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蒋艳荣,等:上下文感知驱动的自适应个性化学习及交互 ·63. 性化的学习,针对用户给定的学习目标K,将与其关 加入到学习图LG: 联的完备知识点集成起来,生成符合用户学习需求 4)将G中所有与K满足前提关系的结点及其 的知识子图,进而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序列。 前提关系,加入到学习图LG.方法如下:首先对VK。, 2.2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 若结点K满足p(K。,K),则将其标记为1;然后对标 具有适应性的个性化学习是通过知识图及其映 记为1的K,若满足x,s(x,K)为真,且x与K的 射过程实现的。领域模型相当于领域专家的知识图 距离小于阈值p,则将x标记为1:再判断K,的祖先 结构,根据学习目标和需求,可以生成初始的目标知 结点,若K存在祖先结点K,且K与K的距离小于 识图,此图反映了在当前学习状态下要求学生学习 阈值δ,则将K标记为1;接着找到与K的距离最大 的内容及掌握程度。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以通过 且标记为1的祖先结点K,考察其所有的子孙结点 对其结点和关系的增减实现对学习内容和难度的调 x,若x与K的距离小于(6+p),则将此结点x标记 整。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习者对知识点学习的 为1:最后,将所有标记为1的结点及其关系加入到 评估结果动态改变目标知识图(例如降低难度,删 学习图LG: 减知识点等),从而建立动态的学习者知识图并存 5)若K的子孙结点K存在满足前提关系的结 入学生模型,这反映了学习者不断变化的认知状态 点x,若p(x,K)为真,则参照步骤4)将相关结点和 和学习能力。因此,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 关系加入到学习图LG: 动态调整的知识图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 6)返回学习图LG. 领域模型 日标知识图 学习 学习者知识图 显然,以上算法在设定一定的阈值p,8后,向上 可以将与K。一定距离内的祖先结点包括进来,向下 可以将相关联的子孙结点包括进来,其中距离越远 Delete() Modify() ○ 的结点,认为其关联度越小。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 Add0等 学习反馈 可以得到不同范围大小的知识子图,从而适应不同 学习能力的用户。 图2个性化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学习 Fig.2 Personalized learning 评估的结果对知识图进行添加、删除等调整操作,是 在此过程中,建立个性化的目标知识图是基础。 实现一定适应性的关键。对知识图的调整主要通过 目标知识图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学习上下文,包括学 如下算子实现。 习者的学习水平、学习目标和学习状态等。当学习 定义5(Delete算子)Delete(K)是一元运算 者选择了一个知识点作为学习目标,系统会通过传 符,给定一个学习图LG=(N,R),K∈N,则 递过来的学习状态来确定该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该目 Delete(K)运算符允许用户删除学习图LG中任一不 标知识点的所有前提知识。如果该学习者对于前提 感兴趣的知识点K,其运算后得到新的学习图LGN= 知识的学习效果达到要求,则系统会生成一个学习 (N',R),其中N'=N,-({K}UNUN2UN3),N 图LG,作为学习对应知识点的目标知识图。如果该 为知识点K的子孙结点集,N={K'Is(K',K)};N2 学习者还没有掌握所有的前提知识,则系统会将未 为以知识点K为前提的结点集,N2={KIp(K,K)}: 掌握的前提知识加入到学习图LG中。在目标学习 N为被删除的前提结点的子孙结点,即N3={Ix, 图生成之后,系统可以结合学习上下文生成合适的 x∈N2,s(K',x)},考虑到前提关系的传递性,通过 个性化学习序列作为学习建议。个性化的学习图 以上操作,可以使得所有以K为前提的结点及其子 LG(K)的生成算法如下。 孙结点能被删除。新关系集R'=R,-{〈K,K〉IK, 算法1学习图生成算法LGGenerate(G,K)。 K,∈{K}UN,UN2UN3}。 输入:K为要学习的目标知识点,G为包含K 然而,有时需要保留这些具有前提关系的知识 的领域知识图。 点,然后当用户学习到这些知识点时,根据需要加入 输出:生成的学习图LG(K)。 其前提知识点。此时,需要一种不完备的删除操作。 1)初始化,设定阈值p,δ,LG-☑: 定义6(DeleteSubTree算子)DeleteSub 2)G←-G,然后去掉G的所有前提关系; Tree(K)是一元运算符,给定一个学习图LG=(N, 3)将G中K及其子孙结点和关系构成的子树, R,),K∈N,则该算子运算后得到新的学习图LGN=性化的学习,针对用户给定的学习目标 K,将与其关 联的完备知识点集成起来,生成符合用户学习需求 的知识子图,进而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序列。 2.2 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 具有适应性的个性化学习是通过知识图及其映 射过程实现的。 领域模型相当于领域专家的知识图 结构,根据学习目标和需求,可以生成初始的目标知 识图,此图反映了在当前学习状态下要求学生学习 的内容及掌握程度。 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以通过 对其结点和关系的增减实现对学习内容和难度的调 整。 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习者对知识点学习的 评估结果动态改变目标知识图(例如降低难度,删 减知识点等),从而建立动态的学习者知识图并存 入学生模型,这反映了学习者不断变化的认知状态 和学习能力。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 动态调整的知识图变化过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个性化学习 Fig.2 Personalized learning 在此过程中,建立个性化的目标知识图是基础。 目标知识图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学习上下文,包括学 习者的学习水平、学习目标和学习状态等。 当学习 者选择了一个知识点作为学习目标,系统会通过传 递过来的学习状态来确定该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该目 标知识点的所有前提知识。 如果该学习者对于前提 知识的学习效果达到要求,则系统会生成一个学习 图 LG,作为学习对应知识点的目标知识图。 如果该 学习者还没有掌握所有的前提知识,则系统会将未 掌握的前提知识加入到学习图 LG 中。 在目标学习 图生成之后,系统可以结合学习上下文生成合适的 个性化学习序列作为学习建议。 个性化的学习图 LG(K)的生成算法如下。 算法 1 学习图生成算法 LGGenerate(G,K)。 输入: K 为要学习的目标知识点,G 为包含 K 的领域知识图。 输出: 生成的学习图 LG(K)。 1)初始化,设定阈值 ρ,δ,LG←∅; 2)G′ ←G,然后去掉 G′的所有前提关系; 3)将 G′中 K 及其子孙结点和关系构成的子树, 加入到学习图 LG; 4)将 G 中所有与 K 满足前提关系的结点及其 前提关系,加入到学习图 LG.方法如下:首先对"Kp, 若结点 Kp满足 p(Kp,K),则将其标记为 1;然后对标 记为 1 的 Kp,若满足"x,s(x,Kp)为真,且 x 与 Kp的 距离小于阈值 ρ,则将 x 标记为 1;再判断 Kp的祖先 结点,若 Kp存在祖先结点 Kf,且 Kf与 Kp的距离小于 阈值 δ,则将 Kf标记为 1; 接着找到与 Kp的距离最大 且标记为 1 的祖先结点 Kf ′,考察其所有的子孙结点 x,若 x 与 Kf ′的距离小于( δ+ρ),则将此结点 x 标记 为 1;最后,将所有标记为 1 的结点及其关系加入到 学习图 LG; 5)若 K 的子孙结点 Kc存在满足前提关系的结 点 x,若 p(x,Kc)为真,则参照步骤 4)将相关结点和 关系加入到学习图 LG; 6)返回学习图 LG. 显然,以上算法在设定一定的阈值 ρ,δ 后,向上 可以将与 Kp一定距离内的祖先结点包括进来,向下 可以将相关联的子孙结点包括进来,其中距离越远 的结点,认为其关联度越小。 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 可以得到不同范围大小的知识子图,从而适应不同 学习能力的用户。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学习 评估的结果对知识图进行添加、删除等调整操作,是 实现一定适应性的关键。 对知识图的调整主要通过 如下算子实现。 定义 5(Delete 算子) Delete(K) 是一元运算 符,给 定 一 个 学 习 图 LG = ( Nl, Rl ), K Î Nl, 则 Delete(K)运算符允许用户删除学习图 LG 中任一不 感兴趣的知识点 K,其运算后得到新的学习图LGN= (Nl ′,Rl ′),其中 Nl ′ = Nl -({K} ∪N1 ∪N2 ∪N3 ),N1 为知识点 K 的子孙结点集,N1 = {K′ | s(K′,K)}; N2 为以知识点 K 为前提的结点集,N2 ={K′| p(K,K′)}; N3为被删除的前提结点的子孙结点,即 N3 ={K′| "x, x ÎN2 ,s(K′,x)},考虑到前提关系的传递性,通过 以上操作,可以使得所有以 K 为前提的结点及其子 孙结点能被删除。 新关系集 Rl ′ = Rl -{〈Ki,Kj〉 | Ki, KjÎ{K}∪N1∪N2∪N3 }。 然而,有时需要保留这些具有前提关系的知识 点,然后当用户学习到这些知识点时,根据需要加入 其前提知识点。 此时,需要一种不完备的删除操作。 定 义 6 ( DeleteSubTree 算 子 ) DeleteSub Tree(K)是一元运算符,给定一个学习图 LG = (Nl, Rl),K ÎNl,则该算子运算后得到新的学习图LGN= 第 1 期 蒋艳荣,等:上下文感知驱动的自适应个性化学习及交互 ·6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