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东亚的乡愁 东亚列国在近代遭遇困厄,无疑与自身的学术状况有关。“中体 西用”与“和魂洋才”一度被“向西方寻求真理”和“脱亚入欧”所 置换,当是没有亲历过那场“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者所无法感受和 不好理解的。然而,即使一个半世纪后回头观望,“唯西方马首是瞻” 口号的“过度”处仍然值得讨论。如果允许用一个极端的事例来说明 这一点,即假如东亚人当年真的全部听信了前岛密、南部义筹和周树 人、瞿秋白等列位的极端式“建言”,那么,中国和日本的现行通用 文字,大概早已变成了罗马字母这种曾被日人讥为“蟹文字”的语言 符号了。 汉字之所以面临过如此窘境,一则因为在西方“近代”、“科学” 和“民主”的比照下,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它所裹挟的意识形态成分一 一“封建主义的文字载体本身,就是近代化的巨大阻碍”:二则因为 汉字在掌握上确实有难识难读费时费力等特点一一“千百万字的汉 语,使学问的普及难度要远远大于二十六个字母的排列组合”(参见 仓石武四郎:《汉字)运命》,岩波新书一九五二年版)。然而,不要 说汉字的母邦中国,就是声称“汉、洋既俱属他国,何不可舍汉而从 洋”(南部义筹语)的日本,也没能真正完成这场“文化大革命”。相 反,东西方文化汇合的结果不但没有使汉字消亡,反而极大地刺激、 丰富和强化了汉语的潜质、语汇和功能。在日本,一度的“和汉对立” 竟因“洋学”袭来而再度联手,甚至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政府 在通过“学校令”首次整顿大学制度时,“国学”逞威于幕末的毒性东亚的乡愁 东亚列国在近代遭遇困厄,无疑与自身的学术状况有关。“中体 西用”与“和魂洋才”一度被“向西方寻求真理”和“脱亚入欧”所 置换,当是没有亲历过那场“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者所无法感受和 不好理解的。然而,即使一个半世纪后回头观望,“唯西方马首是瞻” 口号的“过度”处仍然值得讨论。如果允许用一个极端的事例来说明 这一点,即假如东亚人当年真的全部听信了前岛密、南部义筹和周树 人、瞿秋白等列位的极端式“建言”,那么,中国和日本的现行通用 文字,大概早已变成了罗马字母这种曾被日人讥为“蟹文字”的语言 符号了。 汉字之所以面临过如此窘境,一则因为在西方“近代”、“科学” 和“民主”的比照下,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它所裹挟的意识形态成分— —“封建主义的文字载体本身,就是近代化的巨大阻碍”;二则因为 汉字在掌握上确实有难识难读费时费力等特点——“千百万字的汉 语,使学问的普及难度要远远大于二十六个字母的排列组合”(参见 仓石武四郎:《汉字の运命》,岩波新书一九五二年版)。然而,不要 说汉字的母邦中国,就是声称“汉、洋既俱属他国,何不可舍汉而从 洋”(南部义筹语)的日本,也没能真正完成这场“文化大革命”。相 反,东西方文化汇合的结果不但没有使汉字消亡,反而极大地刺激、 丰富和强化了汉语的潜质、语汇和功能。在日本,一度的“和汉对立” 竟因“洋学”袭来而再度联手,甚至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政府 在通过“学校令”首次整顿大学制度时,“国学”逞威于幕末的毒性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