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氧化碳只有0.03%(300ml/m3)左右,还有其他微量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虽然很少,但在植物生活中作 用很大,光合作用就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一般氧在大气中的含量是足够的,但土壤中会由于 水涝或土壤板结而缺氧,从而影响根的呼吸,进而影响乙烯的生物合成。 氧化碳(C02)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光 合作用加强,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但是“如何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越多越 好?”是个问题。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保护地里是比较现实的。酿热温床利用的酿热物,包括垃圾 厩肥等有机物的发酵及分解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可增加温床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温室及塑料大棚里,可 以人为地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即所谓“二氧化碳施肥”,已在国外大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温 室花卉栽培的一项新技术,我国一些地方的塑料大棚及温室也在应用。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有300ml/m3,远远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要求。据试验(Lind- -strom 968),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1500ml/m3以上时,菊花的茎长、干物重和花茎均有所增加(表3 3)。此外,二氧化碳施肥在香石竹以及月季的栽培中均已获得优良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 量。但在实际生产中二氧化碳施肥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人体对二氧化碳的安全极限为5000m/m3, 般温室可以维持在1000-2000m/m3。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00m/m3左右,这是指平均值。事实上,在不同高度,尤其是作物群体的 不同垂直高度,二氧化碳的浓度都不同。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及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浓度也不同,一年中地 面二氧化碳的浓度以4月、5月、6月较低,而冬季的11月、1月、2月浓度较高,一天中则以0:00~7: 00较高,而12:00~18:00较低,即在一天中凌晨时最高。在植物群体中,冠层内的空气成分与冠层外 的空气成分相差很大。在群体中由于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的不同,其空气组成在同一冠层的纵剖面上部及 下部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冠层的中、上部往往相当于叶面积指数(LAD最大的地方,由于光合作用的 消耗,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整个冠层剖面中最少,近地面处,浓度稍高,而到冠层的最上层浓度又逐渐增加 这种二氧化碳的剖面分布,刚好与温度的变化相反。这些变化又受风速的影响。在大田里,风速是影响作 物群体的二氧化碳以及温度、湿度的主要因素。如果风速小,空气不流通,则冠层中的二氧化碳就会由于 光合作用的消耗而相对稀少,这对于光合作用的加强及物质的积累都不利。如果有一定的风速,可以增加 冠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为新鲜的空气(即冠层外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冠层内的要高。这对于夏 季栽培的花卉更为重要,因此通风、透光是培养优质花卉和提高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但是通风的强度也有一个范围,风速并不是越大越好。有试验表明( Wilson,1958),当风速在200cm s以内时,风速增加,生长率也增加(由于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应),但风速高于200cm/s时,生长率又 由于风速过大而引起的干燥及机械倒伏而下降。一般以风速100cm/s(相当于气象上的二级风左右)较为适 宜 2.氧在花卉栽培生产上,空气中氧的含量常与种子发芽、土壤管理以及中耕排水等密切相关。种 子发芽需要氧的供给,种子直播时,要求土壤不板结。排水不良、土温低和缺氧对种子发芽及根的生长都 不利 )空气污染对花卉的危害 除去正常成分外,空气中还存在一些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害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 氧化碳、氯化氢、硫化氢及臭氧等。有毒气体主要是通过气孔,也可以通过根部进入植物体中。它的危害 程度一方面决定于其浓度,另一方面决定于植物本身的表面保护组织、气孔开张程度、细胞中和气体的能 力和原生质的抵抗力等。危害花卉的主要有毒气体有: 1.二氧化硫主要由工厂的燃料燃烧所产生,当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0.2ml/m3时,几天后, 就能使植物受害,浓度越高,危害越严重,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花卉的危害也较严重。二氧 化硫在大气中易被氧化为三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硫首先是从叶片气孔周围细胞开始侵入,然后逐渐扩散到 海绵组织,进而危害栅栏组织,使细胞叶绿体遭到破坏,组织脱水并坏死。所以症状首先在气孑L周围及 叶缘出现,开始呈水浸状,然后叶绿素被破坏,在叶脉间岀现斑点。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的花卉有矮牵牛 波斯菊、百日草、蛇目菊、玫瑰、石竹、唐菖蒲、天竺葵、月季等,抗性中等的有紫茉莉、万寿菊、蜀葵 鸢尾、四季秋海棠等,抗性强的有美人蕉等 三氧化硫也是燃料燃烧不良时产生的,当浓度达到5ml/m’时,几小时后,植物即出现氧化碳只有 0.03%(300ml/m3 )左右,还有其他微量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虽然很少,但在植物生活中作 用很大,光合作用就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一般氧在大气中的含量是足够的,但土壤中会由于 水涝或土壤板结而缺氧,从而影响根的呼吸,进而影响乙烯的生物合成。 1.二氧化碳(C02)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光 合作用加强,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但是“如何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越多越 好?”是个问题。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保护地里是比较现实的。酿热温床利用的酿热物,包括垃圾、 厩肥等有机物的发酵及分解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可增加温床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温室及塑料大棚里,可 以人为地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即所谓“二氧化碳施肥”,已在国外大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温 室花卉栽培的一项新技术,我国一些地方的塑料大棚及温室也在应用。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有 300ml/m3,远远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要求。据试验(Lind—strom, 1968),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 1 500ml/m3 以上时,菊花的茎长、干物重和花茎均有所增加(表 3 —3)。此外,二氧化碳施肥在香石竹以及月季的栽培中均已获得优良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 量。但在实际生产中二氧化碳施肥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人体对二氧化碳的安全极限为 5000ml/m3,一 般温室可以维持在 1 000—2000ml/m3。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 300ml/m3 左右,这是指平均值。事实上,在不同高度,尤其是作物群体的 不同垂直高度,二氧化碳的浓度都不同。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及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浓度也不同,一年中地 面二氧化碳的浓度以 4 月、5 月、6 月较低,而冬季的 11 月、1 月、2 月浓度较高,一天中则以 0:00~7: 00 较高,而 12:00~18:00 较低,即在一天中凌晨时最高。在植物群体中,冠层内的空气成分与冠层外 的空气成分相差很大。在群体中由于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的不同,其空气组成在同一冠层的纵剖面上部及 下部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冠层的中、上部往往相当于叶面积指数(LAD 最大的地方,由于光合作用的 消耗,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整个冠层剖面中最少,近地面处,浓度稍高,而到冠层的最上层浓度又逐渐增加。 这种二氧化碳的剖面分布,刚好与温度的变化相反。这些变化又受风速的影响。在大田里,风速是影响作 物群体的二氧化碳以及温度、湿度的主要因素。如果风速小,空气不流通,则冠层中的二氧化碳就会由于 光合作用的消耗而相对稀少,这对于光合作用的加强及物质的积累都不利。如果有一定的风速,可以增加 冠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为新鲜的空气(即冠层外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冠层内的要高。这对于夏 季栽培的花卉更为重要,因此通风、透光是培养优质花卉和提高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但是通风的强度也有一个范围,风速并不是越大越好。有试验表明(Wilson,1958),当风速在 200cm /s 以内时,风速增加,生长率也增加(由于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应),但风速高于 200cm/s 时,生长率又 由于风速过大而引起的干燥及机械倒伏而下降。一般以风速 100cm/s(相当于气象上的二级风左右)较为适 宜。 2.氧 在花卉栽培生产上,空气中氧的含量常与种子发芽、土壤管理以及中耕排水等密切相关。种 子发芽需要氧的供给,种子直播时,要求土壤不板结。排水不良、土温低和缺氧对种子发芽及根的生长都 不利。 (二)空气污染对花卉的危害 除去正常成分外,空气中还存在一些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害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一 氧化碳、氯化氢、硫化氢及臭氧等。有毒气体主要是通过气孔,也可以通过根部进入植物体中。它的危害 程度一方面决定于其浓度,另一方面决定于植物本身的表面保护组织、气孔开张程度、细胞中和气体的能 力和原生质的抵抗力等。危害花卉的主要有毒气体有: 1.二氧化硫 主要由工厂的燃料燃烧所产生,当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 0.2ml/m3 时,几天后, 就能使植物受害,浓度越高,危害越严重,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花卉的危害也较严重。二氧 化硫在大气中易被氧化为三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硫首先是从叶片气孔周围细胞开始侵入,然后逐渐扩散到 海绵组织,进而危害栅栏组织,使细胞叶绿体遭到破坏,组织脱水并坏死。所以症状首先在气孑 L 周围及 叶缘出现,开始呈水浸状,然后叶绿素被破坏,在叶脉间出现斑点。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的花卉有矮牵牛、 波斯菊、百日草、蛇目菊、玫瑰、石竹、唐菖蒲、天竺葵、月季等,抗性中等的有紫茉莉、万寿菊、蜀葵、 鸢尾、四季秋海棠等,抗性强的有美人蕉等。 三氧化硫也是燃料燃烧不良时产生的,当浓度达到 5ml/m’时,几小时后,植物即出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