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现在病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往往会开出很多,有时 候会比较昂贵的检査项目来确诊病人的病情。举个例子来说,再高明的医生也有 误诊的时候,假设误诊率为1%,一天中有200例病人的话,那医院每天就会有2 例误诊,这样的话医院就已经没法再开下去了,医生开出这些检查项目也是为了 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并不能怪病人,这是现在医疗体系造成的,但是现在的法律 也应该出台一些保护医生权益的法律法规,否则医生只会越来越难做,医患关系 也很难得到改善 问:法律的出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许多年的尝试才能寻找到一个适合中 国特色的法律法规,但是患者对医生的误解确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退去 的,那我们的医生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刘教授有什么建议 吗? 刘研教授:你说得没错,我们自己作为医生没有能力去改变法律,但是我们可以 从自我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实“医生”其实是一个很友善的名词 过度医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在不同地区它是不同的,在不同的 病人之间他也是不同的,1000每天的住院费拿到上海这种发达地区可能有很多 人还是可以负担的起的,但放到二线城市可能就行不通了;一位农民来看病可能 只要求拿最便宜的药,而一位商人可能就自己要求开昂贵的药,他负担的起,而 对于那位农民就是过度医疗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了,所以过度医疗要看 情况而定。这就要求我们医生要了解病人的需求,他有没有这种需求,如果有我 们给他提供怎样的建议,如果没有,我们再给他提供何种建议,我们医生无权去 干涉病人的选择,我们只能为病人提供选择,最终的抉择是要病人自己决定的 正是由于有些医生医德较差,受到利益的驱使,替病人做决定,或认为病人 什么都不懂,自己才是医生,他们在做之前没有了解病人的需求,病人家庭状况 如何,病人能否承担这样巨大的开支就为病人开出各类检查项目,完全置病人的 选择置之度外,病人这样被动的接受检査和治疗自然会对医生心存不满,加之诊 疗费过于庞大的话,患者就会认为医生过度医疗了。通常情况下,只要医生问清 病人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再为病人提供自主选择,一般是不会出现过度医疗 现象的 问:对于临终的病人,确实比较容易发生过度医疗的现象,因为病人家属的强烈 要求,家属们为了让病人延长寿命,很多是会投入很多金钱,即使他们也知道他 们所投入的并不一定能够挽回病人的生命,这些抢救的费用也往往比较高昂,如 果医生没有坚守自己的底线,趁机向病人家属兜售所谓的进口药,而最终病人的 生命没有得到挽救,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和过度医疗,您认为这种情况下医生应 该如何去做? 刘研教授:这就牵涉到了临终关怀的问题了,这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它牵涉的 方面太多,很难全面地去评价殊对殊错,所以我就只就临终病人的过度医疗这个 方面分析一下吧! 还是那句话,最终选择权要交到病人手上,如果病人无法独立完成选择,则 有其家属完成,医生是无权干涉病人的选择的,对于临终关怀更是如此,我是搞 肿瘤微创这一方面的,所以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一些认识的。即使是临终的病人 他依然是一条生命,我们要怀着尊重的心态去医治,他同时具有生物人和社会人 的属性,在临终关怀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生物人来看,一味地去“救 死扶伤”,我们还要尊重他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尊严,我们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 伤”,但这要在病人接受的前提下才行,当然也包括病人家属。如果我们不了解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现在病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往往会开出很多,有时 候会比较昂贵的检查项目来确诊病人的病情。举个例子来说,再高明的医生也有 误诊的时候,假设误诊率为 1%,一天中有 200 例病人的话,那医院每天就会有 2 例误诊,这样的话医院就已经没法再开下去了,医生开出这些检查项目也是为了 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并不能怪病人,这是现在医疗体系造成的,但是现在的法律 也应该出台一些保护医生权益的法律法规,否则医生只会越来越难做,医患关系 也很难得到改善。 问:法律的出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许多年的尝试才能寻找到一个适合中 国特色的法律法规,但是患者对医生的误解确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退去 的,那我们的医生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刘教授有什么建议 吗? 刘研教授:你说得没错,我们自己作为医生没有能力去改变法律,但是我们可以 从自我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实“医生”其实是一个很友善的名词。 过度医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在不同地区它是不同的,在不同的 病人之间他也是不同的,1000 每天的住院费拿到上海这种发达地区可能有很多 人还是可以负担的起的,但放到二线城市可能就行不通了;一位农民来看病可能 只要求拿最便宜的药,而一位商人可能就自己要求开昂贵的药,他负担的起,而 对于那位农民就是过度医疗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了,所以过度医疗要看 情况而定。这就要求我们医生要了解病人的需求,他有没有这种需求,如果有我 们给他提供怎样的建议,如果没有,我们再给他提供何种建议,我们医生无权去 干涉病人的选择,我们只能为病人提供选择,最终的抉择是要病人自己决定的。 正是由于有些医生医德较差,受到利益的驱使,替病人做决定,或认为病人 什么都不懂,自己才是医生,他们在做之前没有了解病人的需求,病人家庭状况 如何,病人能否承担这样巨大的开支就为病人开出各类检查项目,完全置病人的 选择置之度外,病人这样被动的接受检查和治疗自然会对医生心存不满,加之诊 疗费过于庞大的话,患者就会认为医生过度医疗了。通常情况下,只要医生问清 病人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再为病人提供自主选择,一般是不会出现过度医疗 现象的。 问:对于临终的病人,确实比较容易发生过度医疗的现象,因为病人家属的强烈 要求,家属们为了让病人延长寿命,很多是会投入很多金钱,即使他们也知道他 们所投入的并不一定能够挽回病人的生命,这些抢救的费用也往往比较高昂,如 果医生没有坚守自己的底线,趁机向病人家属兜售所谓的进口药,而最终病人的 生命没有得到挽救,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和过度医疗,您认为这种情况下医生应 该如何去做? 刘研教授:这就牵涉到了临终关怀的问题了,这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它牵涉的 方面太多,很难全面地去评价殊对殊错,所以我就只就临终病人的过度医疗这个 方面分析一下吧! 还是那句话,最终选择权要交到病人手上,如果病人无法独立完成选择,则 有其家属完成,医生是无权干涉病人的选择的,对于临终关怀更是如此,我是搞 肿瘤微创这一方面的,所以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一些认识的。即使是临终的病人, 他依然是一条生命,我们要怀着尊重的心态去医治,他同时具有生物人和社会人 的属性,在临终关怀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生物人来看,一味地去“救 死扶伤”,我们还要尊重他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尊严,我们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 伤”,但这要在病人接受的前提下才行,当然也包括病人家属。如果我们不了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