月28日党庆日重 用“中国”,这次又用“中国大陆”。同时,“5.20”讲话中所提及的“既有政 治基础”的四个关键元素之一: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的“共同认知”则没有在 这次讲话中出现。正如台湾媒体所指出的,蔡英文在“5.20”演说中提到“1992 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 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但在“双十”讲话中,只以“我们会尊 重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一语带过,完全不谈“相互谅解、求同存 异的政治思维”和“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凉解”,这种说法显然是要淡化“九 二共识”的重要性。2如此也就难免令人怀疑其大陆政策的“一致性”,更难“预 测”其未来的政策走向。 蔡英文当局呼吁“中国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但客观 事实是:历史上的“中华民国”在1949年已经消失,沦为一个附着在“台湾当 局”这一地区性政治实体身上的符号。根据194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 其领土和主权范围涵盖两岸。如果台湾当局坚持这一“法统”,首先就应该坚持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这样两岸在统一前的主要政治矛盾就是“谁 代表中国”之争。也正因为是“谁代表中国”之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维护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出发,自然不可能“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台 湾当局以“中华民国”的名义,跟世界上极少数的国家维持“邦交”关系,只是 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大陆方面注意到这一暂时现象的存在以 及台湾当局仍在使用“中华民国”这一政治符号的事实,采取了一些弹性措施, 不等于正视甚至承认“中华民国”的继续存在,只是为了尽最大努力,维系两岸 关系的和平发展局面,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至于民进党当局既不放弃含有 “台独”条款的党纲,又不愿意厘清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现实,将其 2蔡英文在“5.20”演说中,除了提及“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政治 沟通,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又说“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 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是历史事实”。在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两次使用“谅解”、“共同认知”和“求同存异” 字眼,三次使用“历史事实”字眼,但概念重叠不清。前文刚将“共同认知”视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内 容,后文又将其与“历史事实”并列,将其一并视为“历史事实”的内容。如果说上述语病有何意义的话, 就是凸显九二“共同认知”的说法,但在“双十”讲话中有关“共同认知”的说法却被淡化了。 2
2 蔡英文在这次谈话中两次使用了“中国大陆”的字眼,并初次用“中国大陆 当局”指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似乎带有“两岸同属中华民国”的弦外之音。 这与她在“5.20”讲话中仅使用“对岸”及其“执政党”指涉大陆方面有所不同。 但这一表述上的善意却难以抵消其在党庆当天写给民进党党员公开信中所谓要 “力抗中国的压力”云云的表述。称大陆为中国,将其与台湾并列,是民进党的 习惯做法。虽然从 2015 年 8 月中旬开始,蔡英文更多使用中国大陆或对岸来指 涉大陆方面,但仍不断变化字眼。“5.20”只用“对岸”,9 月 28 日党庆日重 用“中国”,这次又用“中国大陆”。同时,“5.20”讲话中所提及的“既有政 治基础”的四个关键元素之一:1992 年两岸两会达成的“共同认知”则没有在 这次讲话中出现。正如台湾媒体所指出的,蔡英文在“5.20”演说中提到“1992 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 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但在“双十”讲话中,只以“我们会尊 重 1992 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一语带过,完全不谈“相互谅解、求同存 异的政治思维”和“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这种说法显然是要淡化“九 二共识”的重要性。2 如此也就难免令人怀疑其大陆政策的“一致性”,更难“预 测”其未来的政策走向。 蔡英文当局呼吁“中国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但客观 事实是:历史上的“中华民国”在 1949 年已经消失,沦为一个附着在“台湾当 局”这一地区性政治实体身上的符号。根据 1946 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 其领土和主权范围涵盖两岸。如果台湾当局坚持这一“法统”,首先就应该坚持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这样两岸在统一前的主要政治矛盾就是“谁 代表中国”之争。也正因为是“谁代表中国”之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维护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出发,自然不可能“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台 湾当局以“中华民国”的名义,跟世界上极少数的国家维持“邦交”关系,只是 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大陆方面注意到这一暂时现象的存在以 及台湾当局仍在使用“中华民国”这一政治符号的事实,采取了一些弹性措施, 不等于正视甚至承认“中华民国”的继续存在,只是为了尽最大努力,维系两岸 关系的和平发展局面,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至于民进党当局既不放弃含有 “台独”条款的党纲,又不愿意厘清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现实,将其 2 蔡英文在“5.20”演说中,除了提及“1992 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政治 沟通,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又说“1992 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 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是历史事实”。在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两次使用“谅解”、“共同认知”和“求同存异” 字眼,三次使用“历史事实”字眼,但概念重叠不清。前文刚将“共同认知”视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内 容,后文又将其与“历史事实”并列,将其一并视为“历史事实”的内容。如果说上述语病有何意义的话, 就是凸显九二“共同认知”的说法,但在“双十”讲话中有关“共同认知”的说法却被淡化了
所承接的“中华民国”符号等同于台湾,切割两岸的政治与法律纽带,就更是大 陆所无法坐视的了。3 蔡英文当局呼吁大陆方面“正视台湾人民对于民主制度的坚定信仰”。事实 上,大陆并没有要改变台湾人民自身所选择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曾不止一次地表示,理解台湾人民对其自身所选择的社 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珍惜。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曾表示,尊重台湾人民所选择 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述说法体现了“一国两制”精神的真谛。 但两制与一国是并存的统一体。只有在一国的前提下,两制才有可能维系。如果 民进党当局将“民主信仰”引申为台湾人民有权利选择与大陆分离,超出了一国 的范围,那就是大陆方面所无法正视的了。 蔡英文当局不愿意正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本事实,对“九二共识” 采取既不接受也不否认的模糊立场。貌似不直接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但在实际上却在逐渐抽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间接挑战中国大陆的政策底 线。这一做法不但大陆方面无法接受,民进党内部的“独派”力量也有意见。例 如,与苏贞昌较有渊源关系的绿营媒体《自由时报》在10月12日就发表文章, 质疑蔡英文的“双十”演讲没有说清楚“中华民国”的确切含义:究竟是李登辉 的“特殊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还是马英九的“同属一中、一中各表”? 该报宣称北京批评蔡英文走向“台独”,但“关心台湾主权者更担心马规蔡随”, 指责蔡英文当局“劳工政策偏左,文化教育避讳本土,对北京善意十足,才说‘坚 守、力抗、摆脱’,又来个‘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蔡英文在这次讲话中宣 称,台湾“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第一句话是对“独派” 交代,第二句话是对中国大陆和美国表态。这种两面兼顾的姿态,固然缘于台湾 内部的社会分歧和政党对抗,但却无助于恢复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 总之,离开了“九二共识”或其核心意涵的“既有政治基础”,两岸不但无 法进行政治对话,就是民间交流也会因为政治气氛的改变而受到影响。蔡英文当 局若真想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首先必须说明何为“既有政治基础”,并与 大陆方面达成共识。如此才能如其所言,“一起把两岸现存的分歧带向双赢的未 来”。 3亲绿的《自由时报》就宣称,所谓“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毫无疑义是指这个在台湾新生的共同 体。见“‘人民自由意志’,高于‘外来宪法本文’”,《自由时报》,2016年10月22日。 3
3 所承接的“中华民国”符号等同于台湾,切割两岸的政治与法律纽带,就更是大 陆所无法坐视的了。3 蔡英文当局呼吁大陆方面“正视台湾人民对于民主制度的坚定信仰”。事实 上,大陆并没有要改变台湾人民自身所选择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曾不止一次地表示,理解台湾人民对其自身所选择的社 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珍惜。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曾表示,尊重台湾人民所选择 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述说法体现了“一国两制”精神的真谛。 但两制与一国是并存的统一体。只有在一国的前提下,两制才有可能维系。如果 民进党当局将“民主信仰”引申为台湾人民有权利选择与大陆分离,超出了一国 的范围,那就是大陆方面所无法正视的了。 蔡英文当局不愿意正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本事实,对“九二共识” 采取既不接受也不否认的模糊立场。貌似不直接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但在实际上却在逐渐抽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间接挑战中国大陆的政策底 线。这一做法不但大陆方面无法接受,民进党内部的“独派”力量也有意见。例 如,与苏贞昌较有渊源关系的绿营媒体《自由时报》在 10 月 12 日就发表文章, 质疑蔡英文的“双十”演讲没有说清楚“中华民国”的确切含义:究竟是李登辉 的“特殊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还是马英九的“同属一中、一中各表”? 该报宣称北京批评蔡英文走向“台独”,但“关心台湾主权者更担心马规蔡随”, 指责蔡英文当局“劳工政策偏左,文化教育避讳本土,对北京善意十足,才说‘坚 守、力抗、摆脱’,又来个‘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蔡英文在这次讲话中宣 称,台湾“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第一句话是对“独派” 交代,第二句话是对中国大陆和美国表态。这种两面兼顾的姿态,固然缘于台湾 内部的社会分歧和政党对抗,但却无助于恢复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 总之,离开了“九二共识”或其核心意涵的“既有政治基础”,两岸不但无 法进行政治对话,就是民间交流也会因为政治气氛的改变而受到影响。蔡英文当 局若真想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首先必须说明何为“既有政治基础”,并与 大陆方面达成共识。如此才能如其所言,“一起把两岸现存的分歧带向双赢的未 来”。 3 亲绿的《自由时报》就宣称,所谓“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毫无疑义是指这个在台湾新生的共同 体。见“‘人民自由意志’,高于‘外来宪法本文’”,《自由时报》,2016 年 10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