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山东人学硕:学位论文 的修改中规定了禁止妇女从事夜间工作:1934年又颁布了《国家劳动秩序法》、《产 假保护法》,1953年通过了《母亲保护法》,1979年颁布了《母亲休假法》:在英国, 妇女组织在1970年推动了《同酬法》的颁布,1975年又颁布了《性别歧视法》,这 两部法律的出台成为英国妇女组织开展妇女运动的重要成果。另外,英国妇女组织还 推动了女性社会福利的健全,政府对单亲母亲津贴明确做出了规定,规定头26周每 周领取50.1英镑,如供养子女,每人加发7.65英镑。26周后如满50岁、伤残或照 料子女者,每周补助36.35英镑:在日本,非政府妇女组织据统计达47个之多,她们 在国际上致力于反对战争、倡扬和平,在国内则致力于推动妇女就业创业,争取参政 议政权,还有的专门致力于维护妇女消费者权益。在她们的积极推动下,日本于1972 年出台了《女工平等机会和待遇及福利改进法》,该法律规定,促进就业机会与工作 待遇男女平等,并帮助妇女就业。发展中国家对妇女组织发展也非常迅速,如韩国建 立了女工委员会,保护女工不受歧视,推动妇女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平等就业法》等 相关法律的出台。 综上所述,国外妇女组织在宏观层面影响有关单亲母亲家庭福利制度的制订,在 微观层面则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经济和援助实施调节,对缓解单亲母亲家庭问题发挥了 积极作用,为我国妇联组织解决单亲贫困母亲家庭问题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1.2.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学术界对单亲家庭研究开始于最早始于80年代中期,对单亲母亲家庭问题 的研究则侧重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影响,约占所有研究的三分之二, 而这部分文献中又偏重于离婚对未成年子女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单亲母亲为主体的研 究还不多见。这些研究根据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将其分为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 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和未婚式单亲家庭四类。未婚式单亲家庭在西方较为普遍, 其比重仅次于离婚式单亲家庭,但在我国的文化惯例对未婚生子现象一向歧视,即使 存在这种案例,也难以取得调查资料,因而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分居式单亲家 庭”虽然也只有父母一方与子女共同生活,但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并没有终结,不 能将其归入单亲家庭之列。因此,本文研究的单亲家庭只包括离婚式单亲家庭和丧偶 式单亲家庭。 在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研究方面,李洪涛从社会性别角色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单亲 6山东人学硕Ij学位论文 的修改中规定了禁止妇女从事夜间工作:1934年又颁布了《国家劳动秩序法》、《产 假保护法》,1953年通过了《母亲保护法》,1979年颁布了《母亲休假法》;在英国, 妇女组织在1970年推动了《同酬法》的颁布,1975年又颁布了《性别歧视法》,这 两部法律的出台成为英国妇女组织开展妇女运动的重要成果。另外,英国妇女组织还 推动了女性社会福利的健全,政府对单亲母亲津贴明确做出了规定,规定头26周每 周领取50.1英镑,如供养子女,每人加发7.65英镑。26周后如满50岁、伤残或照 料子女者,每周补助36.35英镑:在日本,非政府妇女组织据统计达47个之多,她们 在国际上致力于反对战争、倡扬和平,在国内则致力于推动妇女就业创业,争取参政 议政权,还有的专门致力于维护妇女消费者权益。在她们的积极推动下,日本于1972 年出台了《女工平等机会和待遇及福利改进法》,该法律规定,促进就业机会与工作 待遇男女平等.并帮助妇女就业。发展中国家对妇女组织发展也非常迅速,如韩国建 立了女工委员会,保护女工不受歧视,推动妇女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平等就业法》等 相关法律的出台。 综上所述,国外妇女组织在宏观层面影响有关单亲母亲家庭福利制度的制订,在 微观层面则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经济和援助实施调节,对缓解单亲母亲家庭问题发挥了 积极作用,为我国妇联组织解决单亲贫困母亲家庭问题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1.2.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学术界对单亲家庭研究开始于最早始于80年代中期,对单亲母亲家庭问题 的研究则侧重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影响,约占所有研究的三分之二, 而这部分文献中又偏重于离婚对未成年子女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单亲母亲为主体的研 究还不多见。这些研究根据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将其分为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 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和未婚式单亲家庭四类。未婚式单亲家庭在西方较为普遍, 其比重仅次于离婚式单亲家庭,但在我国的文化惯例对未婚生子现象一向歧视,即使 存在这种案例,也难以取得调查资料,因而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分居式单亲家 庭"虽然也只有父母一方与子女共同生活,但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并没有终结,不 能将其归入单亲家庭之列。因此,本文研究的单亲家庭只包括离婚式单亲家庭和丧偶 式单亲家庭。 在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研究方面,李洪涛从社会性别角色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单亲 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