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用,全面收集病情资料;二是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必须综合分析、 参照互证,以全面准确地作出诊断 3.辨证求本,是运用四诊收集到症状、体征、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综合、辨别、判断,以探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作出概括。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五、介绍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二课时 40分钟 1.《内经》在诊断学方面的贡献:提出并运用四诊、认为诊断疾病 回顾 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 5分钟 展示中医诊断学 础、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经典著作照片及 2.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 实物 3.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 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他提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 的基础 4.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5.隋巢元方等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 候诊断的专著。 6.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说为病因辨证奠定 了基础。施发《察病指南》绘制脉图33幅,以图示脉,便于学生领会。 7.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第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用,全面收集病情资料;二是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必须综合分析、 参照互证,以全面准确地作出诊断。 3.辨证求本,是运用四诊收集到症状、体征、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综合、辨别、判断,以探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作出概括。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五、介绍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内经》在诊断学方面的贡献:提出并运用四诊、认为诊断疾病 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2.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 3.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 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他提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 的基础。 4.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5.隋·巢元方等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 候诊断的专著。 6.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说为病因辨证奠定 了基础。施发《察病指南》绘制脉图 33 幅,以图示脉,便于学生领会。 7.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第二课时 40 分钟 回顾 5 分钟 展示中医诊断学 经典著作照片及 实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