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公元1832年 用永久磁铁创制发电机(法国皮克希) 公元1833年 提出天然运动的变分原理(英国哈密顿) 发明电报(德国威·韦伯、高斯) 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基础上,提出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即所谓楞次定律(德国楞次) 公元1834年 发现温差电效应的逆效应,用电流产生温差,后楞次用此效应使水结冰(法国珀耳悌)。 在热辐射红外线的反射、折射,吸收诸实验中发现红外线本质上和光类似(意大利梅伦尼)。 提出热的可逆循环过程,并以解析形式表达卡诺循环,用来近似地说明蒸汽机的性能(法国克拉珀龙)。 提出动力学的普适方程,即哈密顿正则方程(英国哈密顿) 公元1835年 推出地球转动造成的正比于并垂直于速度的偏向加速度,即科里奥利力(法国科里奥利) 根据波动理论解释光通过光栅的衍射现象(德国薛沃德)。 公元1838年 推出关于多体体系运动状态分布变化的普适定理,后成为统计力学的基础之一(法国刘维叶)。 公元1842年 发现热功当量,建立起热效应中的能量守恒原理进而论证这是宇宙普适的一条原理(德国迈尔) 推知光源走向观测者时收到的光振动频率增大,离开时频率减小的多普勒效应。后在天体观察方面得到证实(奥地多普勒)。 公元1843年 发明电桥,用以精确测量电阻(英国惠斯通)。 创用冰桶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英国法拉第) 测量证明,伽伐尼电池通电使导线发出的热量等于电池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英国焦耳)。 公元1845年 发现固体和液体在磁场中的旋光性,即强磁场使透明体中光的偏振面旋转的效应(英国法拉第)。 1843-1845年,分别用机械功,电能和气体压缩能的转测定热功当量,以实验支持能量守恒原理(英国焦耳) 推得滞流方程及流体中作慢速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曳力正比于物体的速度(英国斯托克斯)。 发展气体分子运动论,指出赫拉帕斯分子运动论的基本错误(英国华特斯顿) 公元1846年 认为两电荷之间的力不但和距离有关,也和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有关,而电流就是运动着的电荷所组成(德国威·韦伯) 认识到抗磁性的普遍性和顺磁性的特殊性(英国法拉第) 证实并延伸梅伦尼关于热辐射的工作:通过衍射、干涉,偏振诸现象的实验,证明红外辐射和可见光的区别仅在于红外的波长比可见 光的波长长(德国诺布劳赫)。 公元1847年 提岀力学中的“位能”和“势能”概念,给出万有引力场、静力学、电场和磁场的位能表示。明确能量守恒原理的普适意义(德国赫 尔姆霍茨)。 发现细管道中流体的粘滞流动定律(法国泊肃叶)。 公元1848年 用卡诺循环确立绝对温标。并提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的观点(英国汤姆生)。 公元1849年 用转动齿轮,首次实验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法国斐索) 元1850年 创制稀薄气体放电用玻璃管,呈现放电发光(德国盖斯勒)。 试图通过实验建立重力(万有引力)和电之间的关系,但无所得(英国法拉第)。 利用旋转镜,证实不同媒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折射率成反比(法国傅科)。 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表述为:热量不能从一个较冷的物体自行传递到一个较热的物体(德国克劳胥斯)。 公元1851年 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为:通过无生命物质的作用,不可能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到它周围最冷客体的温度以下,以产主机械效应(英国 汤姆生)。 用单摆振动面的转动,证明地球在旋转(法国傅科) 提出气体扩散速度与其 扩散定律(英国格累姆) 用甘油和脂肪酸合成油脂,发现酵母可转化醣为醇(法国拜特洛) 公元1852年 用回转器证明地球在旋转,提出回转罗盘的设想(法国傅科) 发现气体受压通过狭窄注口后膨胀引起的冷却效应,称为焦汤效应(英国焦耳、汤姆生)。 发现能发萤光的液体、固体所发萤光恒比激发光波长为长(英国斯托克斯)公元1832年 用永久磁铁创制发电机(法国皮克希)。 公元1833年 提出天然运动的变分原理(英国哈密顿)。 发明电报(德国威·韦伯、高斯)。 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基础上,提出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即所谓楞次定律(德国楞次)。 公元1834年 发现温差电效应的逆效应,用电流产生温差,后楞次用此效应使水结冰(法国珀耳悌)。 在热辐射红外线的反射、折射,吸收诸实验中发现红外线本质上和光类似(意大利梅伦尼)。 提出热的可逆循环过程,并以解析形式表达卡诺循环,用来近似地说明蒸汽机的性能(法国克拉珀龙)。 提出动力学的普适方程,即哈密顿正则方程(英国哈密顿)。 公元1835年 推出地球转动造成的正比于并垂直于速度的偏向加速度,即科里奥利力(法国科里奥利)。 根据波动理论解释光通过光栅的衍射现象(德国薛沃德)。 公元1838年 推出关于多体体系运动状态分布变化的普适定理,后成为统计力学的基础之一(法国刘维叶)。 公元1842年 发现热功当量,建立起热效应中的能量守恒原理进而论证这是宇宙普适的一条原理(德国迈尔)。 推知光源走向观测者时收到的光振动频率增大,离开时频率减小的多普勒效应。后在天体观察方面得到证实(奥地多普勒)。 公元1843年 发明电桥,用以精确测量电阻(英国惠斯通)。 创用冰桶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英国法拉第)。 测量证明,伽伐尼电池通电使导线发出的热量等于电池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英国焦耳)。 公元1845年 发现固体和液体在磁场中的旋光性,即强磁场使透明体中光的偏振面旋转的效应(英国法拉第)。 1843—1845年,分别用机械功,电能和气体压缩能的转测定热功当量,以实验支持能量守恒原理(英国焦耳)。 推得滞流方程及流体中作慢速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曳力正比于物体的速度(英国斯托克斯)。 发展气体分子运动论,指出赫拉帕斯分子运动论的基本错误(英国华特斯顿)。 公元1846年 认为两电荷之间的力不但和距离有关,也和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有关,而电流就是运动着的电荷所组成(德国威·韦伯)。 认识到抗磁性的普遍性和顺磁性的特殊性(英国法拉第)。 证实并延伸梅伦尼关于热辐射的工作;通过衍射、干涉,偏振诸现象的实验,证明红外辐射和可见光的区别仅在于红外的波长比可见 光的波长长(德国诺布劳赫)。 公元1847年 提出力学中的“位能”和“势能”概念,给出万有引力场、静力学、电场和磁场的位能表示。明确能量守恒原理的普适意义(德国赫 尔姆霍茨)。 发现细管道中流体的粘滞流动定律(法国泊肃叶)。 公元1848年 用卡诺循环确立绝对温标。并提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的观点(英国汤姆生)。 公元1849年 用转动齿轮,首次实验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法国斐索)。 公元1850年 创制稀薄气体放电用玻璃管,呈现放电发光(德国盖斯勒)。 试图通过实验建立重力(万有引力)和电之间的关系,但无所得(英国法拉第)。 利用旋转镜,证实不同媒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折射率成反比(法国傅科)。 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表述为:热量不能从一个较冷的物体自行传递到一个较热的物体(德国克劳胥斯)。 公元1851年 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为:通过无生命物质的作用,不可能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到它周围最冷客体的温度以下,以产主机械效应(英国 汤姆生)。 用单摆振动面的转动,证明地球在旋转(法国傅科)。 提出气体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相关的扩散定律(英国格累姆)。 用甘油和脂肪酸合成油脂,发现酵母可转化醣为醇(法国拜特洛)。 公元1852年 用回转器证明地球在旋转,提出回转罗盘的设想(法国傅科)。 发现气体受压通过狭窄注口后膨胀引起的冷却效应,称为焦汤效应(英国焦耳、汤姆生)。 发现能发萤光的液体、固体所发萤光恒比激发光波长为长(英国斯托克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