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2 人类学学报 22卷 表2反映额骨最隆起位置的两项指数的分布 The two indices representing the frontal prominence 现代非洲人 近代非洲人 代中国人 N=51 N=3 N=32 鼻根点区段长/rb弦长 0.52 角圆枕角圆枕在本文观察的4组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和比例的出现,在非洲组的出 现率为30.8%和26.3%高于中国人的出现率,25.0%和19.4%(图1)。角圆枕的形态大 多呈细条状,看不出地区间的差异。作者在观察中注意到许多角圆枕与颞线末端膨大溶为 一体,两者难以区分。 颅最宽处位置这一特征在非洲人和中国人差别较大,非洲人颅最宽处位于后1/3的 出现率高于中国人,而中国人以中1/3居多。本文观察的现代非洲人头骨中,位于中1/3的 占577%,位于后1/3的占42.3%;在现代中国人,位于中1/3的占75.0%,位于后1/3的占 25.0%。在近代非洲人,位于中1/3的占28.1%,位于后1/3的占71.9%;在近代中国人,位 于中1/3的占9.3%,位于后1/3的占5.7%。颅骨最宽处的高度大多在上1/3。 人字缝间骨或印加骨人字缝间骨在本文观察的非洲和中国人标本中都有较高的出 现率,尤其在现代非洲人的出现率更高,达51.9%在现代中国人为26.4%。在近代非洲人 和中国人分别为21.6%和42.9%(图1)。在这些缝间骨中,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处的印加 骨在非洲人群的出现率高于中国人。印加骨在本文观察的非洲标本的出现率分别为 17.3%和9.8%,而在对应的中国组为5.6%和5.7%。此外,缝间骨或印加骨在非洲标本大 多较中国标本更为明显。 眉间区顶面观本文将这一特征分为凹陷、平及隆起三种类型。在本文观察的头骨 中,无论在现代还是近代非洲人,眉间区凹陷、平及隆起三种形态均有出现。作者根据表2 数据绘制了三种类型的眉间区形态在非洲和中国人群分布的百分比堆积柱形图。从图2可 以看出,除平型的眉间区在现代非洲人的出现率较高(53.8%)外,其余各种表现在现代和近 代非洲人的出现率较为接近,范围在21.2%-36.4%之间。眉间区的形态在现代和近代中 国人头骨均表现为凹陷和平两种类型,以轻微凹陷为主,分别占64.8%和667%未见有隆 起型。 两颞上线间最短距离位置这一位置在本文研究的4组标本绝大多数位于额骨的前 部,靠近眼眶。位于额骨前部的出现率除近代非洲组为85.7%外,均在90%以上。但两颞 上线额段的形态在非洲和中国的标本有所不同。图3百分比堆积柱形图显示在非洲人,颞 上线额段弧型、斜行及平行均有出现,其中呈平行的颞上线在30%以上。而在中国人基本 以弧型为主,出现率在77.7%-82.3%。其次是斜行,而呈平行者极少,在现代中国人仅为 42%,在本文观察的近代中国人未发现有题上线呈平行的头骨 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枕区隆突表现为从人字点到枕脊整个枕骨中央区域呈球状 或馒头状隆起。其上方的人字缝及其以上区域大片状平坦或略凹陷则为人字区平坦。枕区 隆突与人字区平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性状,但彼此关系密切,经常一同出现,故本文将其 作为一个组合特征一并观察。在本文观察的标本中枕区隆突与人字区平坦在现代和近代 o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表 2 反映额骨最隆起位置的两项指数的分布 The two indices representing the frontal prominence 现代非洲人 N = 51 近代非洲人 N = 38 现代中国人 N = 31 近代中国人 N = 32 眉间点区段长Πg2b 弦长 0143 0145 0146 0147 鼻根点区段长Πn2b 弦长 0149 0150 0152 0154 角圆枕 角圆枕在本文观察的 4 组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和比例的出现 ,在非洲组的出 现率为 3018 % 和 2613 % ,高于中国人的出现率 ,2510 % 和 1914 %(图 1) 。角圆枕的形态大 多呈细条状 ,看不出地区间的差异。作者在观察中注意到许多角圆枕与颞线末端膨大溶为 一体 ,两者难以区分。 颅最宽处位置 这一特征在非洲人和中国人差别较大 ,非洲人颅最宽处位于后 1Π3 的 出现率高于中国人 ,而中国人以中 1Π3 居多。本文观察的现代非洲人头骨中 ,位于中 1Π3 的 占 5717 % ,位于后 1Π3 的占 4213 % ;在现代中国人 ,位于中 1Π3 的占 7510 % ,位于后 1Π3 的占 2510 %。在近代非洲人 ,位于中 1Π3 的占 2811 % ,位于后 1Π3 的占 7119 % ;在近代中国人 ,位 于中 1Π3 的占 9413 % ,位于后 1Π3 的占 517 %。颅骨最宽处的高度大多在上 1Π3。 人字缝间骨或印加骨 人字缝间骨在本文观察的非洲和中国人标本中都有较高的出 现率 ,尤其在现代非洲人的出现率更高 ,达 5119 % ,在现代中国人为 2614 %。在近代非洲人 和中国人分别为 2116 %和 4219 %(图 1) 。在这些缝间骨中 ,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处的印加 骨在非洲人群的出现率高于中国人。印加骨在本文观察的非洲标本的出现率分别为 1713 %和 918 % ,而在对应的中国组为 516 %和 517 %。此外 ,缝间骨或印加骨在非洲标本大 多较中国标本更为明显。 眉间区顶面观 本文将这一特征分为凹陷、平及隆起三种类型。在本文观察的头骨 中 ,无论在现代还是近代非洲人 ,眉间区凹陷、平及隆起三种形态均有出现。作者根据表 2 数据绘制了三种类型的眉间区形态在非洲和中国人群分布的百分比堆积柱形图。从图 2 可 以看出 ,除平型的眉间区在现代非洲人的出现率较高(5318 %) 外 ,其余各种表现在现代和近 代非洲人的出现率较为接近 ,范围在 2112 % —3614 %之间。眉间区的形态在现代和近代中 国人头骨均表现为凹陷和平两种类型 ,以轻微凹陷为主 ,分别占 6418 % 和 6617 % ,未见有隆 起型。 两颞上线间最短距离位置 这一位置在本文研究的 4 组标本绝大多数位于额骨的前 部 ,靠近眼眶。位于额骨前部的出现率除近代非洲组为 8517 %外 ,均在 90 %以上。但两颞 上线额段的形态在非洲和中国的标本有所不同。图 3 百分比堆积柱形图显示在非洲人 ,颞 上线额段弧型、斜行及平行均有出现 ,其中呈平行的颞上线在 30 %以上。而在中国人基本 以弧型为主 ,出现率在 7717 % —8213 %。其次是斜行 ,而呈平行者极少 ,在现代中国人仅为 412 % ,在本文观察的近代中国人未发现有颞上线呈平行的头骨。 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 枕区隆突表现为从人字点到枕脊整个枕骨中央区域呈球状 或馒头状隆起。其上方的人字缝及其以上区域大片状平坦或略凹陷则为人字区平坦。枕区 隆突与人字区平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性状 ,但彼此关系密切 ,经常一同出现 ,故本文将其 作为一个组合特征一并观察。在本文观察的标本中 ,枕区隆突与人字区平坦在现代和近代 · 29 · 人 类 学 学 报 22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