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M(g/mol) 101×1052.5×1055×1051×10° Cx10(g/cm3)0.5 (2)换液。旋松下端螺丝,抽出拉杆,如同溶剂中一样的操作,用长针头注射器 干池内液体,取2.5nl待测溶液洗涤、抽干、注液、插入拉杆。换液顺序由稀到 先测最稀的,测定5个浓度的溶液 (3)各个浓度的“上升线”和“下降线”的测量的方法同溶剂。调节测量毛细管 的起始液面高度时,不宜过高或过低。测量前根据配制的浓度和大概的分子量预先 估计渗透平衡点的高度位置,起始液面高度选择在距渗透平衡点(估计值)3mm 6mm处,即以大致相同的推动压头下开始测定。也只有在合适的起始高度下,每次 测定所需的时间(从注液至测定完的时间间隔)相同,实验点的线性和重复性才会 好。严格做到操作手续的一致是十分重要的。每一浓度下的“上升线”和“下降线” 记录列表同表2-1,并作图。实验完毕后用纯溶剂洗涤渗透池3次。 五、实验数据处理: 由测量毛细管的液面高度、参比毛细管液面高度按表2-1计算得到H,dH/dt 的数据,以H为纵座标、dHdt为横座标作图并外推到 dH/dt=0,即得渗透平衡的 柱高差Ho,则此溶液的渗透压为 πi= Hoi p o 2.溶液的渗透压测量中,渗透计两毛细管液柱,一是溶液液柱(测量管),另 溶剂的液柱,它们能造成液压差,确切地说应该考虑溶液与溶剂的密度差别,即所 谓密度改正,但一般情况下,溶液较稳,密度改正项不大,且对不同浓度的测量来 说,溶液的密度又有差别,各种溶液的密度数据又不全,常常简单地以溶剂密度 p0代之。并列表如下 样品 实验温度T= 溶剂 实验温度下的密度po (gm3) 3.作/C对C图[或(m/C)2对C图],由直线外推值(/Ok-0[或(π/Cy2c 计算数均分子量。 、8484×10T 4.由直线斜率求A2,并计算高分子一一溶剂相互作用参数1。(2)换液。旋松下端螺丝,抽出拉杆,如同溶剂中一样的操作,用长针头注射器 吸干池内液体,取 2.5ml 待测溶液洗涤、抽干、注液、插入拉杆。换液顺序由稀到 浓,先测最稀的,测定 5 个浓度的溶液。 (3)各个浓度的“上升线”和“下降线”的测量的方法同溶剂。调节测量毛细管 的起始液面高度时,不宜过高或过低。测量前根据配制的浓度和大概的分子量预先 估计渗透平衡点的高度位置,起始液面高度选择在距渗透平衡点(估计值)3mm~ 6mm 处,即以大致相同的推动压头下开始测定。也只有在合适的起始高度下,每次 测定所需的时间(从注液至测定完的时间间隔)相同,实验点的线性和重复性才会 好。严格做到操作手续的一致是十分重要的。每一浓度下的“上升线”和“下降线” 记录列表同表 2-1,并作图。实验完毕后用纯溶剂洗涤渗透池 3 次。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由测量毛细管的液面高度、参比毛细管液面高度按表 2-1 计算得到 Hi,dH/dt 的数据,以 Hi 为纵座标、dH/dt 为横座标作图并外推到 dH/dt=0,即得渗透平衡的 柱高差 H0i,则此溶液的渗透压为 πi=H0iρ0 2.溶液的渗透压测量中,渗透计两毛细管液柱,一是溶液液柱(测量管),另一 溶剂的液柱,它们能造成液压差,确切地说应该考虑溶液与溶剂的密度差别,即所 谓密度改正,但一般情况下,溶液较稳,密度改正项不大,且对不同浓度的测量来 说,溶液的密度又有差别,各种溶液的密度数据又不全,常常简单地以溶剂密度 ρ0 代之。并列表如下; 样品_______________; 实验温度 T=_________________(K); 溶剂_______________实验温度下的密度ρ0=__________________(g/cm3 )。 3.作π/C 对 C 图[或(π/C)1/2 对 C 图],由直线外推值(π/C)C→0[或(π/C)1/2C→0] 计算数均分子量。 4 0 8.484 10 ( / ) n C T M  C →  = 4.由直线斜率求 A2,并计算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 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