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一章钟哭情秀浙江人 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晚期,越人因海侵再度由沿海平原地带向别处 迁徙,一部分迁向内陆高亢处,分别在杭嘉湖平原的马家浜、宁 绍平原的河姆渡等地建立村落;另一部分则泛舟漂洋过海,迁徙 到了日本列岛、南洋群岛等地。《越绝书》将这两支分别称为“内 越”和“外越”。可见,浙江是以后逐渐遍及亚洲东南部的“百 越”文化的发样地。 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以及其他两处原始文化构成了浙江 文化的源头,河姆渡文化是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表明了渐江祖 先的创造性,更是表明了长江下游存在着中华民族的另一个古老 文明的发源地。在河姆渡遗址中所发现的稻作文化遗存,在当时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所发现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考古发 现中最早的;所发现的牙雌小盘的蚕纹图案是世界上人类最早利 用蚕丝的考古证据;所发现的一件本质红色漆碗,是我国迄今发 现的最早的漆器,比中原地区出土的最早漆器早1500年;所发现 的水井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比中原地区水井的出现要早约 1500年左右,此外河姆渡人在陶器制作、象牙雕刻、家禽饲养及 狩猎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创造。 于越民族的形成主要来自地区内不同文化间的融合,通过各 聚落与民族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而最终建立起最亲密的血缘纽 带,其时间大约在距今4000左右。于越民族自尧、舜、禹之时已 与中原民族发生密切的联系,至少在禹建立厦朝前后,于越地区 已加入华夏民族的部落政治联盟。《吴越春秋》、《史记》等史书均 记载了禹王后裔帝少富庶子无余封于越,以守两祀的故事。由于 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于越民族在泰以前的夏、股、周三朝漫长 的历史中,对中原地区的这种受封的臣属关系一直是象征性和十 分脆弱的,它在文化上一直处于独立的发展过程中。于越民族从 越王无余立国一直到越王勾线称需诸侯这1600年的历史中,创造 ·并始终保持了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文化。于越人不仅有自已的文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