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着复杂惊喜的心情慢慢走过,走过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回头,低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眉,再回头,再低眉,最后是返回来执手相望还是带着遗憾地离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 去,我们不得而知,这是诗人留给自己也留给我们的想象,这想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 象的空间实在太大,它引出了多少追求理想、渴望爱情、盼望回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 归的少男少女的目光,牵走了太多人的思绪。这留白的美,再不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 是几句话能说清的命题。中国古典的羞涩之美在这里得到了最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 真的诠释。从此一个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愁怨的美少女永远地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在文坛上,活在中国人心中。此情此景此意此味,真是有点想 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 说又说不出的味道。我们只能说,这首诗中的意境美是用无声的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 图画和有声的内心情感传达出来的。 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 当然,如果只是描写爱情,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还不足以使戴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出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 舒赢得“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 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 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 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 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韵味。 调。《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 文学作品是文字的艺术,艺术之美不仅在于形式,在文学作 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品中,更多的反映在内容上,意境美使作品的思想内容闪烁出五 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彩的光华,拥有深入人心的魅力,好的意境描写,的确有让人刻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骨铭心之感。 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参考文献 的限制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1]高凤妹试论文学作品的意境文学教育,2007,( 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2]李春智古诗词意境鉴赏例谈文教资料2010.02) 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 (责任编辑:邱碧君) (上接240页) 能力强:变化幅度为621,呈高速负增长态势:该段位居一个低速负增长阶段之后,并与本期第三阶段同向变化 速负增长阶段和一个中速负衰退阶段之间,并与本期第二阶段■变化趋势 同向变化 该段象征迷失了回来的路,到最后还不能迷途知返,天灾人 ■变化趋势 祸相继而来,必然凶险。 该段象征顺中得中,适度柔顺,笃守原则,返回正道,当然不■应变法则 会有后悔 恢复时期,不能执迷不悟 ■应变法则 应变谋略 恢复必须秉持适中,敦厚笃诚,检讨自己,完善自己,择善固 迷途知返,无灾无险:·执迷不悟,事业必败 ·终迷不复,大灾大难:·总结过去,探索未来 ■应变谋略 内省反视,自我纠正。 ·顺中得中,返回正道:·笃守原则,检讨自己 ·和谐柔顺,择善固执:·临危不乱,坚持奋斗: 参考文献: ·自我反省,坚守诚信:·弃恶复善,守中自成 []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上屋抽梯,转危为安:·人无我有,冷门发财。 [2]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上六—第六阶段 [3]王在华现代易经团甘出准016字总0176号(2005035 上六:迷复,凶,有灾告①。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凹4]王在华现代易学团甘出准字016字总0177号(2005036 十年不克②征。 ]王在华易经新传第2版[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社,200 [译文迷失了回来的路,有凶险,有灾祸。用于行军打仗,最终会阿6]王在华现代易学概论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5 大败,并且祸及君主。致使十年之久也不能出征。 [7王在华易经新释方法研究伏羲文化研究,2007,(3 释]①眚(shng省)过错,祸殃。②克:能。 [8]王在华金川易传口甘出准字016字总0205号(2007 《象》:“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9]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王在 译刘《象传》说:“迷失回来的路”有凶险,是由于违反了做国君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四甘出准号字016号总0214号 的起码准则。 (2009)074. 新释] [10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王 ■变化模拟 氏易学四甘出准字016号总0216号(2010003 该段居后期之上位,负向变化环境较好:变数-5,负向变化 (责任编辑:赵媛 能力较强:变化幅度为5/21,呈中速负衰退态势:该段居一个高 243(上接 240 页) 能力强;变化幅度为 6/21,呈高速负增长态势;该段位居一个低 速负增长阶段和一个中速负衰退阶段之间,并与本期第二阶段 同向变化。 ■ 变化趋势 该段象征顺中得中,适度柔顺,笃守原则,返回正道,当然不 会有后悔。 ■ 应变法则 恢复必须秉持适中,敦厚笃诚,检讨自己,完善自己,择善固 执。 ■ 应变谋略 ●顺中得中,返回正道;●笃守原则,检讨自己; ●和谐柔顺,择善固执;●临危不乱,坚持奋斗; ●自我反省,坚守诚信;●弃恶复善,守中自成; ●上屋抽梯,转危为安;●人无我有,冷门发财。 上六——第六阶段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①。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 十年不克②征。 [译文] 迷失了回来的路,有凶险,有灾祸。用于行军打仗,最终会 大败,并且祸及君主。致使十年之久也不能出征。 [注释] ①眚(shěng 省):过错,祸殃。②克:能。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译文]《象传》说:“迷失回来的路”有凶险,是由于违反了做国君 的起码准则。 [新释] ■ 变化模拟 该段居后期之上位,负向变化环境较好;变数 - 5,负向变化 能力较强;变化幅度为 5/21,呈中速负衰退态势;该段居一个高 速负增长阶段之后,并与本期第三阶段同向变化。 ■ 变化趋势 该段象征迷失了回来的路,到最后还不能迷途知返,天灾人 祸相继而来,必然凶险。 ■ 应变法则 恢复时期,不能执迷不悟。 ■ 应变谋略 ●迷途知返,无灾无险;●执迷不悟,事业必败; ●终迷不复,大灾大难;●总结过去,探索未来; ●内省反视,自我纠正。 参考文献: [1] 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 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3] 王在华.现代易经[Z].甘出准 016 字总 0176 号(2005)035. [4] 王在华.现代易学[Z].甘出准字 016 字总 0177 号(2005)036. [5] 王在华.易经新传:第 2 版[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社,2006. [6] 王在华.现代易学概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5). [7] 王在华.易经新释方法研究[J].伏羲文化研究,2007,(3). [8] 王在华.金川易传[Z].甘出准字 016 字总 0205 号(2007)066. [9] 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王在 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Z].甘 出 准 号 字 016 号 总 0214 号 (2009)074. [10] 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王 氏易学[Z].甘出准字 016 号总 0216 号(2010)003. (责任编辑:赵 媛) 着复杂惊喜的心情慢慢走过,走过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回头,低 眉,再回头,再低眉,最后是返回来执手相望还是带着遗憾地离 去,我们不得而知,这是诗人留给自己也留给我们的想象,这想 象的空间实在太大,它引出了多少追求理想、渴望爱情、盼望回 归的少男少女的目光,牵走了太多人的思绪。这留白的美,再不 是几句话能说清的命题。中国古典的羞涩之美在这里得到了最 真的诠释。从此一个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愁怨的美少女永远地 活在文坛上,活在中国人心中。此情此景此意此味,真是有点想 说又说不出的味道。我们只能说,这首诗中的意境美是用无声的 图画和有声的内心情感传达出来的。 当然,如果只是描写爱情,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还不足以使戴 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 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 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 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 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 调。《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 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 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 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 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 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 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 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 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 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 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 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 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 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出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 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 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 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 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 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韵味。 文学作品是文字的艺术,艺术之美不仅在于形式,在文学作 品中,更多的反映在内容上,意境美使作品的思想内容闪烁出五 彩的光华,拥有深入人心的魅力,好的意境描写,的确有让人刻 骨铭心之感。 参考文献: [1] 高凤妹.试论文学作品的意境[J].文学教育, 2007,(11). [2] 李春智.古诗词意境鉴赏例谈[J].文教资料,2010,(2). (责任编辑:邱碧君) 243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